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0/06
分享

赓续人生别有天

 ——读高天宏的《闲人漫笔续集》

 / 陆相华

幽静的湖边精致,抚平了心灵的浮躁,静谧的湖畔小径总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寻一方净土,一群志趣相投的良友于其间畅游,与百鸟共聚一处。伴着舒缓的心境,安然漫步,谈谈文学,聊聊人生,一直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梦想,一如走进陶渊明的那处桃花源。近日,我收到了内蒙古敖汉旗作家协会主席高天宏寄来的两部著作:一本是他主编的《散文精品集》,共收录了关于敖汉的散文近300篇,其中还收录了我的两散文《倾听故乡的远古回声》和《古园寻梦》。除此之外,高天宏主席还特意让办公室的时柳老师给我寄了一本《闲人漫笔续集》。我没有读过高天宏主席的《闲人漫笔》,只是觉得“闲人”二字比较有趣,从文中细品,“闲人”大概指的就是“退休”以后的生活吧。

高天宏主席的《闲人漫笔续集》,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来记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深沉思考。个人认为,高天宏的《闲人漫笔》有点像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别有一番味道。

人生如戏,漫步霞光

人生如戏,一张面具万千颜色,悲喜都在幕后,不与外人知。戏里戏外,让我们开始不得已的伪装和众多巧合下的无奈,站在人群里,实在难以卸下包袱好好做自己。戏散后,及时回到现实中来吧,也许只有谢幕那一刻,才能宣告一切的终结。所以,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追求。

高天宏,男,执业医师(中医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敖汉旗作家协会主席,敖汉诗词学会会长,新州中医医院理事会理事长,已出版的文学专著120多万字。他在《走在霞光里》的一篇漫笔里这样写道:“虽然早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没有真正地清闲下来。现在每天的生活节奏依旧是上班族的状态。上午在医院坐班而不坐诊,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文学爱好终于落地。平时只能抽空写写心得、感悟和打油诗,现在却能转身混进人文的圈子,并成为诗词学会会长,作协主席,着实收获了意外的礼物。不定期参与文学相关的活动,主编旗委宣传部机关刊物《银河》诗词会刊《华夏第一村诗词》和微信公众平台《华夏第一村诗书画影》。文友间思想的碰撞,词句间智慧的点亮,让我如鱼得水,回味起来,酣畅淋漓之感油然而生。有时还会感慨,自己的文学梦开始得有些晚了,如果早一点全身心投入,或许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一路走来,自己还能保持初心,实属难得。”

天宏兄的退休生过十分充实。为了营造一个与家人和朋友亲近的交际圈,他把乡下的小院进行了装修,并起名为“未晚斋”,大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架势。假日,读一本好书,品一盏香茗,还常约一群文友来此一聚,或健身、或唱歌、或饮酒,谈天说地,在觥筹交错中,让自己平静的生活平添几分新的乐趣,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还在院内修远亭自撰一副对联:“心贵求知桑榆犹未完,道存修远北海不辞遥。”

《学而未晚,有山怡然》一文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入眼的,是江山如画,流水潺潺,山涧飞瀑,偶尔会激起白色的水花;放眼的,葱茏的树木如林海,在风的摇摆中荡起层层叠叠的波浪,让满目皆绿,绿中也晃荡出一片虚影,给予身心一阵阵清凉,也安抚了跃跃欲试的心性。”天宏兄的未晚斋,犹如陶渊明桃花源,又如欧阳修的醉翁亭,在山间闲庭信步,山花却常给人惊喜,抬头正好寻觅到山壁上的已丛蔷薇,似一道桃花墨,从淡粉到淡红,有的一堆争奇斗艳,有的零散独自徘徊,清风拂过,鼻翼间隐隐约约有香气,此时,闲适也有了朦胧的诗意。于是,便有了高天宏那首著名的《未晚斋赋》:

山涧飞瀑,林甸望归。尘浪渐息,摈浊识以养性;陌风轻拂,融清闲于蔷薇。东隅已逝,花阴蝶舞;桑榆未晚,檐头燕回。杨柳飘翠,荷尖蜻蜓留驻;菡菡溢香,莲舟雾霭绕随。胜桃源之漫步,更逸兴而遄飞……鸿儒为友,达者称俦。酒歌一醉,吟咏三秋。知学而未晚,悟道而无休。

