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曾经是多么艰难啊,是母亲用母亲的脚步支撑着这个家!我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学会了爬树,也许是她小姑娘的时候在娘家的山林里学会的吧。在家乡榆树林枝叶繁茂的晚春,母亲便带上我到山上捋树叶、够树钱儿。地处的榆树叶被人们捋光了,母亲便抱着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离地越来越高,我真的为母亲担心,害怕她掉下来。回到家里把捋下的树叶连同榆树钱洗干净,然后放上少量的苞米面,做成面糊糊。就是这些难以下咽的面糊糊养活了我们那个时候的五口之家。
日子稍微地好了一点,那时我家里已能够养得起两只母羊,母亲的脚步也变得越发忙碌了。在家乡屋后的山坡上,看到的总是母亲起早贪黑劳作的身影。那时候,我们的家里还没有马车,在田地里忙碌一天的父亲,趁着皎洁的月色和母亲一起把打下的羊草一担一担地挑回家中,垛成方垛。几年过去了,我家里的这几只羊派上了用场——就是在我家的羊养到十只的时候,父亲把它们全部卖掉,给哥哥娶了媳妇。
自从有了孙子,母亲便成了奶奶。母亲的脚步似乎变得更加轻快了。哥哥嫂子在田地里一天天地劳作,奶奶便成了孙子的乐园,从呀呀学语到扶墙走路;从东升的太阳到日落的星辰,无不渗透着奶奶的艰辛。为了和孙子在一起捉最好的迷藏,奶奶常常在屋里从窗口跳到屋外,又从屋外跳到屋内。孙子追逐的嬉戏声,奶奶轻快的脚步声化成了满院子祖孙俩人的欢笑声。在我的记忆里,母亲那个时候的时光是最美丽的。随着小孙子的一天天长大,祖孙俩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孙子已经上学了。在学校里,孙子有孙子的欢乐和自由,孙子有孙子的新伙伴和新游戏。
父亲为了填补家庭的欠账,东奔西走,东挪西借,孤独的母亲迈着蹒跚的脚步,在大大的庭院里看春日里的桃花盛开,望秋天里的落叶凋零……
母亲没有文化,记得母亲欧国她刚读书的时候,自己姓谢的“谢”字写了满满一书桌。她还能说出姓吕的“吕”字和大小的“大”字,再没有提到过其它什么字了。然而,母亲甚至自己一生没有文化的遗憾,为了让三个儿子长大成人,让我们纷纷走出山外,到外地读书识字,孤独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把我们送出家门。这些看起来好似一个个漫不经心的镜头,说起来好似一个个平淡如水的故事,只有您的儿子才能读懂母亲此时此刻大海浪潮般的博爱啊!
当我们用一切思念和泪水换回些许成绩走进家门,送到母亲的,面前时,看到的却是母亲那满面晶莹,久盼儿女亲情的泪花……
如今,我和弟弟仍然在异乡漂泊,我离开母亲已经有四个年头了,弟弟也有两年多没有回家了。在世界发生骤变的浪潮中,我们的未来和命运也潮起潮落。母亲爬满皱纹的额头上又被岁月披满了洁白的长发。母亲久盼儿女的泪水已经干涸。六十岁的母亲啊,此时此刻您魂系的已不再是自己的脚步,而是我和弟弟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匆匆步履啊!
而母亲——您自己的脚步却像一盏即将燃尽的灯,或明或暗,摇摇欲坠了。母亲啊,您的脚步曾经是多么地勤快而又轻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