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沭河上游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能学桃园三结义,不学孙膑与庞涓。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云蒙山顶的云蒙洞里住着仙长王禅,人称鬼谷子。这天他正在洞中打坐,从山下来了俩十五六岁的男童,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哥弟俩从小在一起长大,非常要好,此次是来云蒙山拜师学艺的。
二人来到洞中,双膝跪倒,称:“仙师在上,我们是来拜师学艺的,请仙师收下!”王禅一看孙膑,天地饱满方圆,慈眉善目、聪明过人,功成业就后一定是个保国的栋梁;再看庞涓,猴头犬腮、贼眉鼠眼,而且脸带横肉,以后定是奸诈小人。他就打算光收孙膑,不收庞涓。孙膑说:“仙师,你光收一个不行,俺是一块来的。”王禅老祖只好说:“这样吧,我坐在洞中,你俩谁能把我从洞中诓出去,我就收谁为徒!”
庞涓在洞外直喊:“神仙来了,仙师快出来迎接!你看南极仙子来啦、观音菩萨来啦、玉皇大帝来啦、王母娘娘来啦……”这个神仙来、那个神仙来的,吆喝了半天,也没把王禅老祖从洞中诓出来。孙膑站在门口一声不吭,等庞涓不吆喝了,就对王禅说:“仙师,这样把你诓出来很难。叫我说,你如果在洞外,我一定能把你老诓进洞里!”王禅心想,“也是,我这样坐在洞中,仙兄仙弟们如果真来了,不就怠慢了?那我就在洞外,看你怎么把我诓进洞中!”他心里想试试,就从洞中走了出来。王禅老祖走出洞口,只见孙膑拍手大笑,说:“这回仙师得收下俺了,俺把您诓出洞了!”
王禅老祖见孙膑绝顶聪明,就满心欢喜地把他收下,可还是不收庞涓。孙膑心地善良,心想:“我如果留下学艺,庞涓不就一个人下山回家?”于是心下不忍,就对仙师说:“恩师,你要不收庞涓的话,我就也不学了。一块来的,我们还一块走吧!”王禅沉吟片刻,说:“那你们就都留下吧!”因为他很爱孙膑,不舍得让孙膑走,才勉强留下庞涓。二人谢过恩师,开始在云蒙山上学艺了。
王禅叫孙膑在自己的跟前,伺候着他,白天一有空就教他兵书,摆阵破阵、十八般武艺、天文地理等样样都教;只叫庞涓打水漏浆、劈柴做饭、洗衣扫地,一切粗活都叫他干,一点也不教兵书、武艺,庞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孙膑心眼太好,白天跟恩师学什么,晚上跟庞涓睡在一处,就一点不留地教给庞涓。
五年过去了,两个孩子也长大了,武艺也学好了,用兵摆阵样样精通。庞涓觉得翅膀硬起来了,就想下山,王禅也不留,只是没叫孙膑走,又叫孙膑多跟自己学了一年。其实王禅知道,他教孙膑的,孙膑都教给了庞涓,所以就有意留下孙膑,再多教他一年。
庞涓到了魏国,做了大将军。孙膑下山后找到庞涓,想兄弟俩干番大事业,又把恩师最后教的兵法教给了庞涓,只是没有全部教齐。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之后就一次一次地害他,还砍了孙膑的双腿,叫他生不如死。孙膑要想活,就得装疯卖傻。
孙膑从此看透了庞涓,于是自己就装疯卖傻,有时候躺在马棚里吃马屎、躺在羊圈里吃羊粪,好叫人看见去报知庞涓。庞涓以为孙膑真的疯了,就暂时没要他的性命。在这当空,孙膑被一名使者搭救,逃到了齐国,在齐国大展宏图,用兵屡屡得胜,并在马陵道设计处死了庞涓,报了仇、雪了恨。
马陵道又叫马陵古道,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马陵之战古战场。此役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其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有着极高的军事研究价值。那么马陵古道在哪里呢?
郯城县境内的马陵山区,相传就是战国时期孙庞交战的马陵道。这里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的地名、村名有数十处,如孙膑营垒、伏兵崖、恨古崖等战场遗迹,如孙膑养马的马场,如齐军射庞涓的“射子”(现称“社子”)、挂箭区等,据说这些村落也曾有不少古青铜箭头出土。其中比较有名的还有卸甲营村,相传这里因庞涓中箭死后,孙膑在这里安营,让士兵卸甲休整而得名。
沿卸甲营村一路上去,林木丛生、地势险要,有一条由九条冲沟汇成的涧沟,名为独龙涧,又叫庞涓沟。这里就是孙庞斗智、庞涓十万大军覆灭的地方。据传这沟里夏天独产一种山螃蟹,其眼圈是红色的,而且腿的再生力特强,身上还有马蹄的痕迹。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山螃就是庞涓死后变的。因为“庞”同“螃”谐音,红红的眼圈就是庞涓惨败后悔红了眼睛;山螃腿的极强再生力,也是由于庞涓腿部中箭急于逃命而致;其壳背上有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庞涓死后被马踏的缘故……
顺着弯弯曲曲的庞涓沟一直往前走,两旁崖悬壁峭、谷深林密,有的壁直如屏,实为易进难退的隘塞绝地,极适合进行伏击战,难怪孙膑当年能杀庞涓于“上马石”处。
但马陵之战的相关争议也非常多。除了时间点、交战将领争议外,就是地点争议了。“马陵之战”是魏国是被偷袭后,才从韩国回师抵抗齐国入侵的,那么马陵地点应该在魏国濮阳以北、齐国都城临淄和魏国都城大梁之间的要道上。当时郯城马陵山属于齐国,而不属于魏国,且远离大梁,魏国抵御齐国入侵又怎会在齐国境内?
1992年,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经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认定齐魏马陵之战的战址即在此处。因为这里遗址地貌存留良好,特别是庞涓沟的战场核心区域,内有恨谷崖、上马石、庞涓墓等古迹众多,且山深林密、地形复杂,为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陈忌问垒》文中所述“隘塞死地”。
还有就是庞涓沟附近的马陵山区出土了大量的与齐魏马陵之战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兵器与锅灶炕,二是墓葬。自1958年的水利工程中,出土了400—500枚铜箭头起,又陆续出土了几十个锅灶炕和数千枚铜箭头、三棱式铜簇以及青铜剑、青铜刺、青铜戈等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特别是1987年大尚庄出土的一件带铭文的铜戈“邵氏佐”戈,据先秦史专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考证认为,该戈是魏军的兵器,年代也能与马陵之战相吻合,更加证明魏国军队曾在郯城马陵山打过仗,否则魏国的兵器不会遗失在马陵道旁。
1972年,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在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孙膑在马陵之战所用的战略,其实是孙子兵法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的实战运用。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在研究了马陵的有利地形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故意造成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选择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两侧待命,以火光为号。庞涓在连追三天后,见齐军避战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逃亡过半,便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部分骑兵昼夜追赶到马陵。见路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因为看不清楚遂点亮火把,便遭齐军万弩齐发,庞涓眼见败局已定,愤愧自杀。
纷争定音。1993年,《中国古代军事通史》将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决战场定在了郯城马陵山;1997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片《孙子兵法》也在郯城马陵山进行了场景摄取;2001年5月,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创立的全国首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正式在郯城马陵古战场挂牌。(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