晴空一鹤,便引诗行

诗词总有说不出的魅力,能为我们的心灵充氧,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沉淀下来,回归灵魂的本真,重拾诗心与天籁。作诗无定法,但有一样却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诗之有味。“诗味”是延绵悠远的意境,是一瓣不散的馨香,是过尽千帆之后的沉静与淡然。作为敖汉诗词学会会长的高天宏,对诗歌的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诗味浓浓而散于无形,但这并不代表诗词就如阳春白雪一般令人仰望。恰恰相反,作诗当接地气。而作诗接地气则是诗友们苦心追求的一种境界。”

“敖汉”系蒙古语,汉语为“老大”、“大王”之意。敖汉旗史前文明厚重,素有“人文敖汉”之称。境内发现有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等7种追溯到1万年前、未出现断层的史前文化,有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在兴隆沟遗址出土的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被誉为“中华祖神”;出土了世界最早的玉器,发现了中国最早龙的雏形,有“龙祖玉源”之称。敖汉旗博物馆藏有5000余件(套)历史文化珍品,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位居第一。201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将敖汉确定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给予敖汉旗“中华龙的发祥地、中国玉文化的源头、中国祖先崇拜的发端地、红山古国的核心区域、世界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五个文化定位。

敖汉旗生态建设享有盛誉,素有“绿色敖汉”之称。全旗有林面积600万亩,森林覆盖率44%,人工牧草保存面积125万亩,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2002年6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境内自然景观悦目怡人,有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以黄羊洼、马场梁、三十二连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治理工程,有热水温泉旅游度假村、清泉谷、佛祖寺等知名旅游景点。

作为敖汉旗本土作家,敖汉理所当然成为高天宏的精神寄寓,正如莫言的高密乡,孙犁的白洋淀,徐志摩的康桥,贾平凹的商州一样,高天宏笔下的诗作大多与敖汉有关。在我主编的《故乡文学》公众号里曾收录了他的的《敖汉放歌》,共17组,其中包括敖汉的兴隆洼、六道岭、马场梁、黄羊洼、热水汤、三十二连山、孟家铺子、古鲁板蒿、敖汉生态馆、史前博物馆、敖汉干部学院等敖汉著名景点。随手撷一组现代诗歌《古老的传说》,以飨读者:

总有些事物

能够熨帖我的心田

比如一抔黄土、一把旧锁

或是一盘老磨

它们总能引着我

踏寻历史的足迹

品味那些沧桑与过往

 

回味总是心酸而泪目

灶火的厨房炊烟已熄

母亲的身影不见了

木门老去

再听不到吱呀吱呀的声响

幸好,温情还在人间

房檐下的玉米留给过去

 

细数那些木料、柳条的杰作

谁曾想到过

工具会变身为工艺

感怀总是抵不过喜悦

少女的妆奁,屋外的犁铧

虽少了几队挑夫

和一头老牛

但人们在乎的

已不是那年春秋

谷乡古色,情韵悠长

“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小米又称粟,在敖汉旗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被称为“全球环境500佳”的敖汉旗处于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54'之间,是世界公认的蒙东辽西地区最适宜优质黍粟生长的黄金地带,在这种气候下生产出的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素有“中国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2003年,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粟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经专家考证认为,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谷物遗存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实证,比中欧地区发现的小米早2000多年。2012年8月,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敖汉小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7月,被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2014—2022年,已连续举办九届世界小米大会,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

高天宏是一位作家、诗人的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剧和导演。由他编剧并担任执行导演的微电影《谷乡之恋》荣获赤峰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中国扶贫攻坚影像奖。他编剧并担任执行导演的微电影《“疫”往情深》荣获第六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美好家园单元一等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篇土地爱得深沉。”高天宏的微电影《谷乡之恋》是一部以农村女青年国秀玲的创业故事为原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委背景,讴歌了以郭玲为代表的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在国家的号召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工者回乡创业、再造秀美山川,并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的主人。高天宏在他的微电影《谷乡之恋创作谈》里指出:“谷乡就是谷乡,人们对谷乡的热爱,恰恰是对谷乡的依恋。中国人向来讲究叶落归根,而《谷乡之恋》就是为这些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圆梦途径,在外的游子回乡创业,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农村一样可以成为一方实现远大理想的舞台,农村一样可以留住大学生。”

