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刚的头像

刘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9
分享

初冬话菊

时光的指针恰好走到初冬,江南小城日日放晴,阳光明媚温暖如夏,那些正要在萧瑟里的忧郁与沧桑又有了片刻的停歇,转而又在阳光下熠熠闪耀。

正好,这座小城的新天地公园有菊花展,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如其时。所有的繁花都在初冬枯萎了,唯有菊花怀着一丝一缕的深情绽放在天地间。

当第一缕秋风如精灵般轻掠过广袤无垠的大地,菊花的盛宴便在这幽谧的江南角落,悄然掀开神秘的面纱,直至初冬的门槛,更添一抹蔚为壮观的小城多彩画卷。

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璀璨夺目的金色瀚海,菊香如丝,恣意地在空气中织就一幅幅细腻的绸缎,恰如菊花之雅韵,溢彩流金于晚秋的画布,轻轻拂过心湖的涟漪,唤醒沉睡的感官。

朵朵菊花,有的宛若柔软的丝绒,温柔地抚过指尖,触感细腻如婴儿水灵灵的脸蛋;有的则似光滑的绸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它们或金黄如冬日暖阳,炽烈而温暖;或洁白似无瑕的冬雪,纯净而高雅;又或粉嫩若天边绚烂的云霞,梦幻而浪漫。纤细的花瓣紧紧簇拥着那嫩黄的花蕊,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手笔,雕琢出一件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令人心生敬畏,叹为观止。

漫步于这片菊的花海,脚下的小径铺满了凋零的花瓣,每一步都踏出了诗意的音符,仿佛行走在诗意的琴弦之上,奏响了初冬的悠扬乐章。

北风轻吟,菊枝随风轻舞,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这香气既不似玫瑰般热烈奔放,也不若茉莉般甜腻缠绵,而是一种淡雅恬静、超凡脱俗的芬芳,瞬间让人的心灵归于宁静的港湾。

菊花自仲秋盛开,孟冬依然舞秀。晋陶渊明采菊东篱,心绝俗尘,悠然于山林中。一人一杯一疏篱,一饮一醉一陶然。陶公若没有隐者“不戚戚于贫贱”的淡然和“不汲汲于富贵”的超脱,就不会有流连田园的纯净和闲云野鹤般的雅馨。菊被称为隐者,是与它的恬淡散逸是分不开的。

世人皆被红尘俗事缠绕,均没有陶公之超然洒脱。红尘俗事诱惑力巨大,世人焉有两袖清风效陶渊明息影山林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初冬之菊,孤高自傲,冷艳清雅。潇湘妃子感时伤情,曾问情于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黛玉“问菊”实为“问己”。想那曹雪芹一心想要把这“水做的女儿”的心事描摹细腻,不惜花费笔墨写尽黛玉之寂寞沉吟。潇湘妃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虽有绝世才华也掩不住她一叹一流泪的伤感。

黛玉自是因寄人篱下而自怜,自是因心音难诉而幽怨。于是感物伤怀,把菊当做可以诉心事,表哀怨的知己了。

如今,黛玉与菊只剩下一笺的哀怨。那文学作品中的“水做的女儿”不能达到陶公的境界。黛玉虽孤高自许、傲世厌俗,但终究无法割舍与贾宝玉的丝丝柔情。那个世界容纳了他们的感情、意志和欲望,却无法让他们摆脱“当自嗟”的命运。

初冬之菊,少了仲秋时分“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肃杀之气,少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王者霸气。但秀菊温婉,丛丛明艳可人,总会怡人心扉。缕缕幽香,又是于冷清凄凉之季播撒温馨。耐得住寂寞,不与百花争艳;远离浮华,给俗世一方清净。如此,尘世之诸多烦恼,被初冬之菊的独一味冲淡的干干净净。

初冬之菊,与人馨香,洁身自好。奉献清丽芬芳,把花团锦簇留给别人,把荒凉凄清留给自己。菊确实是有君子之风雅!一如人世间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牺牲自己,照亮了万家灯火。

菊花拥抱的初冬很美但很短,美得让人怜爱,短得让人来不及怜爱。寒风来袭,菊落满地,孤枝在风中摇曳,甚是憔悴。易安居士为菊花的衰落拉下了帷幕。一句“憔悴如斯人”俨然一幅人物风情画,画出了居士柔肠寸断的情感。“只消几个黄昏,就断送了一生的憔悴”。李清照之国破家亡的愁绪,就连舴艋舟都载不动,又岂是满地憔悴的菊花能代替的了呢?

诗人寄情于菊,只是将菊作为“题素怨,解心语”的知音。然菊花的开与落,是自然规律。花开,自当欢喜;花谢,不必遗憾。菊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在国人眼中,菊花品性高洁,不畏寒霜,“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得就是它拥有令人称道的顽强气节。我独立菊花身旁,痴痴的,对它们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听得懂,但它们没有丝毫得意骄矜之色,仍一派天真,从容内敛,不事张扬。开自己的花,回报大自然一缕缤纷的色彩,给予爱它们的人一缕迷人的幽香,既算是它最终归于尘土零落成泥,也是为了来年献上新的美丽和芬芳。

赏菊品菊,应是情思所动。菊之精神,不与百花争春斗艳,独自坚守着属于自己的季节。它们无惧寒风的凛冽侵袭,无畏孤独的寂寞侵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着生命的赞歌。这些都是我辈要学习的。

陶公诗云:“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然霜下杰”。

我常想起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人只要活着,再怎么难都能走下去。而在这个艰难的路上,只要你坦然面对一切,你总会有收获的,比如坚强,比如感恩、比如成熟……

这与菊花无异,菊当开在你我心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