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一梦,梦中与岳父在一起,梦境清晰,真实难忘:冬天,我与岳父骑车去赶集,要过一条河。到了河边发现河水结冰了,很多人过河,有步行的,有推车的,有骑车的,骑车的也都下车推着走。可岳父直接骑车过河,我担心岳父摔倒,提醒他:“下来推着走吧”。岳父似乎没听见,骑得很快,没下车骑上了冰面。我胆子小,下了自行车,想推着车子过去,可冰面太滑,刚一走上去,出溜一下摔倒了,车子也摔出去老远……一下子惊醒,方知一梦,摸过床头柜上的手机打开“23:32”,又看了一下日历:3月26日,忽记起明天是岳父十周年忌日,别忘了提醒老伴给二老上坟。
岳父,出生于1936年6月23日(丙子年五月初五),2015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初八)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辛劳、艰苦、忙碌、奉献的人生历程,享年80岁。
岳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勤俭的一生;是坚强的一生;是慈爱的一生;是乐观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
十年的怀念,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里,我曾经多次梦见过老爷子。每一次,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老人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不断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次梦醒,因为思念,情不自抑,泪水盈眶。
岳父的生活是平淡的,经历是平淡的,人生是平淡的,可是,这种平淡的深处是境界。境界也是一种情怀。人的境界不是局限于哪一个方面,不是因为从事什么工作,而在于他的德行、品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很多人有钱、有权,却没有境界。很多人普通,却是境界高迈。也确实如此,在我的心目中,岳父是一位有境界的老人。
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岳父的尊敬和崇拜,在我心中,岳父不仅是家长,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
岳父,他是个充满故事的人。
岳父农民出身,童年随祖辈逃荒流落到垦利,小时候放过羊、放过牛,干过儿童团,因家庭贫穷,很大了还未上学,放羊放牛时他就趴在学校教室窗外“偷”听,年到12岁一入学就上了三年级,因聪明好学、刻苦努力、学习优秀,连跳好几级完小毕业。1950年4月参加工作,第二年即入党,退休时差6个月就是离休干部。他是老革命,老干部,经历过战火纷飞的黑暗,饱尝过流离失所的困苦,亲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浩劫的风风雨雨,岁月峥嵘,一生不易。岳父乐观豁达,坚韧顽强,内心强大,极有主见。饱经风霜的一生,经历的艰难困苦不计其数,但一次次的都是靠自己挺了过去,熬了过来。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大的困难,过了今天就是昨天!
岳父身体伟岸,身材高大,腰板挺拔,穿着朴素,慈眉善目。年轻时是运动健将,篮球高手。年老后头发稀疏,冬天常戴一顶深黑色帽子。
岳父是寿光人,但在利津工作了一辈子,具有利津人的好客、讲究,更具有寿光人的耿直,认真。干过团县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集贤苹果园,之后提升为公社副书记,为了照顾家庭,后来一直待在北岭乡,错过几次升迁机会,在北岭乡人大主任“官位”退休。
岳父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如同山岳般屹立不倒,无论面对何种诱惑与挑战,都能坚守内心的信念与原则。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革命工作几十年,岳父从未为自己为家人谋半点私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这份正直,让我深刻理解了责任与原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性,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不为外物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与追求。
