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是国庆长假,可到四号早晨,我就不得不回所里,忙完了手头的几桩公事。原计划昌云讨媳妇由德哥带红包,也只得上他的车亲自去了。我问德哥,还有五六七号三天,计划到哪里爬山呀?他叹了口气说,这几天森林防火,他们村干部也不准出去嘞。
下午,教导员说,我上次送给他的野生弥猴桃好吃,比种植的味道纯正得多。几个值班的辅警就鼓动说友谊村有,两个小时后,他们竟然摘了半桶回来。
晚上,我还是在想爬山的事。对了,半个月前和两个战友准备去紫云峰摘弥猴桃,在桥头早餐。云辉说,你们不要走那么远。我知道,他们村里好几处地方有,他屋后就有一大棚藤,我在那里摘了两年啦。我说,今年弥猴桃是结了不少,好久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你那里的弥猴桃哪里还会有啊?可是,同事们今天不是摘了半桶回来,而且正是在云辉那个村里摘来的。据他们说的地方,云辉屋后那棚大藤并没有去呀。不过我想,那一棚就在路墈下,摘的难度不是很大,知道的人又多,多半还是分我没份了。没有摘到也没关系,那后面有几座山峰,还有连续这些山峰的、我好久没爬了的“崇山峻岭路”。借着摘弥猴桃之名,行着爬山之实,也不错呀!
这样借摘桃之名,行爬山之实的事,我还经历过多次。去年那一次的“名”,就是云辉屋后的那一大棚弥猴桃。我和小龙找了友谊村的几棚弥猴桃,因为是坳年,只摘了十几颗。最后到云辉家后面,也只摘了十几颗。我们又在麻公塘后面的山皂里钻了半个小时,想找到其它弥猴桃藤,结果藤的影子也没有。我又单独找了两个皂,想挖到黄精,结果也没有这道种。寥寥无几的弥猴桃都给小龙了,我转了这两个小时,一无所获呀!不,我站在麻公塘堤坝上,面对塘后的大山说,我有收获呀,爬山的收获呀!心情开朗了,头抬得更高了,几座高峰耸立在我面前。嘿嘿,我从石牛峰到高媚峰,这二十多里“崇山峻岭路”都踩在脚下几次了。中间的这几个山峰,我来来回回走的次数最多。不过,从这里上去,仅有一次,还因为同伴的畏难情绪半途而废了。是这样,今天有点疲劳了,哪一天,这上面两个组,从一个组上到“崇山峻岭路”,爬了这几个峰,再从另一个组下来,我应该做得到!
机会终于来了,那就去吧!五号清早起床,感觉有点冷啦。看手机的气象预报,不但没有太阳,气温还在二十度左右,是爬山的好天气!那就从从容容吃了早餐再出发吧。
2
在爬山包里塞了一瓶茶,还塞了一个挖子和几个袋子,虽说主要是爬山,有黄精和弥猴桃也可以兼收并蓄。骑在摩托车上,还真有一点冷,衣袖里空闹闹的。不但是风,还有毛毛雨飞到脸上,这有什么呀,我骑车的速度还不慢。
八点半不到,摩托车就先爬上友谊水库,再爬到云辉家门口,再爬到那棚大弥猴桃后面的机耕路上啦。我站在路边,毛毛雨突然没有了,身上也不觉得冷,可我傻眼啦。弥猴桃没有摘的了,我不意外,傻眼的是爬满弥猴桃藤的一棵松树被人砍倒了。没有树的支撑,就没有充分的光合作用。这一棚大弥猴桃藤,明年之后,也会白大啦。
那就行爬山之实吧!我把摩托车泊在麻公塘堤坝下,背着登山包上了堤坝。茶是必需的,挖子和袋子也得带上,也许会有弥猴桃藤和黄精苗子进入我的视野嘞。麻公塘经过除险加固,上面是方的,至少三方是直线的。而下面没有混凝土,两个月不下雨,塘水把塘面荡漾成了一个标准的圆形,少了雨水滋味的麻公塘就象一个藏在塘深处的碟子。现在塘水不荡漾了,塘面又象一面大镜子。还真是镜子,大山倒影在里面,是什么树都看得清楚呀。上面那几座高峰嘛,有一座也在镜子里,它这是干什么呀?我自问自答,是美女梳头呀,老家神奇的美女梳头还没有露出真相,是不是这里呀?也不是,把伟岸险峻的山峰形容成美女,我认为只能是个例。那就是,我又有一些明白了,如今的须眉们,也越来越需要正衣冠了。
