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华师大西门一直到教职工宿舍有一条长长的林荫道。在华师大求学的七年,无数次走过这条林荫道。人生中有多少个七年走在同一条路上?记忆中,这是一条两旁有很多大型建筑物、树木葱茏的大道,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道, 更是一条通往人生未来的大道。
我第一次来到华师大,就是从西门进入这条大道。那时候能上大学真的是百里挑一,能考上重点大学更是难上加难。来华师大报到的那一天,心中的高兴和激动难以言表。感觉就是看到什么都新鲜、好奇,内心乐滋滋,满脸笑容。
接待我的是比我早一年入学的师兄师姐。他们接待新生的工作无微不至。在省城火车站、汽车站设专门接待站,有专车接送。到了学校之后,有专人帮忙办理入学手续 ,介绍情况,带路熟悉环境和入住宿舍,让我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动和家的温暖,即刻打消了想家的念头。一辈子都忘不了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友好,感念他们的无私付出,让我这个第一次远离家门的游子没有感到孤独。
宿舍的年代比较久远,比较残旧,空间不大,大约十五、六平米吧,放四张双层单人床和八张小书桌,显得满满当当。但那时年轻,心情很好,没有感觉到条件艰苦,只想着怎么样好好学习,回报家人与社会。
应该说,我当时不是十分情愿读华师大,觉得当老师太辛苦。我的理想是当律师或法官,以便扬善惩恶,所以填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是西南政法学院。当时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先填报志愿,为保险起见都会选一些保底大学,也会同意服从调配。原先班主任说志愿填报之后就不能改动了,谁想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又允许修改,那时我刚好有事没有去改志愿,别人都改了。班主任就直接把我的志愿改为华师大定向分配生,待我知道后再找班主任改志愿已经来不及了。班主任就安慰我说,报考华师大定向生保证能给录取,读书费用全免,每月还有伙食补贴,基本不用家里再给钱。想想也有道理,有书读又能减轻家里负担,何乐而不为?如今想来,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我的宿舍就在从西门进入长长林荫道靠近西门的左侧位置,宿舍对面就是学校饭堂,饭堂后面左转几百米远就是教学大楼。饭堂的饭菜很丰富,早餐有馒头、肉包、粥、油条、豆浆、炒粉,中餐、晚餐有几种蔬菜、瘦猪肉、淡水鱼、鸡鸭肉,并且价格便宜,一天的伙食费不超过一块钱,比以前的中学甚至家里都要好。而偶尔能喝上一瓶酸牛奶就更是心满意足!饭堂给我美好记忆的还有那里的师傅们,他们都十分敬业,待人和蔼,打菜打饭分量十足。我一些校外同学吃了华师大饭堂的饭菜之后都赞不绝口。
入学后,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热;还是吃饭、上学、散步,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这条林荫道,她已完成融入了我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沿着林荫道一直往东走,紧挨林荫道左侧依次是西区女生宿舍、西湖、陶园。西区女生宿舍是当时华师大最大最新的宿舍,体现了学校对女生的关怀。西湖不是很大,湖中央有一座桥连接南北两岸,沿湖边都是美丽的花木,湖面有荷花,湖水中常见到自由自在游荡的小鱼。节假日或夜晚,西湖就成为情侣们的领地。每年毕业季,常常可以见到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情侣,有的长久拥抱不愿松开,有的泪眼婆娑、声音哽咽,仿佛生离死别。
陶园是专门为纪念教育家陶行知而建立的,也与华师大的办学宗旨一致,就是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首先必须立德,具有爱心,不为名利。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至今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建立陶园,为广大师生提供凭吊场所,寄托哀思,传承教育家的精神;同时也是茶余饭后休憩的场所,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每年新生入学,陶园成为新生入学第一次思想启蒙的课堂;也是每届毕业生离开华师大前常常自觉前来瞻仰的地方。
