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成祥
阳春四月的一天傍晚,一辆崭新的跑车从村口小卖部前呜呜开过。扬起的灰尘,让人直往屋里躲。“嘎吱”一声,车子停在汪大龙家门前,下来一对手提礼品的青年男女。
村支书大根叔从小卖部里探出头,朝车子方向望去。几个老人在一旁窃窃私语。
“这谁呀?”
“应该小龙回来了,清明节到了呀。”
“那车可真气派,看来这小子发财啦?”
“奔驰车,一百多万呢。听大龙说,他弟弟开公司了,专门跟老外做生意呢。”
“唉!这孩子打小命苦,总算有出息了,看看去?”
大根叔和几个老邻居背手弓腰溜达到汪大龙家串门,果然是汪小龙携新婚妻子从上海返乡。兄弟俩热情招呼乡邻进屋里坐,倒茶敬烟,说笑着陈年旧事。
汪小龙打小父母双亡,是哥嫂把他拉扯大,供他读书。哥嫂都是农民,育有一对儿女,家里也挺困难。村里帮汪小龙申请过助学补助,也没少帮助他。后来汪小龙考取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上班,如今自己注册外贸公司了。他可是村里第一个985大学生,当时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呢。
村支书不失时机地聊着村口这条路。汪小龙是个聪明人,当即表态:“大根叔,只要村里决定修路,我肯定会捐款,一万,两万,咱村委会也别嫌少。”大根叔喜上眉梢,这一出口就在万字上讲呀。
汪大龙夫妇杀鸡买酒,说说笑笑,张罗着晚饭。这时,汪大龙的小儿子春晓回来了。他在离家20多里外的千人桥中学读书,跟汪小龙当年一样,平时住校学习,每个周末回来一次,讨要些生活费。春晓看到小叔和婶婶自然非常开心,围着崭新的奔驰车问这问那,满脸羡慕表情。汪小龙问:“今年读高二了吧?班主任是谁呀?”
春晓说:“嗯,你不认识,比你还年轻呢!”
“哦!成绩怎么样呀?明年高考,有信心吗?
“小叔,你放心,肯定不会比你那大学差。”
“咋这么有信心?该不是吹牛吧?哈哈!”
春晓不再接话,从书包里掏出快餐盒,递给小叔和婶婶。说:“味道很好,你们尝尝吧,我凭本事挣来的。”餐盒里有四只鸭头,黄黄的,油油的,香香的。汪小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抓起一只啃起来,啧啧称赞:“嗯,好吃,你挣来的?”
春晓面露得意,嘿嘿地笑了。汪小龙若有所思,问:“这是学校门口周大婶卤菜摊的鸭头吧?那个卤菜摊还在呀?”
“早换名字啦!现在叫‘周奶奶卤菜摊’了。”
春晓的话,一下子把汪小龙的记忆拉回到十几年前。
那年,汪小龙刚读高中,第一次出远门住校。哥嫂每周勉强给他20元钱生活费。他只能在食堂里买些土豆萝卜,就着白面馒头吃,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荤菜。正在长身体呀,饭量大,菜里没有荤腥味,晚自习时总感觉饿得慌。
那天晚自习下课,汪小龙去校外超市买方便面。门口有个“周大婶卤菜摊”围着好多学生,散发着诱人的卤菜香味。他挤进去看,馋得直流口水,摸摸口袋里的硬币,愣是开不了口。忽然,他发现卤菜摊玻璃上写有一行毛笔字:“凭月考试卷,满90分赠送鸭头两只。”
这可把汪小龙乐坏了。他飞奔跑回教室拿着两张月考试卷回来,怯怯地说:“大婶,我语文和英语都考了95分。”周大婶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试卷上的分数,开心地说:“好呀!太厉害了,我赠送四只鸭头。”汪小龙羞红了脸,说:“谢谢大婶,两只就够吃了。”周大婶愣是塞给他四只鸭头,临走时还叮嘱他:“继续努力,期末拿到奖状,我也赠送呀。”
汪小龙躲在操场后面的树林里,美美地啃着鸭头,心里很是感激。这次月考90分以上的,他们班可不止一两个人呀。这周大婶每个月要送出去多少鸭头呢?自那以后,汪小龙更加刻苦学习。哪怕门门课都在90分以上,也只拿一张试卷换取鸭头,三年高中可没少吃周大婶的鸭头。听老师讲,周大婶也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后来家庭变故辍学了,因此她对贫困学子很是同情。有一次,汪小龙悄悄地问:“大婶,考试分数很容易造假的,您能看得出来吗?”大婶憨憨地笑:“不会造假的,这点自尊还没有吗?”汪小龙没再说话,可他的确听到一些风声。唉!善良的人总认为所有人都跟她一样善良。
星期天上午,一家人去父母的坟前祭拜。下午,汪小龙主动提出开车送侄子返校。春晓推辞说:“不用麻烦了,我自己坐公交车挺方便的。”汪小龙微微一笑,说:“没事的,我送你去,我想吃鸭头。”
一路上,汪小龙都在跟侄子聊着“周奶奶卤菜摊”,春晓心里明白,小叔这是想看望周奶奶呢。便介绍说:“学校门前开发了商业街,物业不让流动摊位进入,周奶奶卤菜摊只能在校外垃圾场旁边停放着。每天下午5点出摊,晚上9点多才回去。”
汪小龙目送侄子进校门,把车子开到垃圾场旁边停下。环顾四周,心里涌出无限的感慨。十几年了,学校变了样子,新建一栋现代化教学大楼,校门卫室也整得高大气派。马路对面新建一排三层商住楼,部分待售中。现如今,家长都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所以人流量挺大。
5点刚到,汪小龙远远看见有个箱式四轮推车在人行道上缓慢移动。一辆高大的重型混凝土车扯开嗓子呼啸而过,推车的老太太赶忙往路边躲,差点就摔倒了。他赶忙飞跑过去,扶着老太太问:“周大婶,您还认得我吗?”
周大婶头发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增多了,老花镜的镜片更厚了。老人仔细端详眼前的青年,笑着说:“有点印象,你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吧?”
“是呀!我是06届3班的汪小龙呀!”
汪小龙推着车,聊着当年的读书趣闻,帮周大婶找回记忆。虽然有些人和事早记不得了,但周大婶显得很开心,说:“昨天,04届的王慧慧同学从北京回来,请老师同学聚会,非要把我这老婆子也拽上,你们现在都出息啦。”
汪小龙笑着说:“我们都没少吃您的鸭头呢,看到您就像看到妈妈一样。您这么大年纪了,也该歇歇啦。”
周大婶说:“再干几年吧,现在的学生比你们那会儿经济条件好多了,但也有家庭条件不好的。看着他们拿着试卷来换鸭头,我开心呀!这人呀,只要心里畅快就能长寿。”
“是的,只要心存善念,灾祸都会躲得远远的。”汪小龙脑子里闪出刚才混凝土车呼啸的场面,心里直发毛。
第二天上午,汪小龙走进学校门前售楼处,买下商业街一套已装修好的门面房。他把钥匙交给周大婶,说:“大婶,这店面免费租给您用,别再搞流动摊位了,路上车子多,不安全。”(完)
本文首发《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