友谊水库堤坝右侧有两条路射向大山,一条往红光组上红光峰,一条往群英组上群英峰。这两条路象扇骨张开,形成了一把扇子,扇子的长褶边就是那两公里有余的“崇山峻岭路”。我那次半途而废的爬山是从红光组上的,上到最上面的一个山坳里啦。“崇山峻岭路”那些逶迤的山脉我都走过了,可哪个山坳是下到群英组的我却不能肯定。这么说,这次我就计划从群英组上去,再从红光组下来。我没把摩托车停在友谊水库,是担心路程太远,也是因为我不想把爬山的大好时光浪费在水泥路面上。我把麻公塘水库作为徒步爬山的起点,是因为上次的“行爬山之实”,看到水库左侧有一条还算不错的路往群英组背后去了。我从这条路进去,一定能够爬到群英上去的山坳上,殊途同归嘛。上去有目标,下来有熟路,今天的爬山任务也就能够圆满完成。
3
左侧进山的路,去年是在寻了两个山皂的黄精不获,从山排上回来时发现的。路口倒下的一棵大松树,今年依然满满当当地塞在路口里。大松树有两尺围的干,有几百斤的柴,没有人要,还没有人挪动一下,里面这一年难道就没有人进去过吗?这么没有人缘,我有点为今天的路况担忧了。两边都高不少,我还得绕过树枝踩着树干才能慢慢过去。
过了树,路况大好,心情大好,似乎今天爬的又是康庄大道啦。转了两三个弯,爬了三四个坡,“康庄大道”往左边拐,却不上坡了。有这么好的爬山路,况且是奔群英方向去的,今天的路确实走对了。“康庄大道”转了两个弯,都还是平平的,且宽松得让我可以甩开膀子走。我才明白,这一路平着的两三米宽、五六十米长的“康庄大道”原来应该是一丘田。现在田不作了,还林长树了,也成为“康庄大道”啦。
大道上坡了,变成了小道,小道上还有柴刺和树。里边是一口小塘,再里边是一个山皂,塘里应该有水呀。却看不到水,是塘环处的坝穿了一个大孔。大孔上面的堤坝表面窄得有点恐怖,我攀扶着前面的一棵小松树才小心翼翼过去。过了塘坝,柴刺中好象有路,我勉强走了进去,到山脊,路就越来越不象路了。如此前路坎坷,肯定是不能到群英或者从群英上去的山坳上。那么说,之前的路只是塘坝和田,路不是它的基本功能。
赶快打倒转,塘和田后的小路我也不看好它们,一直返回到上坡的“康庄大道”。再往上走,虽说再也称不上“康庄大道”了,但山脊上的小路还是有。
而且,几十米后,又有了一节“康庄大道”。两米多宽十多米长的“大道”上铺满了松针,一边有一棵大松树。可惜它们生的不是地方,枝密针疏,这一对难兄难弟身上可贵的松针大多掉落了。树大荫死百草,才有了这节“康庄大道”,才铺就了这一块红红的锦绣。我跟着这节“康庄大道”进了一条小路,又没有路了,才又走回“大道”背后的山脊路。
前面连山脊路也没有了,是竹崽子从麻公塘后面的山皂将竹鞭年复一年延伸到家里,也长出一大棚竹崽子来了。山脊上气候恶劣,加上连续几个月干旱,这一群小家伙到这里全部倒伏了,倒伏成一群密不透风的拦路虎。好在正因为气候恶劣,它们往左边繁殖得慢,让我能够钻进左边山排上的柴树缝隙里前行。
大方向我还是朝上钻,再钻出来,又到山脊小路上了,竹崽子们也没有再往上繁殖了。啊,怎么喷香喷香的啊。这一路,我没有看到哪怕是一朵小花,香自何来呢?而且香味还很熟悉啊。香味愈来愈浓了,我恍然大悟,是香樟树自叶、枝乃至全身喷发出来的香味嘞。
还真是的,三棵半大的香樟树,组成了樟树林,把我环绕着裹住了,它们散发的香味也把我紧紧地裹住了。看枝叶下的树干,岂是半大,老人般深深的、苍老的皱纹布满了呀。它们从干下到干上,从粗枝到细枝,从粗叶到细叶,色彩越来越鲜,也就显得越来越年轻,最终还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而且,它枝繁叶茂得那么自然,那么一尘不染,让我觉得并没有受到多少恶劣环境气候的干扰。我突然想起了岳飞的诗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这三棵看似半大的香樟,不正是这句诗的生动写照吗?
