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来电话说七老八十的娘如何如何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还不肯吃饭,叫我好好劝劝她老人家。原因很简单,就是哥哥被人拍到几张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搂搂抱抱的照片,闹到学校,区教委把他的校长职务给免了。哥哥说得是一肚子委屈,为什么自己的亲娘也不相信自己的崽,硬是把他打得血菩萨。
我去电话劝娘,她说话都是泪不成声:“华崽呀!黄荆杪上出好人,都怪我,小时候你哥体弱,舍不得打,这只畜牲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来,真是只现世宝,都是我不好,打少了打得太晚了!‘养不教,父之过’,你爸走得早,我真是白苦了一场,政府送你哥读了工农兵大学,也白送了,怎么我们家里就出了个读屎缸板的现世宝。华崽呀!娘真的是再活也活得没意思,没脸去见你爸爸了。”这事虽然过去了十七八年,却萌芽了想为“黄荆杪上出好人”这句话写点什么的欲望。
“黄荆杪上出好人”是娘的口头禅。我记忆中的“黄荆”就是诸如小竹子或小灌木条儿。我家厅堂的阁几上,一年四季都踦着个“黄荆”,时时让我们兄妹心有余悸,有时我们也试着偷偷地把“黄荆”丢了,可放学回来又有个新的“黄荆”踦在阁几上,几番较量,都是如此,我们也就不再做无用功了。至于这打人的东西为什么叫“黄荆”,听村里的长辈说,早先村里有个叫富商的妻子叫黄荆,瘦小得风都可以吹倒,丈夫一年到头在外做生意,小孩全靠她管,她不苟言笑,喜欢用小树枝条吓小孩打小孩教育小孩,村里的小孩都怕她,她的儿女长大了个个都飘洋过海出息了,后来有的人在小孩哭闹时常常会说“黄荆来了!”说也奇怪小孩真的就不哭了,慢慢的人们就干脆把那打人的小竹子或小棍子都叫“黄荆”。我总认为这传说有点牵强,也不可靠不可查,我倒是认为,之所以叫“黄荆”,大概不外乎是这些“荆条儿”,另一方面它是什么诸如规矩、权威、道德、伦理,行事、处世等方方面面的代言人或维护者,也就是一方或一家执行“王法”的工具吧!有一种权威、征服的含义。当然那时我根本没想到这“黄荆”能和孝子扯上些什么因果。
其实,黄荆是一种木本植物,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荆条等。黄荆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为掌状复叶,小叶有三五枚;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最外侧的两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花冠淡紫色,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二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果为核果,卵状球形,褐色,下半部藏于宿萼内。
黄荆在中国主要产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常生于溪流边、山坡上、道路旁或疏林灌木小丛中,其有喜光、耐贫瘠、耐寒冷的特性。顺手可得有打人教子工具。具有随时可取性,简易性,耐用性,柔韧性,打人痛而不伤性,广为家乡教子的常用物。
外公家是一个有文化而商业气息又非常浓厚的家庭,娘读了些诸如《女儿经》、《三字经》、《昔时贤文》之老书,算得上是个“反手算盘顺手字”的才女。娘美丽端庄,清澈雪亮的眼眸,细腻柔韧的皮肤,脑后挽着乌云般的发髻, 一年四季都是一身“土里土气”的对襟兰土布衣裳,依然掩抑不了一个小姐的朴素、秀气。
儿时我时常跟着娘种菜挖野菜,也懂得些“七葱八蒜九吆头”的播种常识。有一次走过一片田野,无名的野花正吐露淡淡的芳华,柳枝随风腰动,柳絮散落满河,娘折下一根根线柳和着野花为我编了一顶花冠,我戴上它像一只蝴蝶穿梭在花草丛中。娘忙着搜寻些荠菜、蕨菜之类能下锅的野菜,那时我当然不知道是为了让我们吃得饱些吃得好些。休息时娘还不时给我讲讲诸如“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故事。在那“读书无用论”时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娘总是对我说:“书读多了,你就会长出翅膀,可以飞得很远很远。”
没事时娘还口授些诸如“有书不读子孙愚。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顺口溜,长大了我才知道这些顺口溜的出处。
