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梁的头像

大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25
分享

金秋十月下扬州

扬州是一座诗意的城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在此吟咏,有多少名篇佳句在人们的口头流传,比如隋炀帝的“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有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刘长卿的“扬州春草新年绿/未去先愁去不归”;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韩琦的“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辙的“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龚自珍的“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扬州的诗意,来自于江南的美景,来自于古运河,来自于隋炀帝以及神秘琼花的传说……这一切都被古人写进了诗词里,扬州就像被唐诗宋词浸染过一样。尤其是李白一句穿透历史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妇孺老幼皆知,令世人神往。我也是循着这首诗的意境,于金秋十月来到了扬州。

扬州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从春秋时期的“邗”国算起,已经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了。东关街是扬州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连接古运河,以前不仅是水陆交通的要冲,还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的集中地。这里市井繁华、商家林立,有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等“老字号”近百家之多,例如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等。

 在唐代,扬州是当时仅次于京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唐朝最大的贸易市场和货物集散地,又是中外交通的著名港口和国际大都会。唐城遗址保存完好,城廓明晰,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

唐城遗址坐落在隋炀帝行官的旧址上,城墙四至明确,城河、角楼、城门等至今历历在目。成象苑为隋炀帝的成象殿,前立的城阙高大巍峨,后耸的庑殿、门道、门楣条石等皆为唐代宫城的旧制,与唐式平桥、仿唐城墙厥楼、唐式宫廷建筑延和阁等交相辉映,再现了盛唐文化的风采。

 扬州又是一座袖珍型的旅游城市。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如星星一样散落在市区,比如有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瘦西湖,有寺院遍布的“江南第一灵山”——观音山,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和以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康熙、乾隆等帝王的行宫等。

因古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而得名的瘦西湖,不但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也是繁华的十里古扬州的旧址,更是国内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

瘦西湖的“瘦”,指的是湖长如绳,也指它的清俏绰约,美在一个“瘦”上。漫步在蜿蜒曲折的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另外错落有致的园林组合巧妙,既融南方园林之秀丽、别致,又汇北方园林之雄奇、浑厚,难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虹桥是瘦西湖的一个有名的景观,历代文人都喜欢驻足于此,评诗论画。随后,就可以看见展开的一幅“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丽山水画卷:一泓湖水宛如一根蓝绸带,将长堤春柳、四桥烟雨、白塔晴云、春台明月、蜀冈晚照等景色如珍珠般地穿起!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同治年间的道台何藏舠在双槐园旧址上改建的。独具特色的何园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园内的桂花、牡丹、红枫、梧桐、古槐、芭蕉等等,也极尽人工雕琢之美,有着“城市山林”之美誉。

被誉为“盐商第一楼”的卢氏住宅,尽管从外表看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前后进深达百余米,完全是一种“藏富不露”的恢宏之气。它绵延的建筑群落、精美的建筑风格,让人有曲水通幽之感。这是晚清盐商巨富卢绍绪的豪华住宅,当年兴建时曾耗银七万余两。

两天的时间实在无法将整个扬州收入眼底,只有期待下一次,在某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再下扬州!(2014-9-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