“鲜衣怒马”的香樟让我这个半老的人也意气风发,只换了几口气就又在山林里穿行了几百米。啊,前面有一条路从左边上来,又从右边上去。我估摸,左边一定是从群英组上来的,右边肯定是通到“崇山峻岭路”去的。而且,“崇山峻岭”路肯定还不远了。既是从群英组来的,就不从这里下了。我迅速调整计划,朝右边的上山路扑去。不到三分钟,我果然踩到“崇山峻岭路”上啦!
4
我看到“崇山峻岭路”的路况,比我之前走过时更差了,而且几乎看不到路了。可是,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下到双峰那边的路又比我刚才上来的路好。我再看远一些,眼前一亮,是整洁如新的房屋道路,是布置得恰到好处的农田水塘,是生命力旺盛的菜园果园。这条不是很大的垅,有三公里的距离,我却仿佛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山民的欢声笑语和鸡鸣犬吠鸭子嘎嘎叫。最近的民居就在山脚下,应该不到两公里。既有路,我就下去看看。走惯了刚才难走的路,我倒要走在这样的好路上,研究一下这条路为什么这样好。山那边没有黄精和弥猴桃,这边兴许也会有啊。
下了几个“之”字弯和坡,我跟着稍平的路继续下行。稍平的路能留下松针、树叶和竹叶,我先后走过了松针路、枫叶路以及最下面的竹叶路。大片竹海下面就是民居啦,还有大约一公里,我就不下啦,还得“行爬山之实”呀。
快回到“崇山峻岭路”,我突然停下啦。几种不同的鸟叫声,叽叽喳喳的,它们奏着欢快的音乐欢迎着我回到“崇山峻岭路”上来。我仔细听,再仔细听,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应该是在那几棵大点的树上,我走拢去,声音也没有啦。突然,几只小鸟从婆裟的枝叶中飞出来,乱鸟迷眼,我又不知道它们落到哪棵树上去了。等了一会,欢快的“音乐”又不绝于耳。我吸取教训,慢慢走过去,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那就拍张照片,又遗憾声音也没有啦。录音键我一时找不到,那就拍个视频。可惜,好象是有些鸟羞于表演,“音乐”也不是那么欢快啦。算了,这次我就不勉强它们啦。以后走的次数多啦,不是不速之客,你情我愿,我就能够欣赏到欢快的音乐啦,甚至它们其形也不会羞于见我啦。
我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回到“崇山峻岭路”上。我之所以迷恋今天这条爬山路线,一是因为是从两个组上下,主要还是这两公里“崇山峻岭路”时刻在召唤着我。
“崇山峻岭路”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怪石,一是石牛山那头一百多米长的“石牛”,二是从白玉堂到高媚山那两公里长的石头群,再就是这两公里中间不断凸出的、各具姿态的怪石嶙峋。这里的石头规模没有那两处大,但一是特别怪,二是格外白。这个十字路的山㘭里也有几块石头凸出,但不大,不多,也不够怪和白,我就不在这里逗留了。
虽说路上的阻力大,但因为这里山脊上的路两边空旷,不会受到疑似的“康庄大道”引诱,我相信找得到路。山坳两头都是山峰,我往左边走去,很快就扒开柴刺,找到“崇山峻岭路”的原形。这个坡有点长,坡中间就有长得怪的石头出现了。几个大石头层叠着,象城垛一样挡住了双峰这边的道路民居。但它还是不够白不够怪,我不受它们的挑逗,绕着石头左边爬了几十米,很快就爬到峰顶上啦。
