在咱山东平原,老辈人常讲,这文字就跟那地里的庄稼似的,得用心侍弄,才能长出好收成。俺觉着,李清照的词,就好比那精心浇灌出来的花儿,在宋代词坛这片大花园里,开得那叫一个鲜亮。她这人呐,就像咱平原上心灵手巧的绣娘,用她那支笔,在词的锦缎上,绣出了情感的千般模样。虽说她留下来的词里,没咋直接说母爱,可你要是像筛麦子似的,细细筛筛那些字句,就会发现,里头满满当当都是对母亲的念想。
李清照生在宋代,那时候理学兴盛得很,对女人的言行管得严严实实,女人表达个啥感情,都得藏着掖着。再加上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受着传统礼教的熏陶,慢慢地,就养成了含蓄内敛的性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对母爱的表达,就像把珍珠藏在蚌壳里,藏在日常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儿、小景儿里头。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这词,读起来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轻轻诉说着心事,里头全是惆怅和深情。“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就这两句,一下子就把你带到了那种梦醒了,却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儿都不一样了的难受劲儿里,那股子惆怅,就像咱平原上起的大雾,丝丝缕缕,缠在你心头。“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哎哟,这几句可了不得,就像一把小钥匙,“咔嚓” 一下,把李清照心里头的回忆匣子给打开了。她没直截了当地说想娘,可就这么几句,把以前跟娘在一块儿的那些个温馨场景,描绘得跟画儿似的,让你一下子就感受到她对娘的那份思念,就像小溪里的水,悄没声儿地,可劲儿往你心里头流。
再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词写得轻快得很,就像咱平原上春天里的小鸟儿,叽叽喳喳,透着股子活泼劲儿。“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读这词,一个没心没肺、欢欢喜喜的小闺女形象,就活脱脱地出现在你眼前了。“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嘿,你瞧瞧,这画面感多强,就好像能看见她跟她娘一块儿在湖里划船,看着那藕花,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她写这些,可不光是怀念自己年轻时候,更深的是想念跟娘在一块儿的那些日子,对娘的那份依赖和喜欢,都藏在这些轻快的词里头了,就像咱平原上的槐花,看着不起眼,可那香味儿,能飘老远。
还有《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这里头的感情,就更细了,像纺车纺出来的线,又长又柔。“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你听听,这哪是光说天气和衣服啊,分明是在想以前跟娘在一块儿的那些好日子。虽说词里没提 “母爱” 俩字儿,可就从这些对过去的事儿的念叨里,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对娘的那份爱和敬。这感情,就像咱平原上自家酿的酒,藏得越深,味儿越浓。
跟李清照同时代的那些词人,大多喜欢写家国大事儿,要么就是伤春悲秋,可李清照不一样,她能从家里的事儿、跟娘的感情这儿找灵感,这视角,多新鲜呐!别的词人表达感情,有时候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可李清照对母爱的感情,那是从骨头缝儿里渗出来的,通过写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一层一层,越来越深。再说这表现手法,别人可能喜欢大声嚷嚷着表达,李清照呢,就像咱平原上的老辈人,心里有啥事儿,不轻易说出来,可你要是用心体会,就知道这里头的感情有多深。
咱现在这个社会,大家表达对娘的爱,方式多得很,可李清照词里那种藏着掖着的母爱,就像一面镜子,让咱寻思寻思,在这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可别把那些藏在心底的、细细小小的感情给弄丢了,得用心去感受娘的爱,也用心去爱咱的娘。李清照用她的词,给咱打开了一扇门,让咱看到了她心里头对娘的那份深深的想念,也让咱感受到了那种穿越了千年,还热乎着的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