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春文的头像

卢春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2
分享

长沙屋檐下

在长沙老巷悠悠流淌的时光里,我常蹲踞于老巷口泛着古朴光泽的青石板上,悠然啃着冰棒。彼时,那如咸蛋黄般炽热的日头,毫不留情地烘烤着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屋檐投下的影子,恰似一把被烈日炙烤得发烫的利刃,将麻石路清晰地切割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半。隔壁张娭毑竹匾里,白生生的霉豆腐惬意晾晒着,细密绒毛在蒸腾热气中轻轻摇曳飘舞,与远处弥漫而来的臭豆腐独特香气交织缠绕,把暑气渲染得愈发黏糊浓稠,仿佛时间都在此刻缓慢凝滞。

梅雨季的长沙,雨丝眷恋着屋檐,缠绵悱恻。巷子里的青瓦,历经岁月侵蚀,几处缺角,雨水顺着残缺瓦当,淅淅沥沥垂落,仿若晶莹帘子,在阶前麻石上溅起朵朵水花,砸出铜钱大小浅坑。

王嗲嗲修鞋摊,稳稳安置在自家屋檐下,铁砧子 “叮叮当当”,清脆敲击声惊飞悠然蹲在瓦楞上休憩的麻雀。“细妹几,快来躲雨噻!” 王嗲嗲热情招手,顺手递来塑料凳。鞋摊旁蜂窝煤炉子上,铜壶欢快咕嘟咕嘟冒着白气,演奏着温馨小调。

犹记得那年,一场暴雨倾盆而下,巷口麻石路瞬间被淹,宛如涨起小河。我们几个调皮细伢子,在屋檐下如甩水袖般用力甩动雨伞,晶莹水珠四处飞溅,不巧溅落在张娭毑刚晾晒的白背心儿上。她见状,立刻举着晾衣杆佯装追打,可瞧见我们冻得发紫的嘴唇,眼神瞬间温柔关切,转身匆匆回屋端来热气腾腾的姜糖水,嗔怪道:“莫冻着咯,屋檐下的雨水寒呢。” 接过温热的搪瓷缸子,生姜辛辣与红糖甜蜜在舌尖绽放,如暖流悄然暖化眼前细密雨幕,温暖身心。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这样的邻里关怀显得愈发珍贵。人们常常忙碌于工作,邻里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但在长沙屋檐下,这份温情却如春雨般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质朴的关怀与温暖。

秋风起,屋檐青瓦上,狗尾草随风摇曳,与晾衣绳上飘荡的蓝布衫相互呼应,构成诗意画面。李满哥蜂窝煤炉子此时搬到屋檐下,铁锅里糖油粑粑欢快 “滋滋” 作响,诱人焦香顺着巷子悠悠飘散。

他媳妇举着竹筛子,静静站在门槛边,筛子里糯米粉如雪花扑簌簌落下。她轻声叮嘱:“满哥,给对门刘奶奶送几个去,她年纪大,腿疼下不了楼。”

寒假回巷子里,惊喜发现屋檐下新装了锃亮不锈钢晾衣架,可上面依旧挂着张娭毑带补丁的被面。她坐在藤椅上,仔细择着菜,霜雪悄然落在瓦楞上,竟比那青瓦更显明亮。她一边择菜,一边喃喃:“现在楼房越建越高,屋檐却好像变矮咯,可这晒霉豆腐的竹匾,还是得摆在老地方,才觉着对味儿呢。” 说话间,屋檐下冰棱子缓缓滴着清水,在麻石路上敲出细碎声响,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新的事物如不锈钢晾衣架不断涌入。然而,老巷里的人们依旧坚守着那些传统的习惯和邻里间的互助,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是对温暖邻里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在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独特而珍贵,它让我们不至于在快速发展中迷失对生活本真的追求。

巷子尽头老邮局,不知何时悄然拆除,取而代之是热闹的快递点。然而,屋檐下历经风雨的石门槛静静伫立。

陈嗲嗲每天搬来小马扎,稳稳坐在那儿,眼睛紧盯着手机,满心期待短信。他念叨:“我家闺女说,孙子照片发在‘围脖’上了。” 裤脚不经意沾染上巷口槐树飘落的槐花,手中紧紧攥着老花镜,镜片因急促呼吸蒙上淡淡哈气,可他舍不得回屋,嘴里嘟囔:“还是屋檐下这信号好些。”