这个峰顶是两个平面,一个不到五平方,一个却有二十个平方。这两个平面连起来,就是一整块大石头,够大够白,也够怪,怪就怪在它生在峰顶上还这么大这么平。我从大平面跳到小平面,尽管只高了尺把,却感觉看得远好多。大石头生长在双峰这一面,在山坳里看到的大垅,在这里看,看得更宽了,对面大山的崇山峻岭也现得更大气了。我想象着山那边有从九峰山下来的大坪河,有一个聋猪山水库,有一个我们百去不厌的部队旧址,还有闻名世界的曾国藩故居。我往两头看,大雾濛濛,北向的九峰山、石牛山和南向的高媚山、万庵山也只能凭想象了。目之所及,只能看到南北向各有一座峰。维新峰和余庆峰也是我写游记时取的名,问当地群众都叫刀面山。那这两座峰也是刀面山系列的,我就分别取名为红光、群英峰吧。想到这里,必须有个朋友圈。我说,终于爬到“崇山峻岭”啦,尽管今天雾濛濛的,也看得好宽哟。不错吧,我今天“行爬山之实”,要沿着“崇山峻岭”路,爬到视频最左边的群英峰上,才打倒转。
那就走吧,路应该在大石头左侧。我睃寻着,少有的爬山人都走石面上了,路就被柴刺荆棘占领了。没看到路,却看到了一棵树。它的主干和树枝七弯八拱的,极象长了几十年的粗藤,比藤又多枝,枝也象藤。还很有造型,象雕刻大师的杰作,又比雕刻作品传神。这些粗粗细细的藤棚起了一个大平顶,下面粗细的“藤”间看不到一片叶子,而平顶上的叶子却异常葱茏,叶子间还有一爪爪的青果点缀着。这样的树我之前只在维新峰下的山坳里看到过,那棵更大。对了,树下也有一块石坪。只不过,那里的石坪小一些,树却大一些。这样的树我再没有在其它地方看到过,那一定是个珍稀树种了。我两次看到的季节不一样,却一样的叶绿果青,作为风景树也有它独到的价值。而且,我眼睛睁大了,树,坪,树上也有“坪”,坪边都有树,它们这样相得益彰,是不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共存共生,把如此的美好奉献给我这个爬山人呀?
5
看到“崇山峻岭路”的原形了,挡路的柴还是有点深,我扒开它们面对那个高峰奋勇向前。又到一个小山坳,坳里的石头没有留住我,是前面的路变成红地毯了。
已是深秋,这一路我没有看到花,看到的是各种落叶,这里还有一块生机勃勃的地方呀。红色的苔藓,红色的松针枫叶,把小数裸露的黄土和小石头也染红了。这块红地毯足有十多米长,我踩在上面得意洋洋的。可惜还是太短了,我大踏步几秒钟就没有了。前面是一棚金樱子树,我恋恋不舍看了红地毯一眼,就奋不顾身踩在金樱子的枝头上。一枝没有踩伏,一口刺勾进了裤腿,我稍一用力就过去了。
再前面的金樱子们,借助深柴和矮树,水涨船高,我就只能用手拨开。没有拨开的,伸出锋利的刺挂住我的衣服,却难得挣脱。我顺着它来一个三百六十度,大部分刺也自动松开了。不松开的,就让它在衣服上挑出一根纱来。反正这件衣服都曾经挑出好几十根纱,让我回去之后剪掉了。
坡度越来越陡了,好在柴和树深了,金樱子树少了,少有的一两枝横斜出来,我索兴折断它们过去,也好让别的爬山人方便一些。我又笑了,哪有别的爬山人呀?我又笑了,有呀,等一下我又要折返回来呀。想着想着,又到一个小山顶了。哈哈,前面的高峰就是今天的折返点,我赶紧下坡。
不一会,一个大石头群兀立在我的面前,而且还没有路了。我知道,衡阳这一面应该有路,但石头太大,路也就躲开在石头下面几米啦。既然路也通到我脚下了,石头上面肯定是能过去的,肯定也有一些人过去了。对了,我几次就是从这个上面过去过来的嘛。
开始的石头路是在双峰这一面,也不危险,我几个纵步就到一个石面上了。衡阳这一面是高耸的石头,我愈走过去,愈觉得高耸石头的威猛。它威猛得象雄狮,象猛虎,它威风凛凛的头紧紧地盯着前方,身子滚圆滚圆的。我说,拔你一根虎须,看你生气不?当真有几根松针落在虎头上,我轻轻地拔下“虎嘴”边的一根,又轻轻地放在上面。
“虎头”前面,石头矮下去米把,可以穿越衡阳那一面去。双峰这一面也可以过去,上次德哥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过来了一次。我们不准他走这条路,劝他如果稍不不慎,就可能掉进下面的数丈深崖,他却义无反顾的。他双手抓住上面的石沿,肚皮紧贴石身,脚踩在仅仅能够落下脚趾的石碐上,多处用力和依靠,才涉险过来。今天我“单枪匹马赵子龙”,看着悬崖峭壁,只得望而却步啦。
