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0年九月开学的一天,十三岁的我平生第一次正式穿上鞋子,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在四哥的护送下穿越茫茫的长坪大山,到百里之外的宁利中学读书。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喜气洋洋,欢歌笑语。可是到了学校四哥要回家时,我高兴不起来了!思家之情油然而生。年纪尚小的我,顿感失落和茫然,如何面对人生的求学历程?是我眼前面临的课题。
求学之路艰辛和充满着友爱。 在开学之初的几个月内,我很不习惯学校的食宿。宿舍里挤满了木质的高低床,三十来个同学同住一间房子,空间狭小,拥挤不堪,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内,填不饱肚子的同学们还竟然占用空间做饭吃。洗刷之水横流,搞得宿舍乌烟嶂气,臭气熏天,狼籍不堪!由于吃住不卫生,我时不时患痢疾,有一次病得十分严重,好几天解不出大便来,曾乱想自己不能活下去了。
初中的生活十分艰辛而无奈,但同学间相互关心相互扶持,渡过了艰难的岁月。我读的班级是宁利中学八O届初七班。开学不久,同学邓某因气候水土等诸因素,患上了重症,为了救治他,金棉籍的同学自发组织起来送医院、请医生、轮流日夜守护,一个星期后,终于使患重病的同学转危为安。浓浓的同学情谊洒满校园,令人感动。
难忘的食堂时光。由于我们均是少年,人生旺盛的长身体时期,每天三餐就餐时间一到,同学们就拿着碗筷飞奔食堂,咆哮着拥挤在食堂的门前,迫不及待请求厨师早些打饭,迟晚的时候,同学们就将碗筷敲得震天响!曾有一次,一位同学只顾拥抢着打饭,另外一位同学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汤水由于拥挤的原故,直接泼洒在他的背上,使其背部红肿了一个星期。那时的炊事员是同学尊敬又惧怕的职业。如果打饭的时候,炊事员多打一些,受益同学就会感激万分;炊事员少打一些,被少打同学就会私下咒骂他个不停。有一个姓晏的炊事员在打饭的过程中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照顾同学、有时还和同学们吵架,故此,同学们都在背后骂他。
那时侯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打牙祭了。平时学校一日三餐均是素菜,菜里油星很少,很想吃肉,吃到肉食是我们梦昧以求的事情。学校每月安排一两次打牙祭,打牙祭时学校将全校学生集中在操场上放肉票,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吃到香喷喷的肉时,有的同学激动得流下了泪水。那时的肉肉质很好,没有啃蒙拐骗的事情,可以放心大胆吃。
宁利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晚上睡在单薄的被子里瑟瑟发抖,肌肠辘辘,同学们就避着老师,三三两两跑到学校旁的利枝河边烤火做饭,有时侯,去的学生特别多,一条河里都是火星点点,欢笑声此起彼伏。吃饱了饭,就在河边打闹不停,景致美丽极了!煞是好看。同学周某经常邀请我与他们煮饭吃,且没有半句厌言。有时侯,星期天就到亲戚家劳动,“混饭”填饱肚子,这样的生活,使我们渡过了艰难的岁月,我很感激他们。
艰难的岁月锻炼人,也考验人。有的同学因为受不了利枝河寒冷而饥饿的冬天,而退学了!加之那时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多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劳动力少、考虑不周等因素,退学回家成了放牛娃。但我经受住了艰难环境和不利因素的考验,坚持了下来,读完了初中三年的学业,成了幸运者。现在,退学回家的同学见到我们,甚是羡慕。胜利属于意志坚定者。
初中生活愉快而充实。那时读书学习压力不是很大,课外作业很少,只要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行了,假期也没有太多作业。由于我记忆力好,悟性高,排名成绩总是班里的前三名,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在班里很有自豪感。课外之余,我们在操场上喜戏、在墙角晒暖阳、到集市上逛大街;在清澈的利枝河里游玩、换洗衣物,学校生活简单而美好。除了学习外,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校务劳动,修教室,种校地,挖鱼塘。宁利中学存续受益二十几年的鱼塘就是我们当时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人工挖筑而成的。曾有一次,我不堪学校放假之时,组织学生挖鱼塘的繁重活动,谎言母亲生病,请假提前回家。有时还勤工俭学,到山里打柴卖给学校食堂,以贴补生活费。
三年艰辛而快乐的初中历程,让我增长了知识,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石,扬起了驰向人生大海的风帆。
七山二O一九年二月著于宁蒗本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