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继真的头像

秦继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5
分享

加框的奖状

引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偷偷溜过窗棂,轻轻地,不带一丝声响,落在了吴林的修车铺里。这光,像是温柔的手,轻轻拂过每一寸空间,给这简陋却温馨的地方披上了一层金纱。

吴林,已年过半百,坐在他的专属轮椅上,随着一个悠长的哈欠,缓缓伸了个懒腰,仿佛连骨骼都在享受这份宁静与和煦。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滑向了修车铺的一角,那里,一张张加框的奖状静静地悬挂着,它们面朝东方,似乎每天都在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洗礼。这些奖状,有的边角已经微微泛黄,但那份荣耀与光辉,却丝毫未减。

奖框是村里那位手艺高超的张木匠制作的。木纹细腻而深邃,仿佛每一道纹路都藏着故事,边角被打磨得圆润光滑,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只是木头的重量,更是岁月的沉淀。

在吴林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军装,那是他年轻时的骄傲。

孙子吴凡曾调皮地问过奶奶,你是怎么看上爷爷的,她笑着说,还不是被你爷爷当年穿的一身军装给哄过来的。

1970年冬天退伍后,父亲在县一家企业后勤做司务长,管着好几百人的胃,锅铲碰勺头,叮叮当当一做就是半辈子。

自打上班之后,村里的、隔壁村的,凡是扯得上亲戚关系的,每次到县里的时候,都会到他那颠几勺菜,吃完抹抹嘴走人。同事有时会说,老吴你这人就是好说话,这来的都是你亲戚啊!他腼腆话不多,总是笑着说:“都是家乡人,应该的”。

退休回到村里,父亲依旧闲不住。谁家有个红白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掌勺。别人帮忙回来都拿着礼物,而他却总是打包一袋剩下的红烧肉,嘴里含着大烟袋杆子,村民们都说他脑袋少跟筋,他总笑呵呵地说:“都不容易,能帮衬就帮衬着点。”这份淳朴与善良,让他在村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有一次,在带孙子吴凡逛商场时,捡到一个钱包,内有10公斤粮票和30元现金,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不少的外来财,而父亲还是及时上交到单位。由此,他受到上级的表彰,并颁发了“拾金不昧”奖状。

那张奖状,是父亲一生的写照,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吴林深知, 它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做好人行好事。

半年后,离开病榻,坐在轮椅上的吴林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怎么是我呢?”这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1998年春,吴林在骑车上班的路上出了车祸,腰椎受损,进了手术室,等待他的是下半生只能靠轮椅行走。

“儿子,我们父子俩都是在军营中摸爬滚打过的硬汉,即便命运让你坐上了轮椅,也不能磨灭你的斗志与热血。”父亲说道,“别怕吃苦,有信心使劲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望着年幼的孩子及日夜操劳的妻子,还有父亲的鼓励,吴林暗暗下定了决心:“虽然双腿瘫痪没有了知觉,但还有强有力的双手,一定为妻儿遮风挡雨,过上幸福生活。”

“俺不怕苦,俺还能干。”难熬的日子里,吴林总是这样安慰着妻子,也想着要做点什么。吴林心灵手巧,以前在家的时候,家用农具及电器坏了都是自己修,于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开起了修车铺和小卖部。

对于坐在轮椅上的吴林来说,修车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双腿瘫痪,扒胎补胎及更换零部件极不方便,他用一根粗绳子套在自己的肩膀上,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系在自行车和电瓶车上,这样可以操作方便些,长年累月下来,他的肩膀和胳膊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绳印。有一次,因为重心前移,吴林连人带轮椅翻倒在要修理的车上,满脸都是血迹。

妻子闻讯赶来,抱起他痛哭起来,心疼地说:“咱不干了。”可吴林没有气馁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有时候村民修车接个链条,换个螺丝,钱递过来又被吴林塞了回去,说:“弯个腰的事儿,慢走啊。”也只有他自己清楚,本来就是腰椎的病,坐着轮椅还弯着腰哪有那么容易。

他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县城。县里知道了这个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的创业者,决定授予他“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这张奖状。

收到奖状的那天,吴林激动得热泪盈眶。

儿子吴凡24岁那年在外地村里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开始,离县城50多公里的车程确实让吴凡有点惊讶,不过他很自豪,因为这是冲在了最前面,冲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面。

“大叔,您放心,这田是大家的命,也是我的命,我来联系施工方解决问题”。吴凡说道。

在村里负责水利管护时,有一次有个大叔给吴凡打电话,很着急,说新修的渠道放水放不到农田,几十亩田没法种水稻。他和村民一起去看现场,通过向上级汇报与施工队联系,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次下队的时候,吴林去了那个大叔家,聊起了水稻收成。大叔说:“今年天旱,有的一亩地少收二百斤,不过当时渠道的问题要是没解决,啥都收不了哦,还得谢谢你小吴”。

“年轻人都是来镀金的,过个年把就走了,你们这些村干部就知道摆着个架子,天天坐那不知道忙什么东西。”刚来村里的时候,老乡都这样说。

为了和老乡打成一片,后来每次下队的时候吴凡都会半开玩笑的说:“老乡,我是来给你汇报工作啊,回答你关于低保评议、收缴医疗保险的一些问题”。

如此一来,他和老乡们也拉近了关系。现在只要村民碰见吴凡也会笑着迎过来:“来来来,小吴,有个事问问你”。走的时候也蛮客气的说:“上次就叫你别走嘛,留下来搞点酒。”

吴凡逢人便说,在村子的一年多,教会了他如何要守得住脚下的土地、对得住身边的人。

儿子真的非常棒,是他的骄傲!吴林每每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张“最美大学生村官”的奖状,上面印着儿子吴凡的名字,心里便涌动着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在这一刻,修车铺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声鸟鸣,甚至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都变得格外有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