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茶是“两广”人对喝茶的一个称呼。叹茶的背后是叹世界。因为“叹”字在“两广”白话里有“聊”的意思,比如聊天,他们就叫“叹世界”——人生苦短,许多酸甜苦辣,许多人情世故,需要有地方发泄,需要找人倾诉,平时没地儿说去,酒后几个朋友聚在一块儿,把在家里和在工作上不便说的话,在叹茶中“叹”出来。一个“叹”字,道出许多悲欢,许多离合,许多沧桑,许多世事,“叹”完了人也就舒坦了。因而叹茶,就不只是喝几口茶那么简单。
初次叹茶,是大学毕业时,去柳州探望一位同学,被他请上茶楼去喝早茶。茶楼上,九点钟不到,就差不多满座,还有点儿吵,我们这一桌,是同学预订的,他和茶楼老板是熟人,茶桌上早已摆上精美的茶点,另有炒粉、海鲜粥、清蒸排骨、牛肉丸子和凤爪之类的东西,茶也已经泡好,喝的是福建铁观音,还上了一壶酒,大概是茶楼自酿的米酒类,很纯,淡淡的乳色里飘出阵阵的米香。我少见多怪,禁不住问道:“早茶还有酒?”同学微笑着回答说:“没酒怎么‘叹’啊,这一‘叹’就要‘叹’到下午了。”我方才明白,所谓叹茶,虽说以茶为主,但是酒在“叹”的深度和时间上还是起关键的作用。
以后因为社交的关系,也会时不时地上茶楼去,不过说实在话,在那儿谈工作和谈正事并不太多,都是在叹世界,消磨时间。这样叹茶,与我的性格不是很合拍。
我还是喜欢三几个知己,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泡茶,边泡边叹。那样更显得有情调一些。
我从小喝茶,是看到父亲用个小陶壶泡然后跟着喝。用个小陶壶来泡茶,是嗜茶人泡茶的一个特点,因为用茶杯或者盖碗来泡,逼热性没有小陶壶那么强,而老茶客又特别爱喝云南普洱、湖南黒茶、广西六堡和福建白茶等发酵类的茶,茶具的逼热性不强,就很难逼出茶的原味,就喝得不过瘾,因此他们大都会养上一两把陶壶,如宜兴紫砂壶、建水陶壶、坭兴陶壶、潮州朱砂壶之类,所谓功夫茶,就是用陶壶泡发酵类的茶,多放茶叶,泡出的茶汤浓度高这一类泡法的称呼。——这一类陶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养后,茶壶的表面会现出一道亚光,用久了还会形成包浆,颜色变化很大,轻轻抚摸,有如抚摸婴儿皮肤般的感觉。这就是养壶的效果,也是养壶的乐趣所在。
喝茶养壶,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温壶、投茶、洗茶、注水、出茶汤。品饮过后,洗壶擦壶,把壶放在干净透气的地方晾干。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人的耐性,也是人修心养性的一个过程。
我每天喝茶,内人不时参与其中,有内人的参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没完没了,倒还热闹,也算是“叹”茶了,有时和几个朋友一起,泡上一壶老茶,坐上大半天,把快乐与不快乐、高兴和不高兴的事,一并吐得干干净净,也把心给洗了个遍,那才算是真正的叹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