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自怀的头像

黄自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4
分享

吊脚楼情思

在当今城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的时代,那充满古朴韵味的吊脚楼已难觅踪影。然而,在大西南家乡的小河之畔,却依旧留存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它们宛如岁月长河中遗落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我深深的情思。

吊脚楼多临河而建,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孕育的奇妙结晶。几根粗大的木棒从河滩稳稳地支撑起,便如神奇的画笔,倚岸勾勒出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屋。楼上是温馨的居所,楼下的“吊脚”则在枯水季节成为家畜的乐园,养猪养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在涨水时节,它们又毅然承受着流水的淹浸,毫无怨言。历经岁月的无数次洗礼,吊脚楼恰似一位坚毅的老者,依旧“岿然不动”;纵然历尽风雨的沧桑,却依旧情韵悠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一般而言,即便河水上涨,也难以淹没到楼上,这是先辈们在建造时精心分析估算的结果,更何况那是“易涨易退”的山溪水呢,就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虽偶尔撒欢,却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也正因如此,这种木质的吊脚楼相较于傣家竹吊楼,更显牢固结实,仿佛是大地之上永恒的守望者。

吊脚楼上的建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木结构,那是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也是对力学原理的生动诠释,如此方能减轻吊脚木柱的承受力。楼中厅室分明,墙面分格,用竹块编夹并糊上泥,再涂上石灰,瞬间便有了一种“蓬荜生辉”的感觉,仿佛简陋的房屋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临河的一侧,多留有花窗,那花窗宛如一双双灵动的眼睛,透过它们,可以尽情眺望窗外如诗如画的风光。有的人家还会在室内挂上几幅山水字画,瞬间让整个吊脚楼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将其摆弄得古朴典雅,宛如一位身着古装的雅士,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与韵味。屋顶则多用青瓦盖成,那一片片青瓦仿佛是岁月的鳞片,记录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屋脊和房檐都经过精心设计,呈现出各种式样,有的如蛟龙昂首,似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有的似凤凰振翅,仿佛要向着天空翱翔,为吊脚楼增添了无限的雅致与情趣。

住在这样的吊脚楼里,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充满了画意诗情。尤其是春冬两季,更是吊脚楼景致的最佳时期,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两幅绝美画卷。

春天,当你临窗眺望,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翠绿,那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象征。习习春风宛如温柔的母亲的手,轻轻拂来,摇曳着对岸的翠竹,仿佛是在与它们共舞;亲吻着滴翠的山峰,似乎在诉说着久别后的思念;触摸着鹅黄的树叶,像是在唤醒它们沉睡的灵魂;盈握着嫩绿的小草,犹如在呵护着一群可爱的孩子。而吊脚楼下,那脉脉的流水潺潺作响,仿佛是在演奏着一曲悠扬的乐章,与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多么幽雅恬静的山村春色图啊!在这幅画卷中,人与自然完美融合,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冬天的早晨,倘若你移步窗前,那静谧的山村之晨便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悄然展现在你的眼前。群山肃立,宛如一群忠诚的卫士,不因冬临而萎缩,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万树傲头,恰似一位位不屈的勇士,不因风寒而弓腰,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极目上游,多有薄雾自谷中缓缓升起,如轻纱一般,至山腰徘徊,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若是有幸遇上下雪,那更是一番绝美的景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让人心生敬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吊脚楼逐渐被豪华的楼房所代替,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然而,它们的确不失为一道岁月留下的瑰丽风景,依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每当我回到家乡,看到那小河边的吊脚楼,心中便涌起一股浓浓的眷恋之情,那是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愿这些吊脚楼能够在岁月的风雨中长久地保存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