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松生的头像

罗松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1
分享

秋天的水杉林

深圳依山临海,风景独特,各式各样的公园应有尽有,有海浜公园、有郊野公园、有儿童公园,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最多的还是遍布于市内的休闲公园。我这里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个,名为洪湖公园,位于罗湖水贝小区,那里不但有宽阔湖面,有碧绿草地,有幽林曲径,有小鸟喧鸣,有四季不谢之花,有锦鳞游荡波心;每逢荷花盛开的季节,更是如荼似火,游人如织。

眼下正是秋天季节,别说荷花已不见踪影,就连荷叶也大多干枯落尽,可那里的景观还是一样丰富多采,前去的人们依然如火如荼,因为它的迷人之处,绝不仅仅限于春天和夏天,秋冬两季也同样十分迷人。

今天,我也是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并非为观赏这里的菊花、桂花、蔷薇花,而是专程来看望这里的水杉林,就在这洪湖的岸边,是一种落叶乔木。由于中秋已过,天气渐渐转凉,水杉林已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泽,显得分外迷人。

这片金色的林带,在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它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乔木,其  最大特点是水陆两生,在山坡荒野或河湖湿地便经常可看到它们的身影。可谁又能想象得到,就这种高大挺拨、适应能力极强的树木,曾被误认为是一种早已绝迹了的远古植物,唯有考古工作者才能在化石中见到它们的踪迹,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才由中国农民在鄂湘川界的深山沟谷中发现这一特殊的植物群落,后经专家鉴定,它就是被称之为史前的树种——水杉,原来它们并没有消失,而且还在顽强地生长着,这一发现,立即便引起了世界植物学方面的轰动!

现在我就进入到这片水杉林,仿佛走进人间仙境,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这种清新感觉来自绿叶本身,也叫负离子,它对人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漫步在这片丛林之中,不由地会让人产生一种深入大自然时的感觉。

就这样一边行走一边观赏着周围的景致,忽然之间,平静的水面波动了起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有几只浮游的白鸟出没在水草丛中,如今不是涨水时期,在低洼湿地,不但丛生着各种各样的水草,还浮游着许多小鱼小虾,是水鸟们天然的栖息地。于是,我便细心地观察起来,开始只有几只,可越数越多,原来在水杉林的背后,又陆续游出一群来,至少有几十只,它们时出时没,时多时少,可爱的就像一群白衣仙女。

漫步在这片水杉林之中,幽幽曲径纵横交错,就像捉迷藏一般,有的通向水边,有的拐往草地,我走的是湖边小路,这里遮挡物较少,可以浏览开阔湖面,既能观鸟又可看鱼,这里的水杉犹如一把把金色的巨伞,高高地撑开在水岸之边,给游人增添一种浪漫的色彩。

洪湖公园离海较近,台风又多,尤其夏秋二季,经常会呼啸而至,都说树大招风,可这些水杉是怎么挺过来的?我不由地又沉思了起来,所谓物竞天择,大自然最终没有把它们淘汰出局,其秘密就在于整棵树木的大小之别,用俗话来说:便是萝卜头,老鼠尾。这跟水杉差不多,是头大尾小,由于它的受力重心是在下半部,又有一条条粗大的根系牢牢抓住水底泥层,即使树身被大风刮来刮去,依然撼不动它的根基,就在我出神地凝视着这水上丛林之时,一阵水鸟突然拍动着翅膀飞了起来,转眼便飞到湖对岸去了。

由于生长在湖边,每一棵水杉都与湖水息息相关,生长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大的要二人才抱得过,小的也有脸盆般粗大,它们与其它树木不同之处,是树皮既粗且厚,如同饱经沧桑的长者脸庞,一看便能让人感觉到那是经历过无数磨难的种群,虽然落生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却仍保留着对灾难来时的那种应变能力,它们坚强的本色并没有改变。

