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不这样认为,婚姻是另一段爱情的开始。结婚前,两个人由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结婚后,两个人由相爱到相携,再到相守。前一阶段是播种生根的阶段,后一阶段是共同呵护的阶段。播种不易,呵护更不易。婚后两个人在一起,好比交房后新房要装修布置,清洁维修,如果落满尘埃、任其腐朽,当然岌岌可危;如若常扫常清、常修常新,婚姻就会进入另一种境界,久而不腻,反而历久弥新。
刚结婚时,我和妻子租房子住。没有煤气罐,也没有燃气灶。在外面到处吃,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直至岳母第一次来看我们,我们建议出去吃,但她拒绝了,语重心长地说:“老话说,无火不成灶,无灶不成厨,无厨不成家。还是要起火做饭。”在她的建议下,我们就近去超市买了一个电炒锅,又买了一把面条和一些青菜。就这样,两人的小家庭第一次烧火做饭,由妻子操作。丈母娘看到下好的面条后,没油也没味,觉得没有什么营养,意思性地吃了一小碗。虽然煮的比较清淡,毕竟,新婚燕儿,爱屋及乌,我也爱吃面条,行动上还是力挺她,不仅吃了两大碗,还夸她煮得好吃。我想,鼓励使人进步,打击让人泄气,以后她下厨,我只管饱,咸淡不论,也不是不可以。
搭起灶的第二天,晚饭还是由妻子掌勺。在附近的中百超市买了一包宽粉、一棵青菜、两个小红薯、五个玉米、一瓶米酒、一个猪蹄、一瓶酱。她炒粉,小炒锅很给力,可炒、可煮、可煎、可蒸,很快就炒好了,清淡不腻,色相诱人。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她大学毕业后至结婚前的好几年时间里,她都是独居,自己煮饭。我从小长大,直至走入工作岗位,不是下地干活,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反正“君子远庖厨”,从未下过厨房。我窃喜自己很幸运,捡到“宝”了。
小日子很幸福,我也很满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地。男主外,女主内,这就是齐家吧。大概持续了两个多月,都是她下厨。我觉得她很享受做饭的过程,乐在其中,吃饭并不能给她带来多少乐趣,但做饭可以让她投入全部精力,沉醉在这种可以展示成果的劳动中。我则打打下手,等待美味成熟。看着她一双纤指玉手,忙里忙外,即使有时咸有时淡,有时油放多了,有时忘了放盐,甚至有时糊了,我都觉得很可爱,偶尔也觉得难为她了。我也暗自思忖:爱人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使的,有我在,就不让她洗碗,粗活我来干;家庭要幸福,家务要分担,每一分劳动都是为构建幸福家庭添砖加瓦,我们都是“泥瓦工”,又是“主人翁”,只有出一了份力,才能心安理得。
有一次,妻子说,想和我一起做南瓜饼,我随口就答应了。当晚,她为主,我作辅,第一次参与下厨。我先把南瓜削皮,她来蒸。蒸熟后把南瓜捣成泥,加面粉和成面团。她先是用勺子,不断加面粉,看着急人,我建议她用手,水分较多,又加了面粉和糖。本来想做煎饼,锅太小,简单合计一下,决定油炸。她负责搅动饼子,以免粘锅。我负责撕面团,揉压成饼。折腾了一晚上,我俩都是灰头土脸。她揉面团时长发不小心沾染了面粉,我擦汗时脸上也带了一些。我说她是“白发魔女”,她说我是“花脸猫”。毕竟是我第一动手参与,也是我们第一次厨房合作,小有乐趣,劳动成果并不是很理想,勉为其难地能吃。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就是一生二吧。架不住她连日的央求,我决定给她露一手。恰好我也很想吃面疙瘩了,一直怀念母亲做的味道,就试试。第一步,要揉面,搓成芝麻绿豆大小的疙瘩。结果一不小心水放多了,都成了一个个的小面团,还没“出师”,就预感到“未捷”。果不其然,撒到滚水中,真是“撒豆成兵”,一个一个比花生米还大的“小兵”在锅里翻滚着,眼看着成不了粘稠的疙瘩汤,那再下点面条吧,顺带放了一些苕尖,煮了一滚又一滚,分针走了一圈又一圈,面条断了,苕尖碎了,疙瘩心还是肉眼可见的白色。我急得一头汗,又尴尬地打趣:“面条疙瘩汤,自创的特色。”她白了我一眼,鄙视地扭头就走了,撂下一句话:“把锅洗干净,我要做煎饺!”。好歹也看着母亲做了十几年,一直觉得不过如此,眼睛是看会了,动手就废了。
