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又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感叹着,我又老了一岁。前几天过了四十四周岁的生日。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我家大宝都上大学了。最近几年才渐渐地明白了什么是“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有人说,人年老的时候是爱回忆过去的美好,年轻的时候是爱畅想未来的美好。我这个年龄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一个中年人。没有了什么未来的激情梦想,也没有什么对过去的留恋回忆。过去的日子里,好像能给我记忆的美好并不多,痛苦倒是不少。我不是一个脑袋里总装经历的人,除了学习的知识我是怕忘记的,其他的我都不愿意记住的,可能我的经历多是痛苦的经历。也或许这个是受到了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思想影响吧!
记不住久远的经历之事,今年的事总还是没有完全的忘记完全吧?毕竟我还没有修炼到可以“坐忘”的境界,也不是拿东忘西的年龄。虽然给自己起了一个“庄子心斋”的网名,但是那终究只是用来唬人的外皮而已,认不得真的。如果修炼到心斋坐忘的境界,还用得着这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吗?正因为没有,才故作姿态,以显示出不同凡响,好博得一些虚名。所以我还是在俗世生活的,没有跳出三界之外,身处逍遥乌有之乡的。假装而已,大家都看得懂的,我也并不当真。
俗就要俗的接地气,俗的彻底,别整天饭都吃不饱还要摆一个清高脱俗的样子。真的不俗、高雅从来就没有吃不饱饭的。那些吃不饱饭的普通人表现出来的高雅脱俗一定都是包装的。他们是为了糊口而故意为之的,和过去大街上耍把式卖艺的一样,多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把戏,大家才愿意掏钱买票观看。
说到吃饱饭,这里忽然之间就想起了已经全然忘记的小时候吃不饱饭的日子了。看来俗我也是可以俗的很彻底、很接地气的。并没有真的忘记,只不过不愿意提起罢了。有句话说,忘记过去意味背叛。到底背叛谁?这个我到现在也不清楚。背叛过去是好是坏我也没有结论。如果革新是背叛过去,进步是背叛落后,文明是背叛封建,那么背叛并不是坏事。所以我以为这个句子并不是否定背叛,最多只是一个中性的语句。
但是我的所谓的“为道日损”却真正的不过就是自我欺骗的小把戏而已,小孩子用手遮住眼睛不看自己不愿意看的场景。不过话说回来,有的时候生活太苦,一味追求真实真相,把人性看得太透,就会让人无法有生存的勇气。所以“小道可观”,但是“致远恐泥”。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欺骗之中。望梅止渴是别人欺骗,飞蛾扑火是自我欺骗。望梅止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饥渴的问题还是要喝水。飞蛾扑火,终究会自取灭亡。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不能过于自以为是,既要见贤思齐,也要独立思考。虽然这种既要又要是中庸之道,是平常之道,但这也才是普通老百姓的正道。学不可以已、废寝忘食不能作为生活常态,不是生活全部。这一点我在2024年深有体会。
2024年,我平均每天学习法律资格考试6个小时以上,最终一次性通过了法律资格A线。对于一个44周岁且没有任何法学基础的人来说,也许有点学而不厌、学不可以已,甚至废寝忘食的样子了。但是我的一生每天都能这样做吗?都能做到这样吗?不能,绝对不可能,就是这一年的高强度学习都让我的脑袋患上了经常性偏头痛,让我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家庭的重要,忽视了亲人的感受。如果未来继续这样学下去,即使学到了知识,人也基本就废了,生活不要说更美好了,可能现在有的都保不住了。所以要劳逸结合,阴阳调和,辩证统一。从这里再说“为道日损”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说“为道日损”必须和“为学日益”一起说,任何的执一不化都不是正道,都是偏极。偏极之术不可为长久之道,终究是小道。但是有的时候望梅止渴、择一善而固执之也是必须的。发而皆中节、无可无不可、因时而变,随时而中......。这样看来我前面说的所谓的忘记过去了的经历,真的不过是一种轻装上阵的方法之术,并不是真正的道。充其量也就是一种自我欺骗的“术数”而已,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心斋坐忘”的。不过就是遮盖现实的手段罢了,不能当成追求的目的。心澈为知,我的坐忘心斋终究还是自我欺骗,还是没有达到真知,因为心清亮明白才是清澈,我还有所系累,并不能真的无欲无求。有求就会被诱惑,就有进步的可能。循循善诱的自我欺骗是自我教化、鼓励、肯定的一种手段,但是终究还是诱惑之道,不为长久之正道。
人不能永远活在欺骗之中,既不能一直自我欺骗也不能一直被人欺骗。循循善诱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走上独立自由的大道。
我希望在未来新的一年可以活的明白一点,能够获得一点真知,不要用我的庄子心斋的“艺名”来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所以新的一年活明白,不是为了活明白而去执着,是不欺骗自己,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就像艺术不能永远停留在“术”的层面一样。如果不能“艺进于道”,艺术只能是一个哄人的“花样把式”,并不会给人带来美好。没有活明白,假装活的明白,很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不装就不累。
“美,一半在你,一半在物”,如果没有一半的自己,全然将自己混同于万千事物之中,独立不起来,何来什么美?怎么会有更美、更好,更美好啊?