我就这样漫步在湖边,时而在近处瞧瞧,时而往远处望望。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总想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看个够,可这毕竟是一处风景园林,林子就那么大,不可能一直就呆在里面。就在走出丛林之时,不由地又往回观望,这时的我,已经站在一座观景亭中,眼前的湖水,清澈透亮,恍若镜面,水杉丛林,如镀黄金,分外耀目,波光树影,相互交融,尽管我刚刚从那里走了出来,由于角度不同,景观也就大不一样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那蓝亮的水面,又添加了一笔金色的倒影,既浑然一体,且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正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之时,一群白鹭正从我头顶飞掠而过,纷纷落到水杉林中。面对这一美妙景象,不由的让我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这不就是一幅巨型风景画吗?只是谁也无法把它带回家,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任何画家也描绘不出来的,那怕拥有梵高那支生花妙笔。

也只有在此时此刻,我才算真正明白,为什么长久以来,我总是忘不了洪湖公园,迷恋着这片水杉林,除了诗情画意之外,还让我感受到它的另一面——大自然的残酷性,并把它当作一面镜子,小到个人,大到整个人类,都可以拿来对照对照,然后再进行反思:我们是否已忘记大自然的潜在危机,是否忘记了自然灾害的严酷性;许多人认为,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根本不需要什么危机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不定危机很快就会出现!假如我们不再珍惜自然,不爱护生态环境,不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就有可能重蹈水杉林的覆辙!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六七千万年前,这种植物,是与恐龙同时遍布地球大部分的地区,后来由于出现了冰河期,许多动植物都已绝灭和消失了,唯有水杉林及其它少数种类才得以幸免,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是考古学家们在挖掘岩层时的重大发现,也是大自然的某种警示,我们决不可重蹈那物种灭绝的覆辙!

现在,就让我们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飞向数千万年前,再去重睹那些大型物种灭绝时天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地球北纬的这个地方,无数的飞禽走兽,茂盛的绿色植被,统统毁于一旦,唯有水杉林逃过这一劫,那我们会不会也受到某种启示,从此进行深刻地反思?

当然,那种地球的极端现象离我们已非常遥远,但气侯的反常现象却时有发生,这都与环境有关,其主要原因是生态失去了平衡。如果森林在不断减少,绿色生命在不断消失,大地就会失去保护层,恶劣天气又会肆虐起来,不是天旱地赤,就是洪涝泛滥,或者极端的严寒,农作物必然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甚至毁灭,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我们自己,这些道理,我早就听说过,后来才明白,这就是生态平衡与天人合一。

今日趁工作之余,我又来到洪湖公园的水杉林,由于心情舒畅,大脑也相对活跃,观察起来也就更为认真和仔细。可想不到的是,我的思绪居然飞到远古冰川时期,目睹到那场让人触目惊心的地球生物大浩劫,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枝壮叶繁的水杉林,原来就是那场劫后余生之后代。之前只要见到水杉,我就会打心眼里羡慕不已,如今又想到那场远古的灾难,免不了会让我感到不寒而栗!人非树木,树木却比人类历史要古老很多,当它们正值繁盛时期,人类的祖先却还不知在哪里?从地球的角度来看,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可厚此薄彼,只有生物多样化,人类才不会感到孤独,生存才会真正有意义。可现在的状况是,人类社会正乘胜前进,其它物种却被迫往后而退,一旦它们退无可退,许多物种就会不断减少甚至灭绝,所谓物极必反,一旦找到机会,就连某些已被打入地狱的病毒,也还会以新的面孔出来趁祸打劫。

现在我们不如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去改变这种现象和状况,那就是广植树木,让绿色的疆界不断扩展,让森林去占领每一座山岭,让绿色去覆盖每一块土地,让我们从高碳之巅撤回到低碳营地,生活节奏也不妨放慢些,日子过得简朴点也不要紧,所谓返朴归真。到那时,只要我们伸伸手,就能在阳台上摘到果子,甚至还可到楼顶去钓鱼,空调可以让它退休,汽车飞机都要更新换代,采用太阳能轻能和风力代替目前的煤炭和石油。这样,大地的创伤就会很快修复,人居环境也会由劣势变为优势,大气层就不会再变暧了,我们所向往的山河似锦,四季如花就不再是一种梦想,只有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我们才能称之为诗意地栖居。

如此一座美丽的水杉林,从进来到离开,才不过短短半天时间,我的思绪却飞越了千百个世纪,几乎回到了时间的源头,懂得了地球生命的奥秘,知道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威力,并且深深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原载2024年第六期《罗湖文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