我从那矮了一米把的地方转到衡阳这一面,又扶着石头走了两米。以为这里可以下到小路上,有米多高,我也不敢轻易下。继续扶着石头往前面走,好象是可以下了,又有一个稍矮的地方往双峰那面去。我知道那一面有一个好去处,又转到双峰这一面来了。
这个好去处是一个石台,可以坐下三五个人。石台背后,几个大石头还拱了一个石洞。那次德哥在这个上面惊呼,他在石洞里发现了几本天书,才把我们招惹了过去。是一本小说,一个无字日记本。我们都说是一对恋人在这里生死约会,肯定是他们的恋情遇到了大难题。我留下日记本,带走了小说,是小说在这里呆得有点久,他们的难题肯定已经解不开了。德哥就是在这里,义无反顾众目睽睽过去的。这个好去处又在我面前了,我脚步却没有挪动。几个可以踩脚的地方,如果松动了,如果我的脚发颤打跪了,后果不可设想呀!我摇摇头,还是不去了。
那就往前面走,有几寸宽的石头路,左侧的石头又不高,我很快就到双峰衡阳两边一般高的峰线上了。衡阳这边可以下去,我也不下去,前面几个大石头一个比一个矮,仿佛一段石头阶梯,只有几步,我就到“阶梯”最下面一级了。
最下面一级其实就是在山坳上,权且叫“石头山坳”吧。下了这个石头,前面又要上坡了。我回过头,今天的爬山路上,石头之大、高、怪,主要就是这里了。我点点头,似乎心满意足了。我又吸了一口气,没有呀,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吧。对了,还有一个高峰。可是,山坳里看不到。我又上了几级“阶梯”,终于看到了。虽说高,但不远了。
6
高,并不怯火,精力旺盛着嘞。十多分钟,我就到山顶了。这里衡阳双峰两边都开阔,双峰那边已到那条大垅的口子上了,衡阳这边也过了群英组。麻公塘如镜的水面,在这里只能看到“半镜”了。那么,我眨巴着眼睛,群英上来的路呢?按位置,刚才的“石头山坳”下面就是群英组,这个山坳应该也有连结双峰衡阳两边的路。但是,没有呀。我想,若干年前,那里不但两边有路,肯定也是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只是山下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山上不要“交通”了,就都被柴刺和树林阻塞了。那么说,我今天的上山路,最后那一节斜着下到群英组的路,肯定是现在稀有的上山人仅有的上山路了。
这个山顶过去就是更高的维新、余庆和石牛峰,山顶上的环境也就不算恶劣,虽说没有高大的树木,但也没有裸露出出色的石头。柴刺间的苔藓,也被柴刺喧宾夺主,我也就不在这里留恋了。
返程的“崇山峻岭路”,先前的金樱子刺障碍被我去除了不少,我走得也就轻松了不少。半个小时,我就回到十字路口了。不在这里下,按计划我继续爬“崇山峻岭路”南向的红光峰。啊,这头的路比那头好走多了,很快我就爬到山顶啦。
啊,又有比较大和怪的石头群啦。我盯着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出神,小石头码在大石头稍矮的那一头,让那一头又高过了另一头。它们的结合部是一条直线,大石头逐渐矮下去了,小石头码在上面却没有滑下去。我有点担心,就过去慢慢用力推动小石头,石头却纹丝不动。
我有些奇怪,退了几步再看它们,啊,它们还象一只蹲伏的母鸡,小石头是头,大石头是身子,头上似乎还能看出眼睛和啄食的硬嘴。对了,它一动不动,是在下蛋或者抱鸡崽嘞。
不错不错,我离开它十几步了都还回过头看它,多想它下好了蛋,“咯咯咯咯”地向我报喜嘞。或者,看到它带着一窝鸡崽,加入到我爬山的队伍里嘞。
前面是一段稍平的路,大石头不多了,“苔藓路”又回来了,而且生得更长更好看。就是偶尔长出来的几枝金樱子刺,我也不忍踩伏,更不会去折断了。因为我可以绕过去,更因为我把它们也当成是“苔藓路”的一部分。是呀,红红的苔藓把金樱子的枝叶甚至刺勾都映得红扑扑的了。嘿嘿,如果那只母鸡真的娘娘崽崽在这里嬉戏打闹晒太阳,它们的世界多精彩呀!