林荫道右侧往东,西区女生宿舍、西湖、陶园正相对面,依次是校部、东风雨球场、露天电影场。校部的历史久远,是民国时期临时大总统府,属历史文物。东风雨球场顾名思义就是室内体育场,在天气不好,有大风大雨的时候,就在这里上体育课。我对东风雨球场情有独钟,因为每个周末在这里都会举办舞会。我上大学的时候,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口号,鼓励敢闯敢干,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处呈现出生机活力,欣欣向荣。大学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改革开放的春风拂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习交谊舞,大跳交谊舞一时成为风尚,广大师生乐此不彼。每到周末,乐声一响,慢三慢四、快三快四、伦巴、恰恰、探戈,轮番上阵,欢乐声、音乐声混成一片,热闹异常,什么烦恼都随之抛在脑后。我就喜欢这样的情景,陶醉在乐声舞步之中,并喜欢上邓丽君那种圆润甜美、略带哀愁的歌声,舒缓落寞的情绪。当然喜欢去东风雨球场跳舞,还因为我暗中喜欢上一位女同学,她也是那里的常客。在那里不但可以欣赏她优美的舞步,还能有机会近距离搂着她跳舞,满足暗恋心理。
如今的心情就像一首歌所唱,“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心中有无限的感慨……”
露天电影场装载了我七年光阴的许许多多个不眠之夜。在那个电视珍稀,电脑、手机、网络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一场露天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欢乐,更是一种精神慰藉。经过长长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周六或周日晚上看一场电影,无疑是一顿精神大餐。每次电影开映前,师生们都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兴高采烈地来到露天电影场,特别是想到将要看到大片新片,那种兴奋的心情有如过大年。电影结束后那种高谈阔论、神情激昂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平息,至今念念不忘。
三
沿着长长的林荫道继续往东走,左侧是手球馆,右侧是大操场。
手球馆据说是当时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说是手球馆其实是一座现代综合体育场馆,除了手球场外,还是演出剧场、室内羽毛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我人生第一次看明星演唱会就是在手球馆。虽然我向来不追星,认为歌星、影星都是一种职业,与有名的大夫、专家学者、作家一样,具有特长罢了;但同样也喜欢看演出,喜欢奏热闹。那时来手球馆首场演出的是盛极一时的歌星唐彪、安李,他们的男女高音同唱十分震撼,现场掌声如雷,群情激昂,高潮迭起,吸引了无数粉丝。唐彪老师至今还活跃在歌坛上。我第一次被这样的演出大场面所激动,一改往日沉静,随着现场观众一起高声呐喊,手舞足蹈,忘乎所以。难怪有这么多人愿意去现场看演出,就是要感受那种热烈的氛围,从而也催生了许多追星族。
手球馆还是我学会游泳的场所。上大学前尽管我也会一点游泳,但游泳的姿势不标准,动作不协调,耐力不够。手球馆里的游泳池完全按照标准建设,水温比较合适,教练专业,我就选修了游泳课目。经过一年的学习训练,我游泳的动作协调了,姿势标准了,还学会了蛙泳、蝶泳、自由泳等招式,从半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
大操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千五百米慢跑。操场跑道一圈是四百米,跑一千五百米就是差不多四圈。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当跑了两圈下来已经气喘吁吁,跑到第三圈的时候实在觉得跑不动了,正想停下来的时候,体育老师赶紧跑过来鼓励我,“再坚持一会就成功了,每个人跑到一千米左右都会觉得很累,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克服”。再扭头看看跟在后面的女同学都没有停下来,我怎么好意思停下来,一咬牙就继续往前跑,心中一再默念着不能输给女同学,最终完成了一千五百米慢跑。所以每次经过大操场的时候,常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次慢跑的情景,也激起了我日后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下去的勇气。
一条长长的林荫道聚集了那么多大型建筑物,演绎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承载了那么多学子们的记忆。而这条平凡的林荫道走过了无数学子,走出了无数国家的栋梁之才。再回首却发现如今这条长长的林荫道早已人物皆非,一切都变了样,留存记忆中情景只能永远留存在记忆里了。“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口中竟然忍不住哼出姜育恒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