偶尔回忆一下过去,并不真正地就意味着老了,可能也是一种反思,也是进步的基础。回忆也是可以有的,哪怕只是普通平凡如我。
虽然一日三思的自省可能做不到,但是一年反省一次我以为还是要有的,我还是能做到的。况且,谁说过去就一定是落后,未来就一定是先进?孔夫子尚且说过:先进于礼乐者野人也,后进于礼乐者君子也。说不定回忆总结的过去就有先进的存在。就像单位里面的年终总结一样,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不足。过去当然存在不足,但是过去也绝不是一无是处。我虽然是自由自在的一个人,并没有可以引领我前行的贤师益友,不能获得他们中肯的批评建议,但是自我批评还是可以做到的,还是要做到的。当然自我肯定表扬也是需要的。自省太过就容易自卑,所以自省的前提一定是自信。过于自信,又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固化之之中,这个“发而皆中节”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追求未来就容易忘记过去,总是留恋过去又容易固步自封,不能开拓创新。
比如我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了可能会有肉吃,甚至在没有洪水侵袭的年月里可能会有件新衣服。再不然,过年的那几天至少饭肯定是能够吃饱的。这样期盼过年的心情到了什么时候没有的,我已经真的记不清了。为什么没有了这样期盼过年的心情也不明白。也许是现在每天都能吃饱饭了吧。好像到了城市以后渐渐的就没有了,难道真是能够吃饱饭了就忘记了过去吗?但是模模糊糊的记忆中好像吃饱饭又并不是我小时候盼望过年的唯一目的。依稀记得当时我盼望过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听从外边城市里打工回来的人们给我讲城市里发生的一些新奇的事情,甚至偶尔还能借到他们带回来给自己孩子看的连环画。所以小时候过年对于我来说就有了两种期待,一是能吃饱饭,再者就是可以获得新的信息知识。
很久了,很久了,这两样能够让我一整年都期待、都盼望的的美好已经没有了。我忘记了它们,全然不知它们两个跑到什么地方了。饭每天都可以吃饱,而且还吃的肥头大耳,没事叫嚷着减肥。对于新知识的渴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么让我激动了。我以为自己学会了既要又要的中庸之道,实际上还是偏极之术,并没有得道,并没有先进。哪怕2024年一整年我每天平均花了6个小时学习法律资格考试,并且在44周岁的时候一次性通过了A线,也并没有小时候那样的激动,没有那样的期待。是修炼的进步了吗?难道这就是中年人的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吗?不是的,是我的初心没有了,迷失在了物质的满足之中,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单纯、清澈的自我。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我这小时候的心还能寻找回来吗?回忆起,小时候吃一碗米饭能感觉香味融进到了每个细胞,读了一本小人书能够手舞足蹈好几天的讲给小伙伴听的兴奋,今天还能有吗?今天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的明白、不被人欺骗,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香车宝马,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美,一半在你,一半在物”。“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身”。这一半的自己没有了,我沉沦于物质之中了,迷失了自己。己身未立,学的是什么?问的又是什么?心可以放在哪里?谁让我可以把心放在他那里?我又能让谁放心?
自以为是、恃才傲物,嘴里说的都是开放、进步、文明、发展……,但实际上每天却进行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行为。被物质驱动着,并且得之喜,失之悲,还有发而皆中节吗?不过都是自我欺骗的方法之术而已,多学了几种而已,进步却从来没有的。2024年,是努力的一年,也是迷失自我的一年。虽然自以为很努力,自以为以44周岁零基础的一次性过了“天下第一考”法考A线,就是进步,实际上自己依然忘却了过去,失去了初心。自知者明,我还没有认清自己,还没有找回自己的初心。
2025年,我将直面真实,不遮盖自己,不忘记过去,不彷徨未来,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批判了这么久,也表扬一下自己吧!我在2024年学会了反思自己,这就是2024最大的成绩!2025保持独立,不混同于他物,亦不远离俗事!2025,更美,更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