自此,我有一个想法,做好面疙瘩,在妻子那儿挽回一点颜面。第二次,又不成!事不过三,第三次,我专门打电话请教千里之外的母亲,在她的指导下,终于像个样子了!她象征性地吃了小半碗。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老师傅!咱虽然是个新手,盯着疙瘩汤,还是做成了。算不上得意吧,最起码谈到做饭,与之前相比,有起色了。但妻子及岳母岳父对这个不感兴趣,虽说是跨出了一步,跟自娱自乐似的,不能让他们也有获得感,有点怪怪的。妻子建议我下面条,他们不似我那般喜欢面条,但也吃。我对吃的不讲究,但她喜欢有味道的。我下了两次清汤面,她觉得没胃口。她说她喜欢吃番茄鸡蛋面。那我也投其所好吧,做了几次,上手很快。
她常做的几种,煎饺、炒粉、炒青菜、煮玉米等,汤也是西红柿鸡蛋汤、紫菜汤等,都比较简单。我则主要是下面条、煮疙瘩汤。时间长了,渐觉单调。有一次,我看到路边的小餐馆都是粉、面与汤分开,就想啊,为什么自己不做臊子面呢?外面那十几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几块薄片牛肉,还不够塞牙缝,太不划算了。于是,在一个周末,买了卤牛肉,跟着网上现学现做牛肉番茄鸡蛋面。先把牛肉切成丁备用,鸡蛋炒块备用,把番茄切片下锅超出汁,添水煮开,再放入牛肉鸡蛋和花椒、茴香一起煮开,汤就做好了。下好的面经凉水过滤一两次,盛一碗,再加牛肉番茄鸡蛋汤,很合妻子胃口。虽然会做的品类不多,但在下面条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好长一段时间,她总是说想吃这个面。不仅常常给她做,也给岳父母做了好几次。
其实吧,这时候,总的来说,我们做饭不多。工作日在单位就餐,晚上有时候自己做,偶尔在外打个牙祭,节假日基本都去岳父母家,他们二老做。我只有下面条“一板斧”,勉勉强强偶尔凑个数,十天半月可能在岳父母家做不上一次饭。由于从零开始,暂时还好,妻子虽然常说我有点大男子主义,但我自感良好,都已经下厨了,下厨不多,洗碗不少。一开始我都没打算做饭的,不想还是在她“温水煮青蛙”式的熏陶和带动下,多多少少放下了一些端着的架子,动了一些手,上了“贼船”而不自知。
从2019年5月21日领证开始,一直都在舒适区,在小小的租房里,吃穿不愁,家务不多,越来越舒适。如果不是年底爆发的那场大疫,可能会在舒适区迷失自己,迷失自己的角色,迷失自己的定位,迷失自己的方向。
居家坚守的那段时间,我们一直住在岳父母家。刚开始看看电影追追剧、斗斗地主打打牌,还有热乎乎的可口饭菜。三五天没什么,七八上十天也没什么,时间长了就有问题了。这恐怕要从“闲”字说起。“门”中有一“木”,不管这个“木”是工具,还是“木头人”,都没有发挥作用。如果是工具,搁置未用,放在一边;如果是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闲在家里的人当然不招人喜欢,尤其一个大男人年富力强、身强体壮在家闲着,自然口舌之争、矛盾纠纷就出现了。虽说没有大吵大闹,但是言语之间、举止之中,难免会流漏出一种不满情绪。自个也过意不去,既无尺寸之功,又坐收腰圆之恐。终于,在大家的劝说下,再露一手。但大家已经对牛肉番茄鸡蛋面不感兴趣了,想着从前在春节期间父母经常会做粉条汤,那我就试试呗,主打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字,敢想就敢做。
毕竟要在岳父母面前表现一下,效果不能太差。于是我先给父母打个电话,问清楚了程序后,开始干事。岳母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我大手一挥,果断拒绝,顺势把厨房门拉关。择菜、洗菜、切菜、炒菜,他们三个轮流到厨房玻璃门外看了两三轮,我以为是给我加油,反正忙得没时间管他们,一通搞下来,由生到熟,待我开门的那一刻,他们说异口同声地说你终于出来了。我说可以吃饭了,丈母娘说你在里面待了两个多小时!我很惊讶,我感觉没过多久呀!幸亏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或许是饥饿营销,他们一致认为粉条汤还可以,就是觉得像一锅大乱炖,我这听得也是分不出好坏,到底是夸我呢,还是部分夸我呢?这次的尝试让我有了点信心。