在乡村当干部的人,一般说来,酒量都不会差。岳父大人也不例外,能喝酒,岳父不光酒量大,人也豪爽、大度。会压指划拳,年轻时有拳王之誉,远近闻名。但他们那个年代的干部,没有“腐败意识”,喝酒都是凑份子,近似于现在的AA制。下班后,你买瓶酒,我买个猪耳朵、猪蹄、猪头或下水,他买个罐头,在谁家,主人添几个小咸菜,方便时,再做几个素菜、炒个萝卜条、西红柿炒鸡蛋、虾皮炒萝卜条,这样就凑成了“酒场”,尽情地喝,尽兴地玩,经常酩酊大醉。即使是上级下乡来检查工作,也是“对口接待”,领到自己家里,叫上几位陪客人一起小酌吃饭,不用公家掏钱招待,更无报销招待费之说。
那时,他们喝酒白糖伴西红柿、凉拌白菜芯、银耳大枣汤等是常用菜;常吃的海货是虾皮、小杂鱼、嘟噜子,咸螃蟹、咸螃蟹腿爪;咸鸭蛋咸鸡蛋,花生米,瓜子咸菜虾酱照样是下酒菜;拍上两条黄瓜也能上桌。
岳父时任公社副书记,人称老王书记,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个称呼,职务几次变化都没变,就是任乡人大主任时人们还是喜欢叫“老王书记”。
在公社还没有安排家属院时家住农村,骑一辆“老国防”自行车上下班,前把上挂一个竖长条的皮包(文件包),后来换成大点的皮包。下班到家后,放下车子,就拿起扁担去邻村大湾挑水或到地里干活。乡里给安排了家属院后,结束了坚持几十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历史。
岳父为人和善,真诚待人,达观平和,和蔼可亲,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不计回报地付出自己的爱心与关怀。他的善良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岳父做事干练,考虑周全,爱讲面子,是一个宁可自己多吃亏,也要把每件事做得圆满的人。这份胸怀,让我懂得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意义,也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了更多的友谊与温暖。岳父平凡做事平凡为人,让人敬重让人崇拜!只要提起岳父,熟悉他的人都说是位好干部,是个好人。
岳父心地善良,为人实在,选女婿也看重这方面。他一不看钱,二不看权,他着重看两点:一是看家庭家风要正,二是看本人,本人要实在,也就是人品要好,有理想,有追求。
我与老伴是自由恋爱,初入王家,虽然两位老人家对我很热情,可我的心里很忐忑,因为爱人当老师,秉承了岳父的传统,很受人尊敬,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不知道老人家对我的印象如何。过后听爱人告诉我,岳父对我印象不错,我才放下心来。后来,岳父对我说:“年轻人只要工作认真,有理想,以后一定会有好的前程。”我知道,这是老人对我的鼓励和期待。
那时,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但老人家看中的是有品德、有志向,因我诚实、巧使、勤快,勤奋好学,被老人家认可接纳,成了他的乘龙快婿。
那时的结婚证,只是一张纸,没有照片,内容也仅有姓名、性别、年龄和登记日期等简单信息。我和妻子的结婚证是岳父拿了两盒烟、一包糖,从公社里代领回的,可笑的是,我们俩人的名字6个字竟错了3个,刘培华写成“刘丕华”,王麦荣写成“王默容”。严格来说只有姓是对的,其他都不对。可我一直珍藏放了一辈子。
后来,儿女们陆续都成了家,一大家人和和睦睦,两位老人很欣慰。
人说,父母对子女一样疼爱,但我感觉,岳父有偏心:在3个子女6个孩子中,他最疼爱老大,也最关心我,岳父对我偏心,疼爱有加,我也特别让他使心。孩子们都是体制内,唯我夫妻俩独闯商业江湖,因而他操心最多。他一生耿直不求人,但为了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破例费心求人托关系跨越行业、地域障碍把我从煤矿调回老家;为了照顾我,让老大主动要求放弃干了16年的民办老师随我进企业;我在国企任职期间时常得到老人家的教诲;在我因企业破产而下岗失业时,给我最大的精神安慰鼓励支持帮助,“企业改制,大势所趋,凭你的能力,找个饭碗不难”;在我求职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期间,他发工资后先给我生活费……
在我的印象当中,岳父大人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子孙后辈更是关爱有加,他和蔼的笑容,慈祥的目光,一直用温暖的话语和我们交流。但有一件事,让他老人家大发雷霆。我所在企业破产,一家人在为我求职作难时,老爷子给在体制内的三个孩子下指示“全力相助找工作”,不知为啥,老二说了一句推辞的话,惹老人家生气了,把老二训哭了。
作为长婿、老大,我理应承担起家庭重担,但自感惭愧。这么多年来,在这个家庭里,岳父和岳母没有说过我一次,不是我做得多好,而是老人家对我的宽容。我入王家门已有42载,自从走进这个家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和睦,更感受到两位老人父母般的关心。
岳父母双亲来我们家的次数很少,基本上是在我们有困难时过来帮忙。比如我生病住院,妻子陪床,儿子没人照顾,二老到我家当“保姆”。
我在国企任职时,负点责,是个领导,使用公车较为方便点,经常“公车私用”,周末休班回家也都是司机开车送。岳父告诫我:“要注意影响”。这句话影响了我后半生。
