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3
分享

山寨的味道:老物件的记忆(散文)

在湘西那片被岁月雕琢的土家山寨里,每一缕风都携带着历史的低语,每一片叶都铭记着过往的烟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久违的山寨老屋,那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也是一次与过去对话的旅程。

在整理那间尘封已久的木屋时,几件老物件如同历史的信使,悄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却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与温情的年代。

第一件,是人民公社时生产队记工分的本子,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父辈们的汗水与辛劳。那一个个歪歪扭扭的数字,不仅仅是劳动的计量,更是那个时代集体生活的缩影。我能想象,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饱满的年代,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在土地上书写着生活的篇章。工分,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每当月底,大家围坐在一起,核算工分,分配粮食,那份质朴的公平与公正,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这本子,是时代的印记,是劳动的赞歌,更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深深怀念。当时我家8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所以每年都是超支户,超支户年终都要交上超支款。记得一年吃过年夜饭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在外边放鞭炮。而我父亲将我们六姊妹聚起来,帮着他编织晒花簾。晒花簾我至今不知道干什么用。但我知道那夜,父亲一边织晒花簾,一边给我们讲西游记的故事。至今我还觉得比放鞭炮有味。

第二件是很旧的《毛泽东选集》,它的封面已经磨损,书页间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出生在山寨里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更是精神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我父亲在旧时代读过高小,会拉二胡,会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听说年轻时,当地几家国家机关多次主动录用他,因三兄弟总要留一人在家,屡屡被祖母拒绝。因有一些文化,一直当着大队干部。小时候,我常常听父亲讲述毛主席的故事,那些关于革命、关于奋斗、关于理想的故事,像种子一样种在了我的心里。每当夜深人静,我便会翻开这本选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智慧与力量,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刻的理解。它教会了我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记得进入新时代后,父亲还常常拿着毛选对比,对一些看不惯的发几声牢骚,让我时常发楞。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山寨里,《毛泽东选集》成了我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件是一张泛黄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属于我自己的荣耀时刻。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这对于整个山寨来说,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记得收到通知书的那天,全村人都仿佛沉浸在一种喜悦之中,乡亲们纷纷来到我家,分享这份难得的喜悦。那张通知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通往高等学府的门票,更是对我这两年寒窗苦读的肯定,是对我走出大山、追求梦想的鼓励。它见证了我个人奋斗的不易,也记录了时代进步的足迹。

最后一件是几枚老粮票,它们静静地躺在本子的旁边,仿佛还在诉说着那段凭票供应的日子。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粮票是通往温饱的钥匙,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社会资源的分配凭证。我记得那时候,母亲怕我在学校吃不饱,总是小心翼翼地兑换粮票,每到赶集的日子,她都精打细算,用家里不多的粮食换成粮票寄给我。那些年月,粮票不仅仅是纸张,它们代表着尊严,代表着生活的保障,更见证了国家从贫困走向富强的艰难历程。如今,粮票已成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是对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深刻启示。

这些老物件,如同一部部无声的电影,在我眼前缓缓播放,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精神的传承,是文化的积淀。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与记忆。它们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勤劳、关于坚持、关于梦想的价值观念,始终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站在老屋的门槛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峦,我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这些老物件,像是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我对山寨的记忆,也让我对时代变迁有了更深的思考。从公社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到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普及,每一个阶段都是国家发展的缩影,也是个人命运起伏的见证。

我记得,小时候的山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生活简单而质朴。那时候,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家家户户门不闭户,夜不拾遗,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与温情。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山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网络信号覆盖了每一个角落,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外面的世界,山寨的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也不免有些感慨。那些曾经紧密相连的邻里关系,似乎变得疏远了一些;那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无意间丢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那些老物件,就像是岁月的守护者,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要珍惜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山寨的味道,是泥土的芬芳,是稻草的清香,是炊烟的袅袅,更是那份深藏于心的乡愁。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在老屋前嬉戏的日子,想起那些与乡亲们围坐一起听故事的夜晚,想起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青春岁月。那些记忆,如同山寨边的溪流,潺潺流淌,永不干涸。

这些老物件,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情感的寄托者。它们让我深深懂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的人和事。它们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坚韧,也教会了我珍惜。

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我走出了山寨,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大学的日子里,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但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从那个山寨里走出来的孩子,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对家乡的眷恋,有对那些美好记忆的坚守,我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因为,山寨的味道,老物件的记忆,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记忆的魅力。它们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慰藉,也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一份坚定与从容。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许也会成为下下代人忘不了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