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玉居住在北京通州华馨园小区已经16年了。最近几年,她迷恋上文学。她每次出门都带上一本厚书在车上读。她把乘车当成是她阅读的课堂。实不相瞒,她在这条文学路上按照“清单“走,已经五六年。著名作家麦家说:“所有的写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固然,李荣玉对于阅读没有问题,但对于初走文学道路的原创作者来说,发表作品就难了。李荣玉有过动摇,但很快就化解了。因为他的儿子、儿媳在2020年3月7日,在她彻底歇工后,月月以发红包的方式付给她生活费。因此,她的文学创作是不会受到缺钱困扰的。
李荣玉的儿子从小到大没有骂过人。他五岁上学,比同龄人小两岁。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高中老师一直认为他是清华的苗子。可他因心理素质做祟,在高考之前扎了七针点滴,走进考场应试,取得了二本成绩。在报考研究生时,选中的黄启昌教授病逝,他只好选择了到北京教书的职业。他在大学临毕业前,女老师嘱咐他一定要在北京考取研究生。而鉴于父母年龄已到“耳顺”,李荣玉的儿子在北京交了首付款买房,把父母接到了北京。在考研和赡养父母选项上,他选择了后者。
这是一套一居室(净面积50平方米)的住宅,李荣玉在丈夫得胰腺癌去世后,她独居在这里。这期间,李荣玉的儿子住在岳父母家。他一边教学,一边参加“王老师数学课题组”的研究。接触到一些高端知识分子,工作正在有序地提高与发展。但他从来都没有忘记关心母亲的生活与文学情趣。他给母亲发送一个“北大清华讲座”公众号。李荣玉就是通过“北大清华讲座”预告,找到了朝内166“人文社”地址。从此得到了文学的滋养与兴趣。开始阅读的书籍就是她到“人文社”听讲座后,老师推荐的经典《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也有儿子给她买的《鲁迅全集》。她最初读书后,方恨学识少。在《今日头条》写的作品都是“流水账”,但为了过“四道题“和“千粉”她夜以继日地每天创作四篇千字作品,得到了原创作者资格后,却没有办法扭转文学投稿的乾坤。
在2020年6月的一天,李荣玉的儿子程实到家里来看忘母亲时,他看见屋子里的床头、柜厨里放的都是书,便说:“妈妈,多读书没有问题。可您也不要把有限的时间用错了地方,应该阅读一些经典或者跟文学有关的书籍。”李荣玉说:“我最近买一本新书《会飞的九爷》。”李荣玉的儿子认真地说:妈妈,我给您网购的《基督山伯爵》您已经收到了吧。我们发您的生活费,不要花在别处,要用在生活上面。”李荣玉说:“是。在我买书时,街坊魏女士问:‘你靠着什么生活?’我说:‘是靠着儿子儿媳给我每月发的生活费。’她说:‘那将来要有个病灾可咋办呀?’我说:‘北京距离东北老家一千二百四十公里之遥,医保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因此,我还妄想要通过写作改变命运呢。’”
实际上,李荣玉只是在《今日头条》得了阅读量收益的几百块钱,根本满足不了她当作家的条件。
儿子-程实最了解母亲的心思意念,他没有因为妈妈进步缓慢而放弃对她的支持。在2021年11月份,他背着母亲给她交了“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的学费。在给妈妈发汇款通知单的时候,他附了一段留言:“妈妈,我想和你说,其实写作是一种流淌,好文章首先是流淌。然后才是精雕细琢。把您经历过的认为特别精彩的故事先记录下来,然后适当架构整合。这方面你可能已经有素材了,叙述故事的技巧方面,你可以学习老师传授、或者‘文本’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坚持练习,把自己喜欢的阅读素材读出声来,甚至背下来肯定不容易。但是,你可以做到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朗读出来,边读边体会,如果故事让自己兴奋就很好了,如果故事让自己流泪就更难得了。妈妈,我相信你会有文章发表的。这段修炼的时间,可能是你将来写作品的最有意义的素材。”从这之后,李荣玉废寝忘食地学习“南方周末”的20节课程。陆续在《中国作家网》有了文学作品的发表。她想:“在一次杨知寒的分享中得知,杨知寒就是最初在《中国作家网》脱颖而出的。我也要加倍努力呦。”但是,她努力了一年之后,又有新的想法。她想:“我一个老文青怎么能跟一个著名青年作家相提并论呢。人家的作品被推‘重点推荐’,我仅仅有被推到‘新作快递’的作品,我与名人的文学水平居然是相差天壤之别。但是,为了不辜负儿子对我的期望,珍惜老师和铁粉对我的厚爱,我要坚持到底搞文学事业。”在这期间,她阅读和创作双管齐下,正在写一篇《说走就走》的长篇小说。在《中国作家网》修改五次,才得以通过审核。李荣誉看中这次机会,她认为这个平台是她距离文学最近的一块风水宝地。管理员编辑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是令人折服的。因此,李荣玉每天继续按照“清单”走。就像著名作家路遥说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每天除了吃两顿饭和睡眠、散步外,她都在干跟与文学有关的活儿—阅读与创作。2022年10月份李荣玉第一篇纸质作品发表在《天风》杂志上。
