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7
分享

橘子洲头,岁月的诗行(散文)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橘子洲头便是这样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所在。它静卧于湘江之中,似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界处,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演绎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乐章。

初遇橘子洲头,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1981年我大学进入最后阶段,到长沙实习,便到橘子洲头溜达了一下。当我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如烟似雾的柳色。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少女翩翩起舞的裙摆,又似绿色的丝带在风中飘荡。那嫩绿的柳芽,像是大自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点点繁星,点缀在柳枝之上,散发着勃勃生机。

我沿着江边的小径漫步,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温润。每一块石板都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路旁的小草从石缝中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偶尔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在草丛中绽放出娇艳的笑容,为这春日的景色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江面上,波光粼粼,一艘艘小船在水中缓缓行驶,船桨划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花草的香气和江水的清新,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我来到了朱张渡。这里,曾经是朱熹与张栻两位理学大师讲学论道的地方。岁月的风雨在渡口的石碑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无法抹去它曾经的辉煌。

我静静地站在渡口旁,望着那古老的码头和潺潺的江水,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遥远的乾道三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朱熹与张栻两位大师怀揣着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坚定信仰,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在渡口旁的讲堂里,慷慨激昂地讲学论道,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湘江的上空久久回荡。

他们的思想,如同这湘江之水,奔腾不息,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灵魂。他们的讲学活动,吸引了无数文人学士前来聆听,一时间,橘子洲头成为了文化的中心,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融,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文人学士们围坐在讲堂之中,神情专注地聆听着大师们的教诲。他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提出疑问,与大师们进行着激烈的辩论。那场面,是何等的热烈,何等的壮观!我站在渡口旁,仿佛听到了朱熹与张栻的辩论声,看到了他们挥袖讲学的身影。那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忍不住想举手提问。

如今,朱张渡已不再是当年的讲学之地,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那石碑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我轻轻地抚摸着石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那些文人学士们对学问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

离开朱张渡,我继续向前走去,一座高大的词碑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青年毛泽东的词碑,上面镌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遒劲有力的字迹,仿佛是青年毛泽东豪情壮志的写照。

我静静地站在碑前,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毛泽东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站在橘子洲头,以笔为剑,抒发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的诗词,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正站在这里,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渴望。他看着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仿佛看到了革命的火焰在燃烧;他看着那江面上百舸争流的景象,仿佛看到了人民大众在为自由和解放而奋勇拼搏。

站在词碑前,我仿佛与青年毛泽东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豪情壮志,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的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信仰的力量。

沿着江边继续漫步,我来到了橘子洲头的沙滩。这里的沙滩细腻而柔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远处,江面上波光粼粼,一艘艘轮船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浪花。

我脱下鞋子,赤脚走在沙滩上,感受着细沙从脚趾间流过的温柔。那细腻的触感,仿佛是母亲的手在轻轻抚摸着我。沙滩上,有许多孩子在嬉笑玩耍,他们用沙子堆砌着城堡,用小铲子挖掘着宝藏,那纯真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

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候,我也常常在沙滩上玩耍,用沙子建造自己的梦想王国。那时候的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如今,虽然岁月已经在我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却依然如初。

沙滩上,还散落着一些五彩斑斓的贝壳。我弯腰拾起一枚贝壳,放在耳边,仿佛能听到大海的声音。那声音低沉而悠远,仿佛在诉说着橘子洲头与大海的千年情缘。我小心翼翼地把贝壳放进包里,打算把它带回家,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

在橘子洲头的深处,有一片古樟林。这些古樟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风挡雨。它们是岁月的守护者,见证了橘子洲头的兴衰变迁。

我走进古樟林,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我抚摸着古樟粗糙的树干,那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仿佛是历史的年轮。每一道皱纹都记录着一段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一份回忆。

我靠在古樟旁,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那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让我陶醉其中。在这宁静的时刻,我仿佛与历史融为一体,感受到了橘子洲头的古老与神秘。

我想象着,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些古樟曾经见证了多少历史的瞬间。它们或许看到了朱熹与张栻的讲学盛况,或许看到了青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或许看到了无数游客在这里留下的欢声笑语。它们就像一位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当夜幕降临,橘子洲头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江边的灯光渐渐亮起,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湘江两岸。我站在洲头,望着对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与江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江面上,一艘艘游船在灯光的映照下缓缓行驶,船上的游客们欢声笑语,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水墨画。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

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仿佛还能看到橘子洲头曾经的模样。那古老的渡口、那飘摇的渔船、那袅袅的炊烟,都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而如今,橘子洲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站在橘子洲头,我常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历史中徘徊,还是在现实中驻足。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时空隧道之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感受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厚重。

后来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湘西的最基层公社(后来叫乡)工作,便与橘子洲离远了一些。但橘子洲每每出现在我的梦里,出现在我到长沙出差的日程里,出现在我到省政府部门挂职那年的时间碎片里,出现在我写得最多最好的诗里。

橘子洲头,像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像一幅天然的画卷,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在你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领略了文化的魅力,享受了自然的宁静。每一次来到这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都是一次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我愿化作一颗小小的石子,融入这片土地,与你一同见证岁月的流转,一同聆听历史的回响。在这橘子洲头,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找到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将带着这份感动与敬畏,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橘子洲头,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是我灵魂的栖息之所。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都将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