娘知道中午我在学校吃不饱,每天下午放学回来,总要给一些红薯片、蚕豆等“点心”,生怕把我饿坏了。成绩考没考好,娘从不骂我,从不打我,总是笑着对我说“别人行我的崽更行!”我很难想象如此热爱生活如此慈祥的娘怎么会信奉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黄荆”。怎么会以“黄荆杪上出好人”的传统的方式期待把我育成一个孝子。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就给娘恶打了的一顿,虽然是我一生唯一给娘打过的一次,那可是打得刻骨铭心。当时有个喜欢我的女同学,她顶替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给我做了一件花的确凉衬衣,我穿得一脸的荣光,一方面那个时候能穿的确凉布做的衣服,对一般家庭的小孩来说,几乎是个梦想。另一方面是女朋友做的,更加感觉不一样。校长都没说什么,可村长却找到我娘说我穿“奇装异服”,什么流氓阿飞,什么不争气,这个那个的训了一大通。
娘身体本来不好,我家成份不好,外公是资本家,爷爷是伪保长,在家多少低人一等,好在爸爸是参加土改的老革命,标准的共产党员,可娘还是逆来顺受惯了,也不想给爸爸添麻烦,当时是气得不吭声,我是不顾娘的阻拦,跳起来吼了一场:“吃饭穿衣,不犯条例。你还有脸说我,好好管管自己家里的事,你娘八十多了还一个儿子家里吃一个礼拜饭过日子,跟要饭的一样,死了你还敢披麻戴孝,洋鼓洋号吹吹打打,弄得轰轰烈烈体体面面的,你还以为好风光,你那才是不孝不要脸。”吼是吼了一场,我却被娘狠狠地打了一顿,那可是下了死手,她一边打一边唠叨什么“叫你让你不让,没大没小的,这样下去你今后还要上天了,还怎么做人”来的,当时是六月天,只穿了短裤,那“黄荆”打在身上,每打一下都是一道红红的血痕,我的屁股足足痛了十天半个月,至今我的屁股上还有那次挨打落下的疤痕。我长那么大娘的手从来没上过我的头,那顿打当时真让我有点莫名其妙,甚至让我从此有点恨她,毕竟儿时的我不懂得母爱。
如今和娘聊在一起,说起此事她都会泪流满面,她总是说哪个的崽不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次次都会重复她给我讲的一个“母爱成恨”的故事:从前有个富家子弟,从小到大,娘对他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他妈公开声称,打了人我赔钱,打了我的崽要你命。背时里小孩子都叫他钱崽,戏称怕给钱砸了,乡里邻里的也就不大和他一家子来往。
长大了为了和别人争一个女人,竟然把自己的情敌给杀了,临刑时,他向法官提了个要求让他再见他娘一面,当他见到娘时,他说希望在临死前再吃一口娘的奶,娘是泪流满面答应在了他的要求,然而,他却狠狠地咬下了娘的奶头,对娘说:都是你不管我,才有今天的下场,我恨死你了。他娘悔恨万分,一头撞死在刑场的石磉上。当下也有父母要为强奸别人、下毒杀人的儿子上诉,没想到这样父母连撞死的意念都没有,勇气都没有。
爸爸是‘土改时期就当官,抗美援朝扛过枪,解放进了县机关’的老干部。长年累月都是东西南北任党搬的角色。娘生了二儿一女,养儿育女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娘那单薄的肩上了,有娘的一双巧手,我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水中鱼龙。爷爷是伪保长,属专制对象,爷爷去逝时,伯父叔父都不敢来奔丧,爸爸是党的人,怎么能为一个“黑爷爷”入殓端头呢?娘是坚决反对,决不丢人以口实,坚持自己亲自为黑爷爷端头入殓,并在村里摆下薄酒,风风光光地把一个“黑爷爷”送了出门。据村里长辈说“黄荆杪上出好人”是“黑爷爷”教的,“黑爷爷”虽然是伪保长,但他人缘很好,从不为难人也不害人,即使在批斗会上他也从来都没挨过别人打。他当伪保长时在村里是极力弘扬 “黄荆杪上出好人”的理念,解放到现在,我那上千人的村子至今还是流行“黄荆杪上出好人”育儿理念,诸如“打得早,一生好”、“不打不长记性”、 “爱崽用棍,害崽用宠”至今还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哪家打小孩,从来没有人说什么打重了不该打之类的浑话,挨了打,你走到哪个家里,人家都只是说:崽哩,打是亲,骂是爱,你也太不听话了,自找打挨,要好好做人做事啊!”要好好做人做事,我想这恰恰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个人必须坚守的底线。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村里犯法的人屈指可数。