李荣玉儿子的工作也越干越卓有成效。2003年第一次得到认可是高票当选学校级优秀教师。他找到校长说:“我师傅比我强,请校长认命她是优秀教师吧。”金校长微笑着说:“人家争名夺利还来不及,你可倒好,还往外推荣誉。那是你说了算的吗?”从那以后,他的工作更加倍努力。被评朝阳区骨干教师。但是,也有评定教师职称、等级被延缓的时候。研究生毕业从业者,像坐直升飞机一样,直接升任一级教师,比他资格还老。李荣玉的儿子也苦恼过,一度产生考研的思想。同时,他也没有停下学习、实践的脚步。参与编纂了初中数学课外读物的写作。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一套初中生课外读物的第七本书中有他写的一篇科普作品(他的儿子小石头四岁时就经常读爸爸写的“书”)。他在从教生涯中,创造出初一至初三年级的足额升学率。而且,从初一他就把底子薄的学生通过老师午间或者放学后的业余时间无偿补课,使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一刀掐齐。他自己掏腰包给学生买课外读物,热天给学生买冷饮消暑。创造了班主任家访频率最高的记录。同时,他是北京市率先推广“翻转教学”的第一位数学老师。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抵抗力低下,皮肤过敏症的困扰。始终如一地坚持实验与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翻转教学”的成功。王教授到学校检查、验收工作后,他将程实的教学经验上报给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程实经过层层筛选后,被评为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荣获二等奖)。第二年,程实参加了2013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并参与北京市初中生数学拟题、出题工作。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报”,在北京市各级各类数学论文评比中都有建树。他在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走遍了全国各地偏远的地区:新疆、河北、山东、上海、山西、江苏等地,代表北京市在岗教师完成支教工作任务无数次。他与对接学校的数学同行保持了经常与密切的联系。2020年12月,在程实到河北支教时,学校领导支持程实解决了他母亲—李荣玉的独生子女落户北京的难题,李荣玉享受了北京一老一小的医疗待遇。这样,李荣玉的街坊曾经担心她的在北京医疗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2024年12月22日,李荣玉跟到家里探望她的儿子说:“妈妈在2024年6月又有一篇纸质作品在《天风》杂志发表了。只是我自己校对过的《中短篇小说集》没有找到出版社。人家都要约稿和网红的作品。你在学校教书,可不可以给妈妈找个门路出书呢?”李荣玉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妈妈,你的作品好,不会被埋没的。我相信您能在《中国作家网》和《天风》杂志发表作品,您也一定能够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被读者接受,只是时间的问题。妈妈,劳逸结合,80岁成为公认的作家又何妨?相信善良的你把握生活,写出心灵的文字一定可以的。妈妈不要着急,杨振宁有120岁计划,您也试试,至少规划未来三四十年,每年一点点进步。输出也很重要,您很在意学,如何转换为自己的,应该有考虑。哪怕一开始不那么经典,也可以留下足迹……妈妈,加油!我相信您会越来越好。”李荣玉说:“儿子,你在中国式的'常春藤’学校教书,标志着你是货真价实的人民教师。妈妈也要发扬信徒般的品质,让我人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有文学价值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