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旧物,拾得一个闲置多年的塑料钱鑵,打开一看,里面几乎都是一毛钱。如今的一毛钱已经用不上什么排场了,可是一毛钱曾无意中帮了我一个大忙。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上大学。那时的社会特别流行跳交际舞。大学里也不例外,每天晚饭一过,华灯初上,大学食堂就改成了舞厅,旋律响起,光影转动,许多会跳舞的不会跳舞的同学,都聚到这里,直到曲终人散。
有一个高年级的老乡就沉迷其中,他不但舞跳得好,而且人也长得很帅气,是校里校外舞会上的明星。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乡都学会了跳舞。食堂舞厅一般是租赁的,要收门票。虽然只有一两元,但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于是,有人就想了办法,借着晚自习加班的名义向老师要来了教学楼里小教室。
有次,老乡们邀请来了几个外校的女同学来跳舞,他们担心社会上的小青年搅局,又说我长得高,就拉我去做个保安。舞会开始了,教室里一片温馨详和的气氛。正当大家沉浸在快三慢四的节拍中,突然有人敲门,咚咚咚震天响。我们只好开了门,果然是一群社会青年,他们五六个人嘴里叼着香烟,一身酒气,挤进来就要拉着女同学跳舞,无论我们怎样好言相劝也无用。毕竟现场的男老乡也多,可以势均力敌,不想被他们欺负了,就开始下逐客令。不想这一下点燃了战火,双方剑拔弩张起来。
正在这时,有个青年突然对我喊了一声,“你怎么也在这里?!”我恍惚了一下才认出来,原来他经常在校门口摆夜摊卖馄饨。平时晚自习饿了,我就去他那里买一碗。他做的馄饨很好吃,人又长得很周正,摊上总围着好多女生。那个寒冷的夜晚,他点着小夜灯,正低着头忙着,给我找零时,不小心多出了一毛钱。我提醒了一下后,他从热气腾腾的雾中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后来,只要看到我买馄饨,他都默默地多加一勺热汤。
“哦,老哥也在啊。”可是我还不知道他姓什么呢,就学着老乡们的样子递上烟,说了一些客气话。“这是我朋友。”他跟同伴招呼了一声,然后带着他们转身走了,一场战争就这样烟消云散。
那晚,我几乎成了舞会上的英雄,赢得了老乡的赞许。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那晚舞会过后,一个大四的女老乡还特意找到我,说是给当天舞会上的一个同学传话,想问我愿不愿意做她的弟弟。那时我还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懂得如何同女生交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盛情却不知所措,只好在老乡们的起哄中羞怯地逃走了。
后来,我在校门口再也没有见过他卖馄饨了,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可是直到如今,我还能从茫茫人海里依稀记起他的模样,还能回想起那晚他招呼同伴情景。那些年,一声朋友,无需相识,就让我们亲密无间。一声朋友,无需理由,就可以让我们拔刀相助。正如周华健唱的,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声朋友,你会懂……
一声朋友,你要会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