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而英雄的沂蒙山区,流传着这么一个惊人的神话:他——赵志全,一位农民的儿子,从2万元贷款、19万元净资产起步,将一个濒临破产、风雨飘摇中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了一家净资产60亿元的国家大型制药集团!成绩的背后,有谁能了解他所经历过的风霜雪雨,了解他沧桑的白发背后所隐藏的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呢?
一
1957年,赵志全出生于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也许是从自己一懂事起就开始感受到了贫穷带给人们的酸楚和无奈,他孜孜求学,发誓要用自己智慧的双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1982年1月,他怀揣着大学毕业后追求富足的梦想, 进入到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工作,由于勤奋敬业,不久便被提拨为设备科长。但当时所谓的药厂,不过是一家牛棚般简陋的大作坊而已,全厂不足200人, 既无技术又无资金,已经开始步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1987年10月25日,这个摇摇欲坠的小厂终于被列为承包经营的试点,在临沂全地区范围内进行首家公开招标。面对着许多跃跃欲试的承包者,当时正任技术科长的赵志全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以自己胸有成竹的设想和无懈可击的方案赢得了与会者的赞同,终于一锤定音,在这种危难之际挑起了厂长的重任。听着他喊出的几乎是天文数字的奋斗目标,临签合同时还有领导劝他,说,“如果觉得订的高了,可以再减一减,反正是试试嘛……”但他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他知道,为了那么多双热切的眼睛,他早已毫无退路,自己背后是深深的悬崖!
真正地坐在厂长的位置上,赵志全才更加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满地一时半时无法收拾起的烂摊子,而且第七天里仓库的原料便统统用完,可资金分纹没有,有的只是19万元的账面资产,拿什么来恢复生产?“世上本没有什么救世主, 一切还要靠自己”,他于是振奋起来,一面发动全体职工集资,一面厚着脸皮好不容易地从工行借来了一笔期限只有一个月的“同情款”,最后勉强凑足6.8 万元的救命钱,开始了漫漫而艰难的图强之路。
每天,他起早贪黑,顾不得吃上一顿可口的饭,一包饼干就凑合了一餐,首先对内部管理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混乱不堪的局面刚刚整顿得井然有序,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再显身手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紧接着,一场马拉松式的风波便席卷而来了。先是一个月后,一个工作组进驻到厂里展开调查,第二年,又有监察等最多竟达十几个部门同时进厂来查找问题,并且在春节前夕,还有一封恶毒的匿名信被散发到全厂和一些业务单位里,搞得四处沸沸扬扬……几年中,经营几乎陷入一片停滞不前的状态,简直令人不堪回想。
二
恶梦醒来是黎明。当赵志全顽强地挺过这道鬼门关,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跑省城、上北京,聘请一些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前来助阵,大胆地开发、研制新的产品。科技产品是第一生产力,他首先瞄准了家乡丰富优质的药材资源,他要以新产品来带动人们的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国内首创的新药——银黄口服液不久面世,被专家们赞誉为中国中药的“抗生素”!
1990年5月,为了开拓更加无限的外部市场, 赵志全带上了仅有的两名业务人员亲自挂帅出征,打起“跨过长江去,占领全中国”的火红的战旗,首先在南京的秦淮饭店召开了新产品的推广会,揭开了向市场进军的序幕。从此,无论冰天雪地的北疆,还是大雨滂沱的南国,在几百万公里的战线上,时时闪现着他忙碌着的身影,他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每到一处,他不是躺下来歇歇脚,而是将房间当成会议室、办公间来研究对策,然后奔赴市场。十几年间,他走访了数千家的医院,拜见了上万名的医生,设立了除台湾、西藏外遍布全国的庞大营销网络。
“千军易得,而一将难求”,赵志全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在选拔发展业务人员的同时,他总是不忘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首先学会着做人。领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他手把手的培养下,如今,已有400 多名业务将士奋战在业务的第一线,将销售收入实现了从零到三个多亿奇迹般的飞跃。
1995年,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此转入了低谷,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赵志全仍然遇事无惊,通过对当前形势冷静而全面地分析之后,他断然发出了“决战九六”的号令,终于力挽狂澜,以他英明的决策将企业最终带向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地。
人们无法忘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赵志全留下的那无比感人的一幕。就在决战最关键的时刻,他每天坚持跨过一个省份,有时甚至要奔走三个城市,身先士卒地巡视在全国的业务前线,也许是因为日夜的操劳,也许是因为奔波的疲惫,一次,在下宾馆的楼梯时,他竟一下子摔倒下去,摔成了脚腕严重的骨折!等腿上被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就连医生都劝他住院休息几日时,他却死也不同意,硬是忍着巨痛,拄着双拐上了飞机,又出现在广州市场的前沿阵地上,而且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眼看着稍有好转的脚又红肿起来,同事们心疼得直想掉泪,无不被他那忘我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当妻子从电话里得知了他受伤的情况,心里实在放心不下,第二天便悄悄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等见到一头白发又长又乱、未老而先衰下去的他,妻子禁不住一阵的心酸,便像照顾孩子一样搀着他理了发、洗了澡,之后,他登时又精神焕发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是的,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妻子总是这么默默地关怀着他,用她那无私的爱为他撑起了一方深情的晴空!
三
就这样,赵志全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都要超负荷地工作到十一、二点,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对自己生命的无度透支,从没休过哪怕一个节假日,甚至连续的几个中秋节都是在外与业务人员一起过的,就连那次自己的父亲患病动手术,他都没能侍候在病床边。仅凭这一点,难道你能说他是个不孝之子?不!他的家人能理解他, 他将全部的身心投入自己的到事业中,却是为了报答更多父老的恩情呀。
每个残阳如血的黄昏,当别人的一家三口在街上悠闲信步,共享着天伦之乐的时候; 每个夜深人静的深夜,当人们酣甜地沉睡在梦乡,不思明日的时候,却正是赵志全听取全国“战事”最兴奋的时刻,正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时刻!他遥控指挥着前方的将士,实施起了一个又一个捷报频传的雄才大略,从“131”计划到“双十”行动,从“决战九六”到“秋季攻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从商海拼搏得来的深刻理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赵志全,这位沂蒙山优秀的儿子,当他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却创造出了一个净资产60多亿、 利税过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时候,而他自己仍过着俭朴得不能再俭朴的生活:那套不足50平米的旧房,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工人的宿舍; 那辆伴他跑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行程过40万公里、漆色斑驳的轿车,他却依然敝帚自珍,就连上级领导都诚恳地劝他换一辆,可他总以资金紧张、业务急需款等为由推托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是的,蒙山可以作证,沂水可以作证,那40岁刚出头却满头皆白的头发可以作证,他不但为时代树立起了一座品质的丰碑,更创下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成长之速!
后记:赵志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时代楷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11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57岁。赵志全同志用生命书写了一位企业家的担当与追求,回答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企业家,怎样做共产党员”等深层问题。
鲁南制药集团公司现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集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及原料生产、科研于一体,设有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中心,现年缴税9.2亿元,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纳税500强,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