2011年,我先后荣获“东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东营市党员模范岗位”“山东省非公经济优秀党务工作者”三个大奖,受到上级表彰,我非常兴奋,岳父同样也很高兴。干了一辈子党政工作的他,知道这荣誉的分量,只是这种高兴不是像我喜形于色,溢于言表,岳父从眼神里的流露,是一种慈爱,一种欣慰,同时也是一种勉励,他的话不多,却让我很受触动和启发:“只要辛勤付出,就没有白费的功夫,这是对你自己多年来努力的回报,同时也是新的起点,要继续努力。”
岳父母用质朴的言行和浅显的道理及言传身教的行为,教育子女,影响后代,形成了特有的家教家风。子女们也都秉承了这一传统。受其家教家风的影响,孩子们都很有出息,包括下一代晚辈。岳父和岳母养育了3个儿女,均为人处世正直、善良,对于老人很孝敬。都很上进,工作努力,二女儿女婿双双晋升副县级职位,儿子也是副县级公务员,非常优秀!两个外甥都是博士毕业,孙女出国读完研究生后在新西兰就业。子女们的幸福都是岳父母大人的赏赐。若他们能看到现在家庭状况,一定会……
岳父在世时,特别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订报纸看新闻,每晚7:00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必须准时,似法定!退休后一如既往,从未间断。之外,岳父爱看篮球体育节目,老俩爱看京剧,对名剧名角如数家珍。我对京剧略知一二,有时看电视、聊天时也会附和俩说说戏文。交流中,岳父的话也多了起来。我们谈论的话题很广,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琐事,从过去到未来,无话不谈。
在我的印象中,岳父很少生病住院,身体看上去一直比较硬朗。岳父早有高血压冠心病,一直没有系统地去医院治疗。在60岁退休后,才平生第一次住进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全面查体,经检查是高血压冠心病伴有轻度心衰。孩子们抱怨他是年轻时喝孬酒喝得。20多年的高心病,坚持锻炼身体,直至病逝,没有卧床病榻。
后来,岳父母岁数大了,身体不好,渐渐地,岳父眼睛不好,2012年在济南山东眼科医院手术,我轮流陪床一周。以前,我与岳父独处的时间很少,这次陪床,有了长时间近距离的亲情相处,我同岳父的关系也更亲密了一些。他打呼噜怕影响我休息,让我先睡,他后睡,他睡之前小声叫我名字,我答应他就不睡,待会再叫我不答应了他才睡。以后,为了让他早睡,我装睡,他叫我不应声,让他安心睡觉。在病房里或排队检查时,我时常看到他凝神专注,眼神中流露着岁月沉淀下的沉稳与深邃,闪烁着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智慧。在他的世界里,每一个日出日落都不仅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对生命无尽的热爱与追求。
很不幸的是,2014年底,岳父的心脏病加重,儿女们立即送往医院,专家说,老人家病情严重,岁数大了,只能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医生建议出院。
即使生病住院,他心里装的也是孩子们。岳父在住院治疗期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轮换着到医院守望和看护,时刻关心他的病情,令人焦躁不安,反倒是岳父自己反转过来安慰我们,叫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别为他操心。有一次住院,大女儿(我老伴)陪床,他问:“你在这里,培华咋吃饭?你回去吧。”
2015年春节前,岳父病情加重,又住进了医院。春节在医院过年(我和老伴遗憾的是没有陪老爷子最后一个年,时常为此自责),病情趋于稳定后出院时,大夫嘱咐:要时刻注意,老人家随时会没。
其实,尽管家人没有告诉岳父实情,岳父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病情。只是,他没有任何的问询,担心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他的表情和平时一样,很坦然,从容,没有任何消极的情绪。
回家后,儿女日夜陪护,精心照顾。2015年3月27日,岳父病情严重,及时打了120。就是在等120时老人家还不忘去卫生间方便。这对于儿女们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从打120电话到离世短短的20分钟,岳父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家人虽有思想准备,但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去医院时朋友张金刚院长告诉我老伴:“带上衣服”。我老伴还问啥衣服,张大夫说送老的衣服(寿衣),我老伴不理解,不高兴得用眼斜看了人家一眼,等拿上寿衣赶到医院,人已走了。
