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雨中舔伤
深秋的清晨,天空下着银色的雨丝,密密匝匝的雨帘携带着湿漉漉的云气,飘忽闲晃,顷刻,天与地之间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高楼、塔吊、天空、山林、小河……仿佛都笼罩在巨大的白纱帐中,朦胧,混沌,若隐若现,欲泣还凝,宛若丢了眼镜的荷花女。
在一座破旧的白墙平顶楼房的屋顶,一只瘦小干瘪的小燕雀,披着一团雨雾霓裳,梳理着稀疏的湿嗒嗒的黄褐色羽毛。它的左翅和额头被兄长啄得伤痕累累,羽毛也被啄掉了几根,雨水肆无忌惮地冲进了裸露的伤口,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让小燕雀忍不住吸了口气,它咬着牙,抬起头来,任雨水洗礼,那在白雾中闪耀的两串晶莹,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每次跟兄长打架,小燕雀都忍让着,因为它知道:尖尖的爪子抓在脸上和手上,会像被火灼伤一般疼!被爪子的利钩钩到,会留下蜈蚣一样丑陋的疤痕!两鸟痛,不如一鸟痛。既然我已体会到疼了,那就不要让那种鞭笞般的疼痛落在兄身上吧。所以每次和兄长爆发肢体冲突,小燕雀都有意识地减轻力道避开对方的头脸,只象征性地抓一抓。可是兄长却对它毫不留情,视若死敌般往它娇嫩的脸上、手上招呼,一爪入,三寸痕,痕痕见血,血凝结疤,疤退了但痕却“天长日旧”。
小燕雀本就平凡的脸,因了这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疤痕变得更加丑陋了,每次临河照镜时,看到布满伤痕、坑坑洼洼的脸,它就觉得自己是个“怪物”。它害怕被同伴嘲笑,它不敢出门玩,只敢在雨天飞出来。没有鸟知道小燕雀的心事,忙碌的父母不知,粗枝大叶的姐姐不知,始作俑者的兄长更不知。有一回,小燕雀哭着把不幸的遭遇告诉了爸爸,爸爸没有批评兄长,只厉声质问小燕雀为何要招惹哥哥,小燕雀顿时明白了什么。在泪痕阑干中看到了兄长得意的奸笑。它当时不明白,为何同胞兄长对妹妹不曾有丝毫仁慈爱护之心?后来,它听到了一句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说的不就是它和兄长吗?
02 勤学歌唱
雨停了,太阳渐渐冲破灰云面罩,将黄金般的光芒温柔地洒射下来,孤独的小燕雀沐浴在第一缕阳光下,它感到无比幸福,好像被包围在暖融融的襁褓之中,它欢蹦乱跳地跳起了舞。没多久,它的羽毛就被阳光烘干了,蓬松的头发又能遮住新添的伤口了。它高兴地鸣了几声,叽叽,叽叽,叽叽叽叽,不成曲调的鸣叫,很快被对面屋顶上的几只黄鹂随意哼的婉转的曲子所淹没。小燕雀自惭形秽,却迷惑又无奈。
它相信笨鸟先飞,每日每夜都勤奋练习,有时夜半三更时躲在路灯下对着影子练,有时黎明破晓前站在河边深重的露水里,对着旭日将升的方向练,在半黑半明的铅灰色天幕的掩护下。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学习,并没有让它成为歌唱学校的佼佼者,只能勉强和得上曲子。它不明白,为什么努力付出却得不到回报?为什么十二分耕耘却只有一分收获?它问大雁老师,大雁老师说:“不要死学习,要掌握方法。”“什么是好方法?”小燕雀追问。“好方法就是道,千人千面,百人百姓,适合你的道要靠你自己去悟。”大雁老师说完就往南飞了。小燕雀托着腮沉思了很久,依然困惑不已。
它从小就被父母教导,只有学习歌唱,才能有好的前途。它按着父母期望的那样一路努力,一路晋级,从最小的小土坡升到最茂盛的大树林学习。在这片大树林学校里,强者如云,学习难度倍增,以前刻苦用功的老方法失灵了,无论怎样努力,它还是停滞不前,难跻前列。一次次惨淡的收成,使小燕雀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学习和永无止境的竞争,它对灰暗的前途充满担忧。每天在去学校的路上,它一遍遍问自己:为什么要学歌唱?为什么要活着?父母和老师都说,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前途,学习是孩子的天职。不好好学习就愧对父母的含辛茹苦。如此,它不得不逼迫自己困守在笼子里坚持学习,在痛苦和孤独的迷雾中渡过了湍急的青春河流。如它所料,它没能进入到最好的森林学校里深造,它选择了一片僻静的古老的不知名的森林,当作进修的地方。
