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7
分享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背后的魂和韵(散文)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这句俗语,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但我知道,这句俗语的背后,藏着土家文化不同的灵魂和韵味,具有不一般的文化意义。

去年清明期间,我回到湘西乡下老家,与亲朋好友喝了一顿“醉人的清明酒”。醉在心头,也醉了乡愁。清明时节,土家人喜欢喝酒,特别是喝自家酿制的苞谷烧。喝酒,是为了御寒,湘西有寒食节喝酒御寒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湘西乍暖还寒,在祭扫祖坟之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苞谷烧,暖流涌遍全身,足以御寒。喝酒,也是为了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还源于对孝道的尊崇,酒是孝敬祖先的最好祭品。在土家人看来,清明喝酒,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是对祖先的尊敬,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在湘西土家山寨,清明时节喝酒,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喝酒之时,必配上土家特色美食——腊猪脑壳。那是将年猪的猪头,经过燎毛、剖开、清洗、腌制之后,历时几个月的熏制,才将过年剩下的半边熏得乌黑的猪脑壳取下。清洗后放在锅里煮,待煮熟之后,捞出来冷却,再切成片,经过爆炒,放上大蒜,就成了土家人清明时节的一道特色美食。在土家人看来,清明时节,吃了腊猪脑壳,一年的日子都有滋味、有嚼头。清明时节,土家人吃腊猪脑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对文化的传承。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这句土家俗话,虽然现在已很少人知道,但在湘西和鄂西,却曾家喻户晓,流传甚广,最能体现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清明时节的土家山寨,在品腊猪脑壳的时候,土家人最喜欢喝自家酿制的苞谷烧,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土家人喝着苞谷烧,啃着腊猪脑壳,独特的滋味弥漫在唇齿之间,令人沉醉。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看似一句俗话,却蕴含着土家人独特的生活品味和文化韵味。土家山寨,腊猪脑壳,是土家人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土家人过年和清明时节餐桌上的必备佳肴。猪脑壳,就是猪头,土家人称之为“猪脑壳”,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充满乡土气息。在土家人看来,猪脑壳虽然其貌不扬,却浑身是宝,特别是经过熏烤之后,更是美味无穷。

腊猪脑壳是土家人的传统美食,也是土家人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在土家山寨,熏制猪脑壳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土家人就开始熏制猪脑壳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土家人为了将猪肉长期保存,就想到了熏制的方法。他们将猪肉悬挂在火塘上方,用柴火慢慢熏烤,经过长时间的熏制,猪肉变得乌黑油亮,香气四溢。其中,猪脑壳由于肉质坚韧厚实,富含胶质,经过熏制之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熏猪脑壳的过程并不复杂,但却需要耐心和细心。首先,要将猪头剖开,清洗干净,去掉杂质和腥味。然后,用盐、花椒、辣椒等调料腌制数天,让猪头充分入味。接着,将腌制好的猪头悬挂在火塘上方,用柴火慢慢熏烤。在熏烤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和烟量,以免将猪头熏焦或过度熏黑。经过几个月的熏烤,猪头变得乌黑油亮,香气四溢,就可以取下来食用了。

清明时节,在湘西土家山寨,与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熏猪脑壳,喝着自家酿制的苞谷烧,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感受到了儿时的纯真和快乐。那时候,我们以前都吃不上几顿肉,但到过年和清明时,家家户户都会吃熏制的腊猪脑壳肉。我们小孩子围着火塘,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闻着腊猪脑壳的香气,口水直流。大人们则会笑着对我们说:“等煮熟了,让你们吃个够!”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艰苦,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这句土家俗话,不仅是对土家人清明时节生活习俗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土家人文化特征的深刻揭示。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彰显了土家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湘西土家山寨还有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除了熏猪脑壳这道特色美食,还有腊肉、合菜、霉豆腐、酸鱼、酸菜、剁椒等,这些美食都是土家人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象征。它们承载着土家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尊重,也体现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品尝这些美食,不仅让人回味无穷,更让人感受到了土家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美食之外,湘西土家山寨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活动。比如带有泥土味的土家山歌、摆手舞、毛古斯舞等等,这些歌舞表演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展现了土家人热情奔放、豪爽大方的性格特征。在湘西土家山寨,每逢节日或庆典活动,人们都会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美好的时光。这些习俗和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土家人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土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还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比如土家织锦、土家吊脚楼、老司城遗址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土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彰显了土家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它们见证了土家人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成为了湘西这片土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湘西彭氏土司是湘西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他率领土家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土司文化,为湘西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在湘西土家山寨,还可以看到许多与彭氏土司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比如老司城遗址、溪洲铜柱等。这些遗迹和遗产,不仅见证了彭氏土司的辉煌历史,也展现了土家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尊重。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是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这里曾经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土司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如今,老司城遗址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土家人民的勤劳智慧。

溪洲铜柱则是彭氏土司与古溪州各族人民追求和平的历史见证。铜柱上刻有盟誓的辞文,记述了第一代溪州土司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之间停战议和、划疆而治的盟约。铜柱的树立不仅体现了彭氏土司的威望和实力,也展现了古溪州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团结的珍视。如今,溪洲铜柱已经成为湘西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物和旅游景点之一。

除了老司城遗址和溪洲铜柱之外,湘西地区还有许多与彭氏土司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比如里耶秦简、不二门遗址、土家族提前一天过年的习俗等。其中土家族过年就与众不同,总是提前一天。遇大年二十九过年,小年则二十八过年,始终遵循着那份古老的传承。传说在明代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勇士们为保家卫国,毅然离家抗倭。为了让将士们能安心过年再出发,土家人决定提前过年。这一习俗,历经风雨,代代相传,成为土家人心中永恒的记忆。被列入了国家重点非遗项目之一。这些遗迹和遗产不仅见证了彭氏土司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传承,也彰显了土家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尊重。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彭氏土司的故事和传奇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不断前行。

清明时节,当我再次来到山中神奇的土家山寨时,我深深地被原始的美景和文化所吸引。在这里,我看到了土家人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领略到了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这句土家俗话,不仅让我回味起清明时节的醉人时光和美味佳肴,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美食。这些文化遗产和美食佳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彰显了土家文化的灵魂,在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和美食佳肴,这些文化遗产和美食佳肴,正是土家文化之魂的生动体现。

土家人的生命之韵,则体现在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上。在湘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土家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用勤劳和汗水浇灌着生活的希望之花。在土家小伙野里野气的山歌中,在土家姑娘婀娜多姿的舞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歌声,他们的舞蹈,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清明时节,当土家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美好的时光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土家人生命之韵的生动展现。他们的舞蹈,热烈而奔放,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他们的歌声,悠扬而动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切,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土家人那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的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见证了土家人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土家人的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韵,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这句土家俗话,不仅让我回味起清明时节的醉人时光和美味佳肴,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美食佳肴。这些文化遗产和美食佳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彰显了土家人对文化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一起为土家人的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韵而喝彩吧!让我们一起为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而自豪吧! 让我们一起品味腊猪脑壳的美味吧!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苞谷烧的香气中吧!让我们一起为土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奋斗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