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一笔的头像

刘一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2
分享

妈妈的唠叨

妈妈八十大寿,娘崽俩唠到孩提时代,往事令我顿悟母爱的唠叨,包涵着无限的严慈,让我懂得励志、做人、做事和感恩,如今回味依然那样温馨,也许这才是我一生顺水顺风的神祇。

上学了,周末还要做点农活,在生产队锄草,一会儿就锄好了半块地,汗流夹背的我回头欣赏战果时,太阳下满地蔫蔫的豆苗,队长检查看到似断非断的豆苗,二话没说,手把手教我锄了半天,只是扣了我一天的工分,也就是一天的工钱。回到家里,我很不服气,妈妈听我说了来龙去脉,没有责怪,只是淡淡地对我说:“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做得不好就是不好,不好就得改。”那口气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春天跟妈妈一起砍柴,累了在河边休息,河里的鱼跳不止,妈妈满怀期待地对我说:“手里有网,不怕河里鱼跳,你好好读书,将来就不用在农村干得这么苦。”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网,在妈妈看来,只要我好好读书,就能为自己织张网,能跳得出农村的网。刚恢复高考,读书确是农村人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我想这里面有妈妈对读书人的羡慕,也有妈妈对“唯有读书高”的感知。

去外婆家拜年,要走很多山路,走走歇歇,实在很累,卖炭人推着独轮车上来,车子陷在缺口里起不来,妈妈叫我一起帮忙抬下,我不大情愿地抬了,卖炭人谢过走了,妈妈扯着脸对说我:“别人有难,你动下手都不愿意,这书就白读书了。做人要懂得多出一份力,少欠一份情的道理。”

真的分配工作了,临行妈妈唠叨了半天,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后来自己做了管理,我心里知道多少是听妈妈话,好好工作的果报。即使为人父母了,每次出门时妈妈依然要叮嘱一番“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我总是会心地笑笑,早习以为常了。

那年过年回家,村里想在重修门前小河的石板桥,要募集资金,妈妈自豪地对我说:“你在外面工作,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了,你是喝家里水长大的,要多出一份力,少欠一份情。”虽然这事因国家规划而未实施,但妈妈的话里流淌着的感恩,我至今不敢苟忘。

其实,妈妈的唠叨很有哲理,“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说的是人的心态,人生既要有团队意识,也要有自我约束能力。“手里有网,不怕河里鱼跳”讲的是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就是市场,是一个人能力和学习力的表现。“多出一份力,少欠一份情”是一种替他精神,一种感恩精神,实为立世之本。三者缺一不可,你手中有“网”,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把手中的“网”撒向人生禁区,那最终只能是“网”住了自己。如果不懂得乐于助人,回报社会,如何谈得上造福社会。

如今回味,妈妈的唠叨是那样温馨,虽然有点唠叨,那却是母子相依的天理人情,令我回味无穷,获益无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