03独闯世界
四年后,小燕雀长大了,飞往外面的世界寻找食物了。它飞过浩荡辽阔的长江,飞过层层叠叠的山峦,飞过鳞次栉比的民居,飞过白墙黛瓦的江南,飞过驰若游龙的地铁,飞过粉橙紫翻腾的火烧云……一幅幅瑰丽绝伦的画卷冲击着小燕雀的心。它想,这也许就是活着的意义吧。它突然明白了鸿鹄之志——飞跃千里,看遍美丽山河。但这不是它小燕雀之志,小燕雀的志向很短浅,——找个能容身能生存的树林。
这看似简单的志向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一片片大树林都拒绝了小燕雀,林长无不高傲地说:“我们要的是经过最好学校培养出来的未来歌唱家,不是你这样的平庸之鸟。”小燕雀失落极了,它感到一团迷雾笼罩着自己,它撞破头也找不到一个出口。后来,一棵郊外荒原里的野松树向小燕雀抛来了橄榄枝。白天,小燕雀在野松树的枝头唱歌,吸引蟋蟀、蝴蝶、青蛙、猫头鹰等小动物来聚会,荒原里生机勃勃,葳蕤的绿草像地毯一样铺开,阳光洒在地毯上泛着金色的波光,动物们睡在地毯上闻着青草香和菊花香,一切是那么恬静和安逸。野松树每日奖励燕雀一滴松果汁吃,果汁虽少,但足以果腹。晚上,小燕雀就睡在野松树浓密枝丫深处简陋的巢里。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野松树被人连根拔起拖走做家具了,那片荒原被开发成人类的居民区,小燕雀失去了安身之地。它不得不再次离开安逸的环境去寻找可栖息的良木。很快,它惊讶地发现外面的树林越来越少,几年前留宿过的小山坡已被高楼大厦所覆盖。
它在河岸的电线杆上遇到一只急匆匆的灰雀,灰雀正在为森林里的那些歌唱家们送“青虫快餐”。燕雀问:“嘿,你怎么不歌唱?是不会唱吗?”灰雀说:“不是我不会唱,是没有森林愿意听我歌唱。”小燕雀说:“我愿意。”灰雀放下餐盒,开始尽情地歌唱。它唱得很质朴,很深情,很动听。小燕雀被灰雀的真诚感染了,也加入了歌唱队伍,它们合唱了一首又一首经典歌曲。这时,河边的大树对它们招招手,说:“过来吧,年轻鸟,你俩好好唱,唱得多就回报多。”
于是小燕雀和灰雀每天拼命地唱,从晨曦初露唱到暮色四合,从华灯初上唱到月走星移。它们得到的吃食渐渐增多,从一只小虫到三只小虫最后到九只小虫。它们在歌唱的默契中逐渐靠近,互相依偎,结成了一对比翼鸟。
可是,随着年岁增长,小燕雀渐渐发觉嗓子哑了,唱不动了。大树也看出了小燕雀的力不从心,随随便便就把小燕雀赶走了。
失魂落魄的小燕雀漫无目的地飞在灰色的天空中,这时,空中飘着灰白色的浓雾,它啁啾地叫着,低头环视着一身正在衰老的日益黯淡的羽毛,怔怔地呢喃:“唱歌好,唱歌妙,唱歌老了没人要。勤学早,把夜熬,无人赏识吃不饱。学习好,读书巧,长大并未蹦得高……”
04 穿破迷雾
小燕雀盘旋在小时候梳理过羽毛的那栋白墙平顶式的破旧楼房的屋顶,一圈圈,思索着,啼叫着,声音凄怆而无助。不知过了多少圈,它累了,躺在屋顶上闭眼假寐,心中仍然回旋着困惑多年的学习意义命题。
忽然,它听到不远处传来乌鸦妈妈呵斥孩子不认真学习唱歌的咆哮声,随后是小乌鸦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像哀戚的二胡奏着《二泉映月》一样,令闻者肝肠寸断。它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被父亲逼着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学习的情景。过了一会儿,它仿佛听到了乌鸦妈妈拿自己做反面典型的激将话语:“不要学小燕雀,它就是没有好好学习,结果连条虫都吃不上的’鸟中败类’。”小燕雀忍不住涌起两捧辛酸泪,它多想大声辩驳——不是我不好好学,是怎么学都学不好啊!学习不只要靠努力,还要有天分啊!
小燕雀在约十公分宽的空中檐廊上踱来踱去,它仰起头,问灰天:“世界本来绚丽多姿,却为何只许留下一种色彩?万物本来千鸣百叫,却为何只要唱出一种声音?天空本就辽阔无边,却为何只许走一条通路?”
望穿萧瑟的空蒙的秋雾,小燕雀猛地豁然开朗,它终于明白了:鸟类,生来自由,本不该被一种标准束缚。它抖擞精神,振振翅膀,向着不一样的方向飞去,去探索“鸟生”的新的可能。
灰暗的天空顿时云消雾散,露出湛蓝蓝的澄净净的“海洋”,海洋里空空荡荡,只留下一只小燕雀游过的痕迹,就像一把剑,勇敢地指向未知的明天,那是小燕雀勇往直前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