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依稀记得上大学时同学在宿舍常说的一句顺口溜,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一碗锅盖面,就着肴肉,蘸着香醋,最是味蕾的享受,在同学绘声绘色的描绘中,形成了我的独特味觉记忆,总想着能邂逅“三怪”,一品其味。
每回老家,列车都在镇江站停上几分钟,车还未停稳,车窗外的叫卖声就起来了:“大碗锅盖面唻,水晶肴肉,朋友带一盒醋回去吧,蘸着吃着可香了”。
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总是暖呼呼的,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乡的狗肉、羊肉汤、烙馍、胡辣汤,这些都是乡愁的味道。
来镇江工作不久,就被镇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的吸引了。镇江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古代叫作京口,它在长江南岸,与扬州一水之隔。
这里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王安石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举不胜举。
最闻名遐迩的还数镇江“三怪”。美食家苏东坡在千年前就写下《醋烹》:“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肉味胜莼鲈。”文豪笔下的醋便是镇江醋的发源。
每有亲朋远来,我就带他们到西津渡游览,然后在附近的面馆品尝一下镇江的锅盖面、长鱼汤、蟹黄包子、肴肉。有时,我还会买几盒镇江醋当作伴手礼。亲朋们品尝完镇江“三怪”,总赞不绝口。
这醋,比咱那片的米醋好,香,倒在汤里提鲜;
这肴肉,比咱家的猪蹄冻好多了,人家这一看就纯净;
这锅盖面,面汤熬到劲了,比咱家那面子水强多了;
这长鱼汤,有咱家那胡辣汤的架势,喝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都不好意思去喝第三碗。
是的,每次送走亲朋,我也是沉浸在回味镇江“三怪”的香味中。
镇江醋,其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
肴肉,经过漂洗,加入作料焖煮,散发出意想不到的香味。清早上馆子,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所以有“不当菜”之说。
锅盖面,据说镇江以前煮面是不用锅盖的,一次,一家小面店张嫂听说乾隆皇帝马上到镇江了,一激动不小心把锅盖掉入面锅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锅盖下的面煮的不软又不硬,深受客商欢迎,所以沿用至今。
品尝完镇江“三怪”,总喜欢到镇江阁,站在镇江阁的最高处,向四周远望:绿绿的原野,金黄的油菜花,整齐的街道,弯曲的河流,高大的楼房……这一切的一切尽收眼底。
镇江美景里有故事,故事里有美食。真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