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梁的头像

大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3/05
分享

从贺城庙会说起

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起初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仪式,即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到了唐宋时期,佛、道两教达到了全盛时期,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也就出现了,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庙会便与两教结合,从而成为重大的宗教节日活动。

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称“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之后,宗教仪式上又增加了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庙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世俗的节日。

在各种庙会中,都汇集了风味各异的特色小吃、表演杂耍的民间艺人、世间流传的民俗活动等,其中玩具市场尤为花哨,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可称得上是手工艺品。于是过年逛庙会便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每年农历二月廿八的黄贺城庙会也是如此,首先起源于位于黄贺城、张贺城、王贺城三村交界处的玉皇庙。当年名噪沂郯赣海邑间的清代廪生张实庵著文《贺城重修玉皇庙碑》记录:“郯东北百里贺城村有玉皇庙,创于唐代,屡毁屡修,其详不可考。洎我朝雍正八年被水冲毁,土人因旧址而重新之,且增后殿广僧房,视初加壮丽焉。”

说起黄贺城、张贺城、王贺城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个遥远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贺王被封地于此,建城为“贺王城”。 贺王为人豪爽仗义、恩泽四方,很得百姓的拥戴和敬仰,因此外人纷纷投奔而来,在贺王城周围或近处相继建村,并以黄、张、王、徐、杨等姓氏冠以村名,也有“一溜十八贺城”之称。到了佛、道两教全盛的唐代,这片古老的土地便自然而然地也兴起了庙宇。

为什么建玉皇庙?这可能与周边几村绝大多数的张姓百姓有关。根据欧阳飞编著的《诸神传奇》称,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仁。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片祥和,但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于是太白金星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仁将寨内治理得和谐有序,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了天庭拥做大帝。玉皇是三界神仙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

据有关记载和坊间表述,当年的贺城玉皇庙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庙台则高达十米,气势颇为壮观。有正殿三间,中间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两旁则供着四大天将。当时的香火极旺,可以说名闻四方。相传十里八乡的人们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总是约定时间,先是双方带着祭品来庙前烧香磕头祷告,然后跑上庙台纵身跳下,以证清白。然而心虚者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跳而伤到身体。反之,则安然无恙。故有“庙里有神灵,跳台显良心”之说。

据传,贺城玉皇庙里还有棵唐槐,树干呈中空状,里面可容纳数人。抗日战争时期,贺城玉皇庙曾被设立为抗日小学,传播着中共的抗日思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玉皇古庙被人为地拆除,土石被填地垒墙。之后,原址也被周遭村民掘地取土,成为村庄蓄水、灌溉的“庙汪”。

随着时代的几经变迁,“庙汪”又陆陆续续地被填平改为宅基建房,遗址从此荡然无存。然而,当年建村的黄贺城、张贺城、王贺城、徐贺城、杨贺城等诸多贺城村还在,从唐代兴起的贺城庙会也仍沿袭至今。如今,尽管电商快捷交易、物流通达全球,但每逢农历的二月廿八,人们还是会不约而同、不远百里地提前赶到这里,传承和坚持着这种古老的市集传统,风雨无阻。(2018-6-1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