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源的头像

方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16
分享

一只鸟的启示

下午,到单位上班,一楼大厅有只鸟飞不出去,蹲在地上,身子有些颤抖,看样子有一会了。见到我立即就警觉起来,盯着我看。我先把正对着它的两扇窗子打得更开,想让它飞出去,但它还是撞到窗子上,扑腾扑腾几下掉落地上。

我试图过去,朝它缓缓挪动脚步,它又朝反方向的大门玻璃飞去,又是把玻璃撞得“咚咚”响而掉落地上。它似乎分不清是否有透明玻璃。没当我迈出脚步,它又起飞,这次还没飞高就撞到窗子的下沿墙壁,看的我也有点心疼。我慢慢地移动到它身边,弯下腰,轻轻地抚摸几下它的翅膀,它眼里的惊惧少了许多。我把它放在一个窗子外,它张着嘴,喘着粗气,不知是骨折,还是口渴,我就近捧了一抔水送到它嘴边,但它并未喝。于是我就从上面滴一些到它嘴里,滴一些到它羽毛上,顺便降降温。

当有水到它大张的嘴里,它急速吞咽。我想,它的嘴可能因撞击而受伤,帮着它合了两下。随后,来来回回给他喂了五次水,便离开让它休息恢复。待我上楼拿了东西再下来时,它已不在原地,也不在附近,大概已经安全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吧。

看到它困而无援、劳而无功,正像这两天的我,感到自己有时候弱小又无助、力薄又无奈。父亲限于迷途不知返,母亲善良长期隐忍。昨晚,我替母亲强出头,又同父亲吵了一架。然而,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矛盾依然存在。做儿子的,当然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但面临长辈有过失的时候,也时常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不知如何规劝、消除嫌隙。说着说着不自觉就调门变高、言语变激,甚至口不择言,人身攻击。吵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加剧了隔阂,激化了矛盾,于事无益。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经人介绍,他们俩准备南下打工。母亲第一次与我分离,南下的一路上都在哭泣,一度视线模糊,也为她后来上眼皮下垂埋下了病根。

初入工厂,他俩人生地不熟,经常被排挤、打压、造谣、诽谤,个别熟人也不得力,不仅没有起到助力,甚至有时候当众侮辱父亲,以致于受累又受气,经常抬不起头。他们都忍下了,吃了哑巴亏也默默忍受,打掉了牙也往肚子里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供我上学。九几年,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百,抛去我的学杂费和吃穿以及他们的日常用度,生活还是很拮据的。

那时候通讯也不发达,村里有座机电话的也就只有一两家。每每要先打给主人家,主人家再叫我去接电话,往往说不了几分钟,就匆匆把电话挂了,为了节省一点话费。一两次还好说,三五次也还行,次数多了,主人家也嫌烦,毕竟也会耽误人家的时间。那时候,期待电话,期待电话那边的声音,有时候再电话中聊着聊着就流泪了,就哭起来了,虽然自己这边也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情绪就是抑制不住。我想,是人隔两地、情系一家的缘故吧。

母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回来照顾我,我想她,她也想我。她一边种了几亩地,一边去窑厂干临时工,就是为了一天的十几块工钱。经常在凌晨三四点起床,煮一锅粥,划分成三份,早上一份,中午一块,晚上一块。有时候连菜都没有,只吃白粥。后来才知道历史上有位大人物范仲淹也做过这样的事。虽然母亲不是家户喻晓的大人物,但她的坚强与勤劳丝毫不比他少。许多男劳动力在窑厂都不如他,直言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就是个例外。直到我考上大学,母亲再次出去打工,这时候,父母依然攒钱为了我,省吃俭用,一年到头没有买几件衣服。

一家人多年来都是聚少离多,乐少苦多。还未成家时,无论相隔多远,多久没有见面,只要别人问起来过年去哪里,我的回答一直都是“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自己也有了小孩,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无论自己如何吃苦受累,无论自己如何忍气吞声,都是为了家好,都是为了家人好。

现在,生活条件相对好了一些,我也成家立业,不忘过往,不忘初心,也朝着家的方向努力。那只小鸟或许是个父母,或许是个子女,被困在室内的时候,应该是很想家和家人的吧。一时半会寻找不到方向,我没有理由视而不见、过而不理。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想,无论如何难断,人间自有真情在,除却龃龉亲情存,家和才能万事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