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薛伟堂的头像

薛伟堂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4/05
分享

洛阳工业文学新地标

—简评报告文学《长风破浪》

洛阳作家骆自星报告文学作品《长风破浪——一个国企的迭代升级笔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了2004年以来,中信重工这家承载着国家使命与厚重历史的老国企,从濒临破产到浴火重生、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强手之林的改革故事。作为一名2004年便入职中信重工的员工,当我翻阅《长风破浪》一书,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书中所记述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改革的阵痛与蜕变,于我而言,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亲身经历与亲眼见证。在此,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主要从题材内容、结构叙事两大维度,浅谈这部作品在洛阳文学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

从题材与内容来看,《长风破浪》重塑了洛阳工业文学的时代景深。

洛阳,这座既流淌着华夏文明千年血脉,又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铸就辉煌。自“一五”时期起,156项重点工程中有7项落户洛阳,洛矿、一拖、洛轴、洛铜等大型国企拔地而起,构建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也孕育了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工业文学作为洛阳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从萌芽到兴盛的艰辛历程,承载着产业工人的奋斗精神与梦想。但在洛阳文学的“百花园”中,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许多名家名作。但报告文学尤其是工业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却显得相对乏力。一方面多集中于对早期工业建设的回忆与歌颂,缺乏对当代工业变革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叙事方式较为单一。有的以纪实手法,记录工业生产的宏大场景与技术突破;有的则从个体视角出发,讲述工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成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文学创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题材、内容等方面急需新的探索与突破。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信重工从1996年陷入困境,时间长达8年。2004年以来,中信重工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锐意进取,突围突破,最终走出困境,成长为中国工业的一张金质名片。中信重工的发展历程,无洛阳工业崛起的一个缩影,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者骆自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极具时代价值的题材,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将中信重工的发展历程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不仅记录了企业濒临破产时的艰难处境,更详细描绘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实现逆袭的全过程。这一作品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洛阳工业文学的题材宝库,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洛阳工业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工业文学更好地呼应时代发展。同时,通过对中信重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工业企业进行深入挖掘,展现了当代工业变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后续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从结构与叙事来看,《长风破浪》创新了工业文学的书写范式。

随着时代的演进,工业文学创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创作模式在题材创新和叙事手法上逐渐陷入僵局。如何将新时代工业的发展变化以生动、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长风破浪》打破了传统工业文学单一的叙事模式,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使工业文学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叙事结构上,《长风破浪》以时间为主线,清晰地梳理了中信重工的发展脉络。《长风破浪》详细记录了中信重工在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突破,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书中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过程。

《长风破浪》不仅巧妙地融入人物故事与企业决策过程,使整个故事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微观的人性关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在展现企业硬实力的同时,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深入挖掘了企业文化、员工精神等软实力。在描写生产场景和技术攻关过程时,作者注重细节刻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机器的轰鸣、劳动者的汗水和创新的激情。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鲜活形象,他们的奋斗故事构成了中信重工的精神内核,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生动注脚。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使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感染力,让工业文学更具生命力。

这种创新的叙事方式,启发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将企业的发展与时代变革紧密相连,将宏大的工业叙事与细腻的个体情感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让读者在感受企业兴衰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长风破浪》不仅仅是洛阳工业企业的发展记录,更是洛阳工业文学的一座新地标。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企业的奋斗历程,也为洛阳工业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于每一个关心洛阳工业发展、关心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更展现了洛阳工业在新时代的奋进姿态。通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洛阳工业文学的潜力与希望,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工业文学作品涌现,共同推动洛阳文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