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2
分享

儿时过年的记忆(散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我们的心灵夜空。儿时的过年记忆,便是那颗最耀眼、最温暖的星。它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醇,越回味越悠长。每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那些关于年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将我带回那个纯真无邪、充满欢声笑语的湘西小村庄。

儿时的湘西,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小年是过大年的前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用竹篾扎的“火耙灯”敬灶神。火耙灯是用竹篾扎成灯状,外面用白纸糊好,里面用红纸剪成圆形贴好,然后点燃蜡烛,插在灯芯里。敬灶神时,还要敬上自家做的糍粑和糖,意在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让来年五谷丰登,日子甜蜜。敬完灶神,全家老小便开始大扫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扫除后,便是打豆腐、打粑粑、杀年猪、做腊肉了。打豆腐、打粑粑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除了自家过年吃,还要用来招待客人。做豆腐的前一天,母亲会到河里挑一担清澈甘甜的水回来,然后到邻居家借一块豆腐布。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到集市上买回一担黄豆,将黄豆洗净,用石磨磨成豆浆。接着,母亲便在灶台上架起一口大铁锅,在铁锅里烧上一锅开水,然后把磨好的豆浆倒进开水里,用锅铲不停地搅拌,等豆浆煮开后,再把豆浆舀进垫有豆腐布的木盆里,待豆浆凝成块后,再把豆腐块装进木盆里,用豆腐布包起来,上面压上一块重物,等水沥干后,豆腐便做好了。

做豆腐时,母亲总会舀上一锅豆浆,在锅里放上一点糖,让我们兄妹几个美美地喝上一顿。那时,家里穷,平时难得喝上一顿豆浆,只有过年时才能奢侈一回。喝着香甜的豆浆,我们兄妹几个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打完豆腐,母亲便会用一部分豆腐来做霉豆腐。霉豆腐的做法很简单,将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放在簸箕里,待豆腐发霉后,再放进坛子里,加上盐、辣椒、生姜、花椒等佐料,然后密封坛口,过上一段时间,霉豆腐便可以吃了。霉豆腐是湘西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不仅好吃,还有开胃、下饭、助消化的作用。

打粑粑比做豆腐要复杂得多。打粑粑的前一天,母亲便会将浸泡好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拌匀,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再把米浆装进布袋里,用绳子系好,吊在屋梁上,让米浆沥干水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将沥干水分的米浆放进甑子里,用大火蒸上几个小时,待米浆蒸成米饭后,再将米饭倒进石臼里,用木棒不停地捶打,直到米饭被打成黏稠的米团为止。然后,母亲便将米团从石臼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趁热分成一个个小团,用手揉成圆圆的粑粑。然后压上一张桌子,几个人使劲往下压,就变成一个个圆圆的、薄薄的糍粑了。打好的粑粑,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在火上烤来吃,还可以放在油里炸来吃。无论是哪种吃法,都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打完粑粑,便是杀年猪了。杀年猪是湘西人过年时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因为杀了年猪,就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和猪血了。杀年猪时,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男人负责杀猪、刮毛、开膛破肚,女人则负责烧水、做饭、招待客人。杀完年猪,主人便会用新鲜的猪肉和猪血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前来帮忙的邻居和亲朋好友。吃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猪肉和猪血,喝着醇香的米酒,聊着家长里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杀完年猪,母亲便会将猪肉切成一条条,加上盐、花椒等调料,放入缸中腌制。几天后再拿出来挂在火坑上,用烟火熏烤,做成腊肉。腊肉是湘西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湘西人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熏好的腊肉,皮色金黄,瘦肉红润,肥肉透亮,吃起来咸香可口,风味独特。

除了打豆腐、打粑粑、杀年猪,过年时,母亲还会忙着做各种好吃的,如炸油粑粑、炸红薯片、炒花生、炒瓜子等。这些好吃的,不仅是我们兄妹几个的最爱,也是过年时招待客人的美味。

