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每次到沭河东岸大白常村的姥姥家,总是要缠着舅舅带我去村西南的石林看看,那里有驮碑的石龟、手持笏板的石人以及大大小小的石碑等。我喜欢在磨得光滑的石马、石羊、石猴的背上爬上爬下,新鲜得流连忘返。之后才知道,那是他们村曾经的朝廷重臣王璟的御封林。
也常听母亲讲起有关王璟的历史传说,如青蛙禁声、锦鸡飞姜园等,无论是真实还是杜撰,无论有多少个版本,都可见王璟后人对他的崇敬和自豪。尤其是锦鸡飞姜园的故事最为神奇——
相传王璟告老还乡回村居住,八十七岁寿终。王家请来风水先生选择墓地,看好了村南的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找来打圹的开始挖墓穴。当时风水先生吩咐,“挖到一丈六尺深的时候,碰到一块青石板,这时千万不要动,等我来了再说”。接着就到王家喝茶去了。
几位圹工挖到既定深度时,果真碰到了一块青石板。一位圹工好奇心动,说:“风水先生不让咱动青石板,趁他还没来到,咱先偷偷地掀开看看是什么?”几个人一齐使劲,刚掀开青石板的一道缝,只听“扑啦扑啦”两声,两只锦鸡从石缝里飞出,飞向了天空。
风水先生正喝着茶,茶杯突然掉到了地上,连声叹道:“唉,完了,锦鸡飞走了,风水被破了!”王家急问有何解救的办法,风水先生掐指算后,说:“锦鸡落江南,一脉叫鸡山。”王家人问:“追到江南?”先生又改口解释,“落于沂州府内姜园,鸡山即金银雀山也。”于是,王璟随即葬在了沂州府的东关姜园。
据专家考证,王璟的祖茔在大白常村,那里有他的衣冠冢;王璟的实墓则在市区解放路东首路北,那里至今还有两株饱经沧桑的明朝古银杏树,在瑞典医学博士安娜·拉森于1893——1895年拍摄的临沂老照片中,也有一张关于东关姜园御封林的实景。
在王璟的诸多传说以及有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他那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为人。据史料记载:王璟少时聪慧、勤学刻苦,2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在朝为官50余年,辅佐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四代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赠太保。他一生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在位期间不避权贵,先后革除皇庄、统理盐法、抗击鞑靼、肃平冤狱、赈济灾民,深得朝廷倚重;去世后,世宗皇帝十分悲痛,曾亲自御封,赐御祭九坛,对国家的贡献可见一斑。
王璟曾37次上书辞官,终于在76岁时得到恩准,解甲归田到沂州府兰山县临沭乡白常社。他曾授其孙太仆寺主簿王宗贤座右铭“清、慎、勤”,其耿介忠直、无私无畏的气节,被后人传颂至今,《明史》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近几年来,大白常村筹资对王璟墓茔进行了修复,使其成为全市地表附属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和最大最古老的一处遗址。如今步入王璟御封林,首先的感觉是肃穆和庄重:青松耸立、繁花锦簇,厚重的石碑上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气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世纪,但作为一种可以继承的王璟精神,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意义。(20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