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明康(文刀)的头像

刘明康(文刀)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4/22
分享

脱贫儿歌.亮丽名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儿歌》作品鉴赏

爱,童心里装满了梦想和美好。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希望,出土的嫩芽。在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庆,也许,她们的作品还很稚嫩,但是谁敢说这些儿歌童诗的种子就没有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天呢?

如何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从小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志气,结合自身特点用儿歌的形式,帮助我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使我们对家乡更加热爱,激发少年儿童为振兴家乡而奉献的热情和能量。重庆市巴南区与城口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两地文联强强联手,以一本精心编辑的《脱贫儿歌选》,向全国展示出了脱贫攻坚、扶贫励志,振兴乡村的成果。

作为全国各地优秀脱贫儿歌和巴南赴城口采风作品集成的《脱贫儿歌选》,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是拿到手里却觉得很沉,这是因为其涵盖的生活面宽,记载的脱贫事例典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所致。这本儿歌集收录的作品大都明白晓畅,饶有童趣,易于传唱,十分丰富生动,这是一张宣传家乡产品,提升家乡经济地位的靓丽名片。

选编的目录有:综合篇,经济发展篇,危房改造篇,民生实事篇,扶贫干部篇,童心扶贫篇,文明脱贫篇一共七部分,全部可以说是简短儿歌,虽然珍品谈不上,但是其中不少作品不愧为儿歌精品。

如综合篇里戚万凯的两首儿歌,1.冲锋号//嘀嘀哒,嘀嘀哒,/冲锋号,吹响啦。/快集合,快出发,/脱贫攻坚我来啦。//2.上战场//锄头扛肩上,/好像扛钢枪。/大步上山岗,/好像上战场…//读到这里,我眼前好像浮现出儿童团手拿冲锋号,扛着红缨枪上战场的画面,不过这里的钢枪换成了小锄头,这里的战场变成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场,这本集子的开篇十分明白地阐明了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消灭贫困,向贫困宣战,振兴乡村的决心。再如常福生的儿歌“一帮一”。// 爸爸是个农技工/教会李叔当果农/妈妈是个编织工/教会李姨做竹笼/我是一个中学生/帮助李娃也用功/…//儿歌从全家与李家一帮一结对帮扶着手,让我们在脱贫帮扶中读出了浓浓的亲情。

经济发展篇有一首儿歌,标题叫“乐坏一家子”,巴南儿歌组组长张伦老师写的,感觉颇有意思,这首儿歌接连用了八个子字,从种果子,开铺子,销果子,找路子,挣票子,摘帽子,修房子,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最后一句直奔主题“乐坏一家子”,点明了一家子在乡村振兴中为什么乐的原因。该童谣通过一系列可观可感的事例,有趣地阐述了一家子脱贫致富的全过程。让我们诵读儿歌的同时,明白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一味地等、靠、要、是等不来的,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再看其中的儿歌//开办农庄//作者:施祖男(城口学生)//我家困难,爸妈着急/谁先赶来?年轻书记/出个主意,爸妈欢喜/迁居坝下,灯笼挂起/开办农庄,游客拥挤/我和爸妈,忙数票子//其它如:马铃薯/作者:徐平//马铃薯,山里长/…/交给网上村庄卖/八方游客都来抢。//老腊肉/作者:廖弟华//腊肉香,香腊肉/香味飘出城门口/…/腊肉成了“宣传单”,/引来游客笑开口//等脱贫致富儿歌,把城口土特产品宣传的淋漓尽致,再有//爸妈种菇//作者:卢光顺//…妈妈种菇有技术/…/鲜菇送到市场上/我家走上致富路//等等儿歌,这些儿歌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宣传了山区脱贫“人要迁下山,产品要出山,游客请进山”的全新观念。

危房改造篇的儿歌作品不多,只有9件://贫困娃娃想新家//卢光顺//花苗梦想开鲜花/…/…/贫困娃娃想新家//喜鹊喳喳叫得欢//戚万凯//山贫脊,缺水源/灾害多,快搬迁/……/搬到山下开店铺/喜鹊喳喳叫得欢//盆子罐子全休息//张馨月(学生)/……/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盆子不够接/还要拿罐子/政府来改造/盆子罐子全休息//搬新家/朱丽红//小燕子,穿新衣/山上飞到山下去/飞到我家新房里/重新筑巢好牢实/……//站在屋顶晒太阳//李昊林(学生)//扶贫政策到山乡/危旧房屋变了样/土墙变成砖瓦房/老鼠打洞把头晃/…/…//等作品,这些儿歌集中反映了政府定点帮扶、改造危旧房后的山乡新貌。作品彰显出编者在面对困难群众问题时,敢于反映困难群众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并致力于为人民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这个篇章虽然作品不多,因为真实接地气,所以读起来亲切。

在民生实事篇,扶贫干部篇,童心扶贫篇,文明脱贫篇里,不少脱贫儿歌作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的城口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极力摇旗呐喊,表现出了精准脱贫、决战决胜的豪情壮志。这是编者、作者历史使命感的表现,它既是脱贫攻坚的真实记录,又是乡村振兴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部分作品对巴渝儿歌采风团而言,采集反映的大多是巴南城口的真人真事,而对于当地民谣,民俗,民风,地域特点和产品宣传而言,又是鲜活的历史记录,其意义不言而喻。

巴南和城口两地联合举办这么一次全国脱贫攻坚儿歌征集活动,并把它编辑成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预感到出版这本书的难度有多大,主办方要顶住各方面的冷嘲热讽和压力,不过感到庆幸的是这些困难,都被编者的宽容大度和预定的方案化解,即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内容须与巴南和城口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有关;这次征集评奖活动中,评委们的作品都不参加脱贫攻坚儿歌作品的评奖,他们把更多的获奖名额让给全国的作者,以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作品,由此可见主办方的风格高尚。

《脱贫儿歌选》的面世真是可喜可贺,值得为之大歌特歌!对内这是一本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乡土教材,对外这又是一张介绍巴南和城口、宣传重庆地方特色的靓丽名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