陈嗲嗲和闺女每周都会通电话,闺女总会在电话里跟他讲孙子的趣事,陈嗲嗲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叮嘱闺女要照顾好自己和孙子。自从有了微信,闺女说可以把孙子的照片发在 “围脖”(微博)上,陈嗲嗲就每天守在屋檐下等照片。他觉得,屋檐下是他最熟悉、最安心的地方,仿佛在这里能离家人更近一些。

老邮局的拆除和快递点的兴起,代表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陈嗲嗲对家人的牵挂和在屋檐下守望的习惯却从未改变。这种在时代浪潮中对传统情感寄托方式的坚守,正是长沙屋檐下温暖故事的生动写照,它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纽带的执着,以及对熟悉生活场景的深深眷恋。

去年秋天,巷子里老人们在屋檐下摆起 “百家宴”。张娭毑精心制作霉豆腐,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豆腐,仔细挑选菌种,耐心等待豆腐长出细密绒毛,那细腻口感和独特风味,是老巷记忆不可或缺的味道;李满哥做糖油粑粑,从揉面、油炸到裹上糖汁,每一步都精心操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铁锅里翻滚时 “滋滋” 声仿佛还在耳边;刘奶奶酱板鸭,挑选新鲜鸭肉,用独家酱料精心腌制,酱香浓郁,让人垂涎欲滴,这些美食在红漆八仙桌上堆成小山。

屋檐影子随着夕阳西下渐渐拉长,温柔将老人们洋溢幸福的笑脸收进阴影。然而,夕阳余晖从瓦缝间顽强漏下,宛如金色丝线,在每个人刻满岁月痕迹的皱纹上镀上熠熠金边。陈嗲嗲兴奋举着孙女寄来的网红奶茶,对着镜头开心比出 “耶” 手势,背后充满古朴韵味的青瓦白墙,成为温馨画面最鲜活生动的背景板,记录下这充满温情的时刻。

如今,我搬进宽敞明亮电梯房,站在二十三楼落地窗前,城市繁华尽收眼底,明晃晃玻璃映照着窗外景色,却再寻不到青瓦漏下那一线天空的独特韵味。我把张娭毑送的霉豆腐小心翼翼摆在飘窗上,塑料盒里绒毛长得参差不齐,哪比得上老巷屋檐下竹匾里晒得匀实。

每当快递员按响门铃,我总会忍不住询问:“看见巷子里的王嗲嗲没?他修的鞋啊,可比商场里的耐穿三倍不止呢!”

上个月,回老巷,惊讶发现屋檐下王嗲嗲修鞋摊变成充满现代气息的直播间。王嗲嗲精神矍铄对着手机镜头,熟练敲打着铁砧,身后青瓦上挂着明亮补光灯。他笑容满面对着镜头说:“家人们,这双解放鞋补的可不仅仅是鞋,那是满满的乡愁嘞!” 屏幕上弹幕如当年屋檐下雨珠子,噼里啪啦欢快跳动:“嗲嗲,给俺补双绣花鞋!” 我站在巷口,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会心笑容。阳光透过新换琉璃瓦,洒下金黄,在王嗲嗲满头银发上撒下细碎金子,格外耀眼。

那些紧紧黏在屋檐下的悠悠光阴,并未随岁月流逝消散,化作屏幕里温暖的光,慰藉远方游子眷恋故乡的心。离开时,张娭毑又像往常一样,热情塞给我一包新晒霉豆腐,笑着说:“现在快递可快咯,三天就能到北京。” 她身后屋檐下,晾着给重孙精心制作的虎头鞋,蓝布底上金线,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灵动姿态,像极当年雨幕里若有若无的姜糖水汽,勾起无尽回忆。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深刻明白,长沙屋檐下,青瓦或许更新换代,门槛可能改变模样,但沾染浓郁人间烟火气的守望与温情,如同屋檐下永不间断的雨脚,永远滴滴答答,清脆有力敲在每个长沙人的心坎上。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这种传统邻里温情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温暖人心的重要力量。它将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动人的底色。而我们,也应在时代的洪流中,珍视这份温情,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绽放光芒,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