啊,又有一块大石头平躺在双峰一侧。石头下有一些纸花,还有烧钱纸的迹象。对了,上次我在这里还看到了一个小花圈。还有一些自然的小花,和纸花花圈作伴,还作伴得和谐和美。知道了,这块大石头肯定做了好多小孩的“石头父亲”。不,有些小孩已经长大了,做了父亲母亲,做了爷爷奶奶,有些可能两代人甚至N代人都认了这个“石头父亲”。我又皱着眉觉得不对,那辈份不乱套了吗?
我抬起头,眉头就舒展开了。石面上的世界就象一面大镜子,上下左右还有天然的多姿多彩的镜框。两棵松树在两边竖起来,不到一米就开盘的松枝朝中间牵手,大多数若即若离,有几枝还牵着了手。越到上面,枝越长,松针越厚,镜框的上面就有小松枝和松针均匀地落下来,也不知道哪些枝和针是哪棵树的。透过部分修饰的镜面,双峰那边垅里的世界又扑朔迷离得更美了。衡阳这边也不错,麻公塘又是圆圆的镜面了。我对着镜面抹了几下头发,再把衣摆整了整。
美,美!确实美!“崇山峻岭路”变成的“苔藓路”还在继续。虽说柴刺多了一些,我还鼓起眼睛在里面寻找那一抹抹红色或者是黄色。直到它们越来越难找了,我才不找。上了一个小坡,又到一个山峰上。山峰下是一个大坡,大坡下是一个山坳。越来越深的柴和树,我努力探出头,山坳深不见底。我知道,这个山坳就是从红光组上来的。返程嘛,尽在掌控中了。
下山原来应该有路,但现在到处都象路,又都不是路。我对准方向,尽量往中间走,在树林中穿行。前面是一片小竹林,密丝无缝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条“缝”,钻了丈多远,终于看到山坳上的小路了。这下好了,跟着小路在衡阳这边下山就是了。
7
可是,在小路上我却直不起腰,有大棚大棚的竹崽子倒伏下来。小路两头有些地方留下的空间更低,万庵山方向更有大片密丝无缝的竹崽子挡道。算啦,我反正没计划去,往衡阳这边打道回府吧。匍匐前进了好一会,我才钻出山坳,到衡阳这边的坳口。
我记得,那次我带一支爬山小分队信心满满到这个山坳上。我和师傅、修伟正在竹崽子边上找路,准备“将革命进行到底”,大部队却迅速折返,有人还下去百把米了。“革命”进行不下去了,三个人只得跟着他们迅速下山,我和师傅夫妇又转战九峰山。
可我今天下行的速度却很慢,好在一个鸟窝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下得开心了一些。原来只有不到十米的路在竹崽子下,需要匍匐前进。这次匍匐了二十米之后,连匍匐下去的路线也没有了。好在经历了前面的两次匍匐前进,咬定原来的小路就在倒伏的这一大片竹崽子下面。我一会迂回着,一会霸王硬开弓,没有路我也向竹崽子纵深挺进了十多分钟,才钻出这棚小竹崽子。
我回过头看,看倒伏的竹崽子有四五亩宽。啧啧啧,这条路可能有年把时间没人上山了,也许我走了那次之后就再没有人走了。如果今天上午是从这边上山,我也不知道还有不有勇气过了这几亩竹崽子啊。那样,比那次半途而废还要半途而废呀。
余下的路有路的雏形了,目标明确,我很快就回到麻公塘大坝上了。
我仰头环顾着今天的爬山路线,摇了摇头,这里的山越来越难爬了,下次再来,路况肯定会更差了。我又记得今天的弥猴桃和黄精一无所获,“行爬山之实”也行得这样艰难。我越来越接近退休,辖区的这一列崇山峻岭呀,你要满足我再次、多次“行爬山之实”呀。
2022年10月6日于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