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刚的头像

刘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21
分享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记忆会褪色,但文字能让瞬间永恒。—题记

一条路,铺垫了一个人的一生,将其引向生命的远方。 这些年,我好像一直走在同一条路上,从一个晨昏,走到另一个晨昏,我好像走出了乡村,却好像还在乡村。

走了很多年,总以为在地理上的远方,回过头才发现,其实自己始终站在原处,站在那个被挤在苏北平原褶皱里的村庄。

苏北平原的这片土地—沛县,是一个四省通衢的地方。这里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故事的地方,当然,它同样不会缺少奋进的力量。这几年,随着对乡村民俗的深入探索,我写家乡的文字多了,那些亲切或陌生的记忆随着探询乡村的脚步一点一点复活。如果说我之前对乡村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表面,那么近几年,我才慢慢读懂了它们的背面、侧面和里面。

如今的乡村,早已脱胎换骨。很多时候,在我的思考中,它们开始有意无意的在两个时空中出入: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它们偶尔交叉融合,相互影响;偶尔又在一分为二的路径里彼此剥离、相互独立。在某个时段,我与乡村达成和解,我们之间的关系在某个顿悟的时刻实现了超越。在当下的时空里,在母语的屋檐下,在那片麦田间,在母亲晾晒的豆瓣酱里,在麻雀叽喳的小院里,在大沙河畔的花香中。

它写的一直是同一个村庄,是那个被挤在苏北平原的褶皱里、无言亦无声的遥远村庄。但是,懂得它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意象,那个村庄并非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将自己、麦田、玉米、母亲、外婆、乡邻、大沙河等元素拆开、揉碎、糅合又重组—表面上,这些元素是单独的个体,实际上,他们却代表了一个乡村和乡村的感情世界。

在冲出农村的这条路上,我们村里有太多的前行者,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思想和行动常常会不谋而合,堪称“精神共同体”。他们人生起点低,却又不甘心命运安排,铆足了一股劲,想冲出这片土地,远离村庄,在城里扎根发芽。

在中国的乡村,这部分人不在少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都看够了父辈们所受的苦,经历了生存的艰难,还有太多挣扎的迷茫。可是,这些人却难以被人理解,别人不懂他们想要的远方,哪怕他们心里一直奔腾着一场海啸,泪流满面地站在他人面前,对方好像也看不到泪水,更读不懂他们心里的悲伤。

在奋进的路上,一长一短的两个影子始终交织,镌刻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记忆里。那些长短不一的镜像,长的是自己沿着岁月的方向,逆流而上的身影;短的是父辈们弓着腰,扶着犁艰难前行的日子。令人欣慰的是,后来这些人都在岁月的河流里走出了迷茫。在命运面前,他们将“命”和“运”理性地拆分,淡定取舍,昂扬着奋进的力量,最后都走出了这片土地,留在了城市,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自始至终,我都在实现一次次全力打开自我并超越自我的文学实践。以《呼啸而过》短篇小说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一直存在于我的视野与思考里,在触摸过粗糙坚硬的生活表层后,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在乡村振兴的蝶变中实现超越,最终唤醒了蛰伏在内心深处的向往与不甘,走向了更加多元的道路。文字中的父亲、母亲和其他人,代表的不仅是他们自己,更是一群人,是许许多多带有时代精神气质的农民的缩影。这些人事变迁,在向内和向外的观照里,都构成了我内在的生命体验、记忆和思考。

新旧事物就像齿轮一环扣一环,推动着时代飞速向前发展。大沙河两岸的果园里落了一地的红果子,却再也吸引不到当年偷果的孩童了,他们都去了哪里?他们还会回来吗? 这些文字里不仅有我对时间的思考,也有对生活底色的探询,还有对命运起伏的追问。这些努力,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我的文字时常蕴含着乡亲、乡事、乡情,根系深植于村庄,纵横交错,无法断绝。这个村庄,盘踞在大沙河畔,人人精耕细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瓜果蔬菜等,也算物产丰富,但乡邻们一直勤勤恳恳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样的乡村记忆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与这个村庄始终在岁月中缠绕,最终在岁月中回归。故土的光芒明明灭灭,闪亮了昨天,闪耀着今天及明天。我很少提及村庄的名字,因为那个名字出现时总使我莫名的心疼,想起它,就想起那里艰辛的生活,想起多年吃苦受累的母亲,想起为了这个穷家破院默默付出的外婆舅舅……

可每当我想起小村庄,就思绪飘飞,忍不住落笔,那些发自内心的文字最终成了眷恋故土的散文了!

这些文字那么透彻,我经常看一句话:“时间让深的东西入骨,让浅的东西无痕。”入骨也好,无痕也罢,毕竟要写出家乡的气息、气运与气度;这些文字不只是工具,它有自己的生命,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给文字注入了生命。如果在字里行间感受不到思想的灵动与人性的闪光,谁还会相信文字有生命呢?

家乡的那些点滴,青铜绿锈的记忆,需要在墨香中阅读、在笔尖下书写、在静默时推敲。让每个人能够从中看见更大的世界,找寻灵魂的居所,解析当下的悲喜,延展生命的长宽。

有了生命的文字,才会有文字的生命。正因如此,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勇气有机会,用文字留下生命的痕迹,用文字对抗世界的喧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