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贤武的头像

李贤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20
分享

偷枣

小时候,红枣在我们本地是一种很稀罕的果品。记得我七八岁时,村里来了一位卖红枣的外地人,父亲用大半斗小麦换了一小盆红枣,说是准备给母亲做药丸用。母亲嗔怪父亲说:那些麦子磨成面够咱们全家吃十多天的,换这么多枣中吃呢还是中用呢?!

  母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腿疼病,常年离不开药罐子,我第一次吃过的红枣是母亲从她的药渣里捡来的。那种枣苦涩如木渣,且每次只能捡到二三颗残缺不全的,然而我们兄弟几个还要抢着吃。

 这次买的可是又红又圆的鲜枣啊。母亲给我们每人分了三五颗,把剩余的都藏了起来。鲜枣又甜又脆,美如仙果,三五颗怎能满足我们那时苦渴的馋欲呢?人真是一种毫不知足的动物啊,吃不到美味的时候,粗茶淡饭照样裹腹,一旦尝到美味,就会贪得无厌。鲜枣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诱惑着我,促使我背着父母搜遍了家里所有的箱箱柜柜缸缸罐罐,甚至连老鼠洞都检查过了,却一直没有找到红枣的行踪。

有一天放学后,我见弟弟吃着一颗枣,问他是哪来的,他哄说是从母亲药渣里捡的。我抢过那颗他吃了一半的枣一看,红红的硬硬的,分明是晒干的鲜枣嘛。在我的逼问下,弟弟说,这是母亲从屋顶下来后给他的。我闻言大喜过望,趁着母亲不在,顺着颤悠悠的长梯爬上高高的屋顶,终于在一排烟囱的旮旯里发现了一个芨芨簸子,里面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红枣,只是它们经太阳的多日烘烤,己经变得皱皱巴巴,一个个像老奶奶的脸。我顾不得擦去上面的灰尘,狼吞虎咽吃了一颗,味道似乎比鲜枣还要甘甜。我生怕被母亲发现,只抓了一小把装进口袋,下房后拿出两颗做为“封口费”给了弟弟,叮嘱他千万别告诉母亲,否则以后不但吃不到枣,还要挨揍。

 就这样,等母亲准备把那些红枣取下来,煮熟后和磨好的中药面儿团成药丸时才发现,簸子里的枣己所剩无几了,气得将我和弟弟痛打了一顿。当时我真没想过,或是根本没有去想,那些红枣对被久病缠身的母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来,我遇到村子里与我母亲同龄的一位吴大爷,他八十多岁了依然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走起路来精气神十足。记得他那时的高血压病比母亲还要严重,也是常年被药水浸透了的人。当我问起他长寿的秘诀时,他爽朗地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么。不过,我这辈子可从来没有离开过枣茶呀。

听了他的话,使我更加深了对己故母亲的愧疚感。我甚至怀疑,是否因为我的那次不肖之举,耽误了母亲的病,导致她过早离世。假如那时母亲把配伍好的中药和那些大枣做成药丸长期服用下去,假如母亲像吴大爷那样经常饮用枣茶,那将是怎样一种结果?

假如......然而逝者如斯,子欲孝而亲不待。世上没有假如。

谚语道:每天九颗枣,八十不觉老。这句话足已说明枣类对人体的健康价值。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枣类富含维生素c和钙铁等微量元素,常服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及腰腿疼病。其中的芦丁更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这些功效对我母亲的病来说不正是天造地设的良药吗?实事早已证明,长期服用枣类不但对母亲那样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对健康者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养生佳品。也许正是我儿时的口腹之欲和懵懂无知,折损了母亲的阳寿。倘若真是这样,我将来有何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母亲?呜呼哀哉!

去年秋天,我应朋友之邀去双湾镇观光他的枣园。那是一个占地好几百亩的现代化园林,里面种植的全是从延安地区引进的优质品种“狗头枣”。此时正是丰收的季节,一串串紫红色的大枣像珍珠一样挂满树梢,分外诱人。摘一颗品尝,皮薄肉厚,甜脆可口,仿佛又让我找到儿时那种枣的味道。我突然发现枣园各处有许多敞开着的入口,问朋友,这些入口怎么没有门呀,不怕别人偷枣吗?朋友闻言哈哈大笑说,现在我们这儿到处是枣园,谁还稀罕这个呀?既是有过路人偶尔摘上些吃,也不必大惊小怪,正好让他们给咱的枣做义务广告么。

临别时,朋友送给我一大袋枣,回到家,我挑了一碗最好的枣献在母亲遗像前,心里默念道:慈爱的母亲,请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吧!可是我明白,母亲永远也吃不到我献给她的枣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