炸油粑粑时,母亲会先将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在手里捏成一个小窝,在里面放进一些糖或豆沙,再用手将口捏拢,揉成一个小圆饼。接着,母亲便在锅里倒上一些茶油,等油烧开后,便将小圆饼放进锅里,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等小圆饼炸成金黄色后,便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刚炸出来的油粑粑,又香又脆,又甜又糯,让人吃了还想吃。

炸红薯片时,母亲会先将红薯洗净,削去皮,切成薄片,然后在锅里倒上一些茶油,等油烧开后,便将红薯片放进锅里,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等红薯片炸成金黄色后,便捞出来,放在盘子里。炸好的红薯片,又香又脆,又甜又糯,让人吃了还想吃。

炒花生和炒瓜子时,母亲会先将花生和瓜子洗净,沥干水分,然后在锅里倒上一些沙子,等沙子炒热后,便将花生和瓜子放进锅里,用铲子不停地翻动,等花生和瓜子炒熟了,便筛去沙子,将花生和瓜子装进盘子里。炒好的花生和瓜子,又香又脆,让人吃了还想吃。

除了忙着做各种好吃的,过年时,母亲还会忙着为我们兄妹几个做新衣服。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母亲便用自家种的棉花,给我们兄妹几个做棉袄、棉裤、棉衣、棉鞋。做衣服时,母亲会先将棉花扯成薄片,然后一层层地铺在布料上,再用针线缝好。做好的衣服,虽然不漂亮,但很暖和。穿着母亲亲手做的衣服,我们兄妹几个的心里暖洋洋的。

除了忙着做吃的和做衣服,过年时,母亲还会忙着为我们兄妹几个准备压岁钱。那时,家里穷,没有多少钱,母亲便会用红纸包上一些零钱,作为我们的压岁钱。虽然钱不多,但那是母亲的一片心意,我们兄妹几个都很高兴。

终于,在大人们的忙碌中,我们迎来了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是过年时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聊着开心的话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吃完年夜饭,我们便开始放烟花、放鞭炮了。烟花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美不胜收;鞭炮在地上炸响,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烟花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欢乐的乐章,在夜空中回荡。

放完烟花和鞭炮后,我们便开始守岁了。守岁是湘西人过年时的一种习俗,意在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守岁时,我们兄妹几个会围坐在火坑边,听父亲讲过去的故事,听母亲讲过年的习俗。父亲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岁月和祖辈们的艰辛;母亲的习俗,让我们懂得了过年的意义和传统文化。在父母的讲述中,我们兄妹几个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便被鞭炮声吵醒了。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衣服,我们兄妹几个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屋外,去看别人家放鞭炮和烟花了。看着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和地上炸响的鞭炮,我们兄妹几个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喊着:“过年了!过年了!”

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干活的,大人们会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去拜年。我们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再去给外公外婆拜年。每到一家,我们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主人会端出各种好吃的,让我们尽情地享用。我们兄妹几个一边吃着好吃的,一边和主人家的小朋友们玩耍,别提有多开心了。

大年初二这天,我们兄妹几个便开始走亲戚了。我们先去舅舅家,然后再去姑姑家、姨妈家。每到一家,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和好吃的。虽然压岁钱不多,但那是长辈们的一片心意,我们都很珍惜。好吃的,我们也会留着,等回家后再慢慢地品尝。

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是走亲戚、拜年、吃好吃的、收压岁钱的日子。我们兄妹几个每天都兴高采烈,乐此不疲。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便到了大年初八,过年的气氛也渐渐地淡了下来。大人们开始忙着干活了,我们兄妹几个也开始上学了。虽然上学的日子很苦,但想着过年时的快乐时光,我们兄妹几个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如今,当新年的钟声将再次敲响,我虽已远离了那片充满乡愁的小村庄,但儿时的过年记忆却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懂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始终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愿那份儿时的过年记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去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