哥哥也信奉“黄荆杪上出好人”,早年,一个刚来校的老师小黄,因为父母都在学校工作,每月发了工资要交点钱给父母,这小家伙怎么也不答应,竟然还和父母跳了起来,甚至闹到要和父母断绝关系。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了,小黄都不理不踩。哥哥他把小黄找到办公室,他跳起来说关你什么事,这是我的家事,哥一记耳光打了过去,开门见山表明他的态度,如果你每月不给这钱,还要和父母断绝关系,那请你离开学校,另谋高就,我不愿意有你这样的下属、员工、同事和朋友,你连父母都能绝情,我还能指望你有什么忠诚度和团队精神呢?还能指望你如何“为人师表”呢?后来小黄还是选择了每个月都按时给父母钱,在工作中也能全面宣传“以孝取人”的理念,学校的团队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展示,教职员工队伍稳定,忠诚度明显增长。
虽然小黄的父母是千谢万谢了哥哥,为了这事,我还说过哥哥,不该打人家的小孩。要是在现在,哥非要革职不可,如今的学生罚站都有媒体炒作,不要说打学生,那是一万个不能。娘说有的事不能太认真,好歹你哥也是个校长,教书育人当校长是要敢于担责任,上不能辜负了孩子父母的期望,下不能误人子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打也打了,好在那小家伙没白打,能打清醒一个人也不是坏事。娘说的是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来教育,那时我并不知道娘说得是否对。但是我总知道娘眼里的母爱绝对还有更多的内涵。后来我在《孝经》里找到了答案,《孝经》倡导视天下人之父母为已之父母,以敬之;视天下人之儿女为已之儿女,以爱之。娘希望她的崽对自己的学生、同事和身边人都有一种博大的爱,这种爱也是好的内涵孝的内涵。
在崇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国度,如今一些人对教育小孩的理念还是停留在打与不打上的争论,多少有点幼稚或误导,甚至把家暴扯在一起,那就更是一头雾水。娘总说该打时还是要打,打也只是一点皮肉之苦,伤疤往往让孩子长记性。不要待到自己管不了,让政府来管时就晚了就丢脸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荆杪上出好人”是有社会责任的母爱意识,和谐社会的母爱意识。与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异曲同工。当下 “命苦怨政府、点背怨社会”的叹息、 “富二代现象”等等,为人父母是否值得好好反思?
岁月无声,长大的我巢居在它乡,每次面对娘苍老的容颜,总是泪水倒灌心海,背着娘也莫名地大哭过,那是爱也更是无奈!每次打个电话给娘,她总是说:“华崽呀!忙吧!你别老惦记着娘,好好工作,再忙也要好好照顾小孩,不然就白忙了,小孩小不懂事,不冷不热不饿就行,一定不能学坏,要走正路。该打时还是要打,要打就打重点,不要天天打,把小孩都打疲了。小事吓吓就行,大事就要打得长记性。”娘唠唠叨叨的牵挂,也是血浓于水的母爱。说到她自己,她总是说都好都好,即使有些小病也从不让我知道,总是叫我放心,多少年的风霜雨雪,她固守着老家,每一次分别,她总是紧紧攥着我的手,泪花儿在她的面颊流淌着浓浓的不舍与牵挂:“娘算是没有白苦一场,白痛你一场,有出息了,娘总算没有白打你!”
哪个儿子不是娘心头的肉,娘就是这样,痛自己的儿女也只是在心里头。每次回家,望着娘送我离去的身影,我似乎对母爱的真正内涵有了更深的顿悟。
为哥那事,我回家看了一趟娘,她反反复复自言自语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活脸面树活皮,娘活得没意思,老脸都给你哥这个现世宝丢尽了。黄荆杪上出好人,我是打晚了,打少了,都不好好做人,还谈什么孝,还为什么为人师。”在妈妈眼里,多少认定:好人就是孝子,孝子就是好人!
我能说些什么呢?明代莲池大师也说过“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孝经》说:“孝之终也,以显父母。”娘自然没有读过这些,但她心里有她处事行世的标准,虽然纯朴简单却比《孝经》还经典。也许这正是哥哥被娘打得头破血流的真正原因。一个“显”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望子成龙”,不正是至纯至净的母爱。下显父母,上显国家,实为立身之基,立家之基,立国之基。现在想来我最感恩的就是娘那“黄荆杪上出好人”的母爱,让我懂得宽于待人,严于律已,也正是这样的母爱让我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虽然后来区教委证实是有人设圈陷害哥哥,所谓的女人也只不过是别人请来的三陪女,酒喝多了送怀投抱而已,害人者说是怕哥哥成为他竞争区教委副主任的对手,本想只是造点舆论,没想到教委动了真格的,才弄得不可收拾。哥哥恢复了职务,害人者也受到了法律制裁。对此,坚信“宁可错打一次,也不能不打坏崽一生”的娘来说,她很理智的说了一句话:“为人师表,交友不慎,才惹出这种是非来,也该打。”经过这些事,在我心里却对“黄荆杪上出好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