一个时代为什么样的人点赞,往往衬托着这个时代的底色。今天我们赞美逆行者,那么这个社会的底色就是希望、就是大爱。如果每一次的众志成城都能给濒于死亡的患着生的希望,那么这些勇敢的逆行的人都将成为最美的追光者。高天宏编剧并担任执行导演的微电影《“疫”往情深》我也认真看过。故事的主人公鲍晴宇是一位95后的医疗器械工程师,来自于内蒙古敖汉旗。庚子武汉新冠肺炎突然爆发,鲍晴宇说服了自己的家人,背上沉重的医疗设备,辗转了几十小时,所有的交通工具试了个遍,在最筋疲力尽的时候抵达了武汉。正如高天宏在书中说的那样:“身在井隅,心向远方。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平凡,用无私铸就了伟大。正是因为这个社会有许许多多像鲍晴宇这样的逆行者,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尽早回到正常的轨道。”鲍晴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扛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茶为友,翰墨芬芳

有人说,茶与水是上一世失散的伴侣,所以这一世相遇,才能倾心。水本是空山,是茶给了他松香、鸟鸣,给了他舒卷自如的白云;茶本是枯塘,水给了她荷叶、游鱼,给了她随心所欲的涟漪。茶与水,二者交融,便是世间至味。高天宏说:“茶于我而言,确乎是一位老友。常忆过去,想念过去氤氲在时光里的露台,每晚睡不着就在那里静坐,那个时候的夜空很清澈,即使冬天伴随着冷意,也让人流连忘返。”正是着一杯杯清茶,一夜夜的繁星,陪伴着高天宏写出了几十万、万百万的诗书画影。

“美文敲日月,亮语点心河。”高天宏的《闲人漫笔》还记录了大量的纪实文学以及文学评论。纪实文学里的报道的人物大都是敖汉的名人: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赤峰好人寻思云;他们是新惠镇康家店村驻村第一书记尹广艳;他们是寒门不改祖遗风的孟庆和;他们是医者仁心,芳草清香的敖汉好人尹晓羽毛;他们是从敖汉走出去的国家级人才苗复春;他们是耕耘在文学土壤中的不倦行者刘泽民;他们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王振平;他们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于顺利;他们是岁月红尘远,行孝当及时的高庆利;他们是几番寒彻骨,始得梅花香的高全霞;他们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军中运动员徐立立;他们是春风化细雨,大爱润童心的小学教师马丽丽……

有多少墨客,用文字写尽心中感想;又有多少诗家,用诗词倾尽胸中的情怀。墨中笺上的淡淡馨香“从陶潜的篱笆落到王维的幽篁里,从板桥的墨竹滴到白居易的云窗下”。阅尽无数的精彩诗句,无数的锦绣文章,才有了彬彬雅士的“胸藏文墨虚若谷”,才有了莘莘学子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细读高天宏的文学艺术评论,可谓字字珠玑,精彩纷呈。王樵夫的《纵马草原》是一部以蒙古马文化为精神载体和审美对象的叙事性散文集。通过高天宏的文学评论《人马共济,浓情一脉》,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王樵夫笔下的《纵马草原》是多么的辽阔与深远。他在点评徐亚光先生《人文的行走》时有着这样的描述:他用亲身经历感知脚下的一寸寸土地,用自己的灵魂触摸人类文明的结晶,用笔尖的文化触碰千年流淌的智慧,徐亚光先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品味了世事万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读了《张乃夫文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掩卷之后,思绪依然沉浸在乃夫先生的诗词境界之中,久久不能平静。先生于我而言亦师亦友,先生勤勉奋进,几十年笔耕不辍,致力于家乡文化的发展兴盛,是我们敖汉文化圈的骄傲,更是我敬仰的大哥。乃夫先生生于敖汉,长于敖汉,敖汉的山山水水都已成为乃夫先生细胞中的因子。”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高天宏先生的《闲人漫笔续集》共分为九个章节,虽然说是一本回忆性的文集,可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着笔意纵横,都表现出了先生思绪的跌宕起伏。正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一样,其间还透出了无数的苍凉和凄美,尤其是天宏兄痛失爱妻之痛之后,泣血写成的《没有回音的两地书》绝对是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让人读后更是潸然泪下。然而,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我衷心地希望天宏兄一定会抓住今天,把握明天,赓续人生的七彩华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