遗憾的是老人家离世时我不在,女儿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哽咽着给我打电话:“我姥爷不行了,您快点过来吧!”我没来得及向单位领导请假,用极快的速度开车(因超速而被扣分罚款)赶到医院,还是没赶上见最后一面。
对于家庭,岳父更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守护者。岳父母朴实、通达,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他们的教诲,或许不常挂在嘴边,但每一个言行举止,都透露着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关心和热爱。让我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与被爱。两位老人风风雨雨,同甘共苦,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相濡以沫一生,岳父平时称岳母为“老薄”,岳母则称岳父“老王”。日常生活映照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幸福。岳父因病去世,岳母很悲痛,岳母生活上精神上对岳父依赖,老伴突然离去,对于岳母的打击可想而知。对于父亲的离世,孩子们虽然悲痛欲绝,但是还要照顾好老母亲。看到岳母一直心情沉重,郁郁寡欢,我们都很不安,考虑到岳母这一辈子很不容易,年纪大了,又失去了老伴,我们很心疼她,也很担心她的身体。岳母身体每况愈下,岳父去世不久她就一病不起,生活半自理,孩子们都上班,后来雇了保姆。在岳父仙逝7年后,岳母因心脏病突发不幸离世,享年83岁,子女们再次经受了失去亲人的伤痛……
清明节我老伴去给二老上坟,回来说,墓碑底座有裂缝,我便在网上买了玻璃胶,借了玻璃胶枪,与老伴一起去给老人家上坟修鄯柩邸。我平静地去祭祀、平静地给他们上坟、献花、上贡品、烧纸,平静地做这些事,但是,当我跪在他们坟前,火光熏烤着我,看着那些纸钱承载着思念化为灰烬,尤其是我老伴念叨着两位亲人的不易,给他们汇报着家里孩子们的成绩,诉说着对生活的期望时,我也不禁眼含热泪。
我想起岳父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饱含了深深的情感。我知道,在岳父母心中,早已将我视为家人,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使得翁婿之间的关系更加珍贵和深厚,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怀念与岳父母之间的每一刻相处时光。
如今,每当我想起与岳父之间的那份翁婿情,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这份情感,虽然平凡,但却无比珍贵。它让我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如何忙碌,我们都要珍惜与家人之间的每一份情感纽带,因为那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更加明白了翁婿情的珍贵。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纽带,更是一种传承和责任。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家人。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一种情感,虽不是血缘相连,但却因为家庭紧紧相连在一起。它深沉、内敛,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这就是翁婿情。翁婿情,岁月沉淀的温情,毫无血缘的至爱亲情。
与岳父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翁婿之情。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它不像父子之情那样天然存在,也不像朋友之情那样随性。它需要双方的用心和付出,需要时间的培养和沉淀,需要生活的磨砺,才能散发出最醇厚的芬芳。
我们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在彼此的陪伴中走过了32个春夏秋冬。这份情感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品越醇厚,越品越让人回味无穷。
慈祥的岳父驾鹤而去,离开了我们。身影远去,音容宛在;谆谆教诲,铭记于心,永世难忘。数次梦中相见,翁婿挚情,连绵回忆中,桩桩件件,如影历历……
我相信,天堂里,翁婿相聚,定会接续起情深义重……
一直以来,我很想用笔把对岳父大人的思念记录下来,但苦于自己的笔拙墨浅,怕写得不好,给他老人家丢脸。岳父之风,山高水长。二老对我恩重如山,我无以为报,今思念使然,凝神搦笔,泪如泉涌,追思怀念,长痛在心!落墨成念,泣诉离分。
草就成文,是以为祭!
贤婿叩拜!
(乙巳孟春于成之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