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曾经有很多老房子,而我老家的近邻,就有一下。这下老房子就是远近闻名的千秋塝。
千秋塝位于川南纳溪区南部边陲浅丘的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三面环山,树木丰茂,郁郁葱葱,视野十分开阔,风水极佳。
千秋塝是道光年间徐姓地主修建的四合院房舍,起初住一户人家。后来徐姓地主家业兴旺,富甲一方,子孙在这里分居立业。房屋为优质木瓦立柴结构,占地10多亩。上下两个石坝子,厅房左右分别有两个天井,一层厢房和耳房,共五六十间房屋。檐坎、地基、坝子采用坚硬平整的石块铺就。正门上的石刻对联:日月同辉唯有徐氏,光耀祖宗独誉千秋。草体苍遒挥洒,显然为当时当地的书法和雕刻名家所为。
那些大门小门,按当时的风俗习惯制作,非常讲究。一两寸厚的门安放在扎实的门櫈上,开关门没有任何响声。门闩上设有保险杠,人在里面把保险杠闩好,外面的人除非将门破坏,不然无法进入。厅房、厢房、耳房的大小窗户无数,上面的花鸟、图腾、动物、五谷纹路精雕细刻、出神入化,寓意徐氏家族兴旺繁荣、吉祥如意,表达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正门前的坝子里,两个大石狮口含宝珠,神态威猛而又慈祥,仿佛日夜为主人守护家业。
80年代初,千秋塝还住着10户徐姓人家,50多个人。煮饭时,家家户户点燃了柴火,炊烟透过青瓦缝隙,袅袅上升,就像要与蓝天相接。傍晚,鸡鸭呱呱呱叫着回来,好像完成任务似的回到了家,兴奋地跟主人表功。干活回家的人们,被狗远远地跑来迎接,汪汪汪地欢叫着领到家门。
每遇哪家有红白喜事,一下房子的都早早地来送礼和帮忙。外面的客人也来了,鞭炮阵阵,笑声朗朗,大家满面笑容,互致问候,沟通交流。宴桌上,你来我往敬酒后,划拳猜子好不热闹。这其乐融融的场面,一年总要遇上好几次。千秋塝这下大房子成为方圆几公里的坐标,令人称羡,也让人期盼。
一晃30多年过去了,现今的千秋塝早已衰落,面目全非。我每回到老家,经过昔日这座兴盛和雄浑的房屋前,自然要驻足停留。可映入眼帘的是断垣残壁,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有几户早已举家外出打工,长年在外,房子早就坍塌,他们在城镇买了房子,很难再回到这里。有两户把房子拆了,搬出去修建了新房,残存的墙基依稀可见。仍有三户在这里原基修建了房屋,可白色的墙砖上蒙满灰尘,房屋似乎成为摆设,异常冷清。那些做工精细的门窗、木雕、青瓦、石刻,已经毁损、朽烂。坝子里的石板已被抬走,土坝子里长出了七零八落的枯草。好些地方种了蔬菜,破落的墙沿上布满瓜藤。那对镇房之宝——石狮子,已被打烂,成了猪圈屋的墙脚石。
可贵的是还有3个80多岁的老人还坚守在这里,他们虽然步履蹒跚,两眼昏花,耳聋盗听,却愿意经年累月凄苦地生活在这里。他们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感情,充满眷恋,不能割舍。当我稍大声说我是谁,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时,老人总是说,是你啊,你回来了啊,你做得很好,经常回来看父母,孝敬得很。从老人哽咽、断续的话语和干瘪、渴望的表情,我知道他们是多么的无奈和凄凉,就像这早已破烂的老房子。
老房子啊,看来只有存储在中老年人的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