他们说,下面条和煮粉条都是懒人做法,会炒菜才是真本事,鼓励我学着炒菜。现在网络发达,“度娘”又好使,上次的“成功”让我有了点底气,我欣然答应。晚上,我和妻子承包一顿晚餐,她炒一个生菜,我炒一个牛肉胡萝卜。我认为炒青菜太简单了,当然选一个有难度系数的。把菜办好后,她的生菜一过油很快就熟了。轮到我了,先放油,再放盐,最后放鸡精我知道。那个生抽是干什么的,那个老抽是干什么的,怎么还有耗油?我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实在不知道这几样是干啥用的。在我记忆力,原来的调味料就是盐、味精和南德,眼看着锅里的菜要变糊了,叫妻子过来帮忙,还是丈母娘快步过来,看透了我的心思,熟练地接过我的“半拉子工程”,一气呵成,出锅。
吃饭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耗油调鲜,生抽调味,老抽调色,料酒去腥,香醋解腻,姜蒜是基础调味佐料,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等是大料,主要在炖汤段肉时用。一下子洗刷了我脑海中陈旧的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和家里头号大厨的岳母说:“生活、生活,重在活,活字右边是一个舌,舌在口中,一日三餐,把自己的口照顾好了,一天也就过好了;把爱人的口照顾好了,两人的日子也就过好了;把家人的口照顾好了,家庭也就和谐了。”我茅塞顿开,点头称是。岳父也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事业上追求上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里。其实家里跟单位一样,做得多群众基础就广泛,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更加牢固,毕竟,大家都看在眼里,享受主人翁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家庭成员的义务。”我深以为然。
第二天晚上,我掌勺超了三个菜,一个洋葱炒鸡蛋,一个黄瓜炒肉,一个豆皮炒腊肉。就第一个还行,第二个酱油多了,又放了白醋,太酸了;第三个太干了,下咽的时候噎人。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进阶变化,享受生活就是敢于置身于油烟中,烟火味才是生活的本味。
自打我开始“投身”厨房事业后,厨艺有所见长。有很长一段时间,妻子每每自己炒的菜自己都不怎么吃,我总是嘲笑她:“做一次饭像鬼子扫荡一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用了个遍,架势很大,结果烧出来的菜是“吾不理”!她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狡黠地说:“这项技能在慢慢丧失。”谚语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我身上恰恰相反,应该是“教会徒弟,乐死师傅”!今年春节前,我独力承办了一次家宴,做的蒜蓉生蚝和板栗烧鸡大受欢迎!春节待客期间,我做了一个莴苣烧牛蹄,很快就被“抢”光,客人连连称赞!
丈母娘说我现在已经“出师”了!我嘴上说还需要继续提高,其实心里美滋滋的。不知不觉走上“煮夫”这条路,回首一看,似乎是给我下了“一盘棋”,又似乎是发掘了我的一种天赋。无论怎样,我又多了一项技能。“煮夫”觉醒,掌握了厨艺这项技能,呵护爱人增进爱情,呵护婚姻增进感情,呵护家人增进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