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7
分享

我爱家乡的鱼腥草

鱼腥草,茎和秆都是红色,叶子背面也是红色,只有一面是绿色,向着太阳。这种植物可以说哪里都有,随地生长,只要有土,就可以快速地长出来。可以做药,具有消炎,祛火,散热等功效。猪和鸡,羊都喜欢吃,而且用食盐拌过的鱼腥草喂猪和牛,可以预防瘟疫,流感等病毒对家畜的危害。是家庭养殖,发展畜牧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植物。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美味的野菜,根,茎,叶都是宝贝。根可以用来凉拌,煮稀饭,味道很美。茎和叶可以凉拌,也可以炒着吃,都是一道特别开胃的小菜。

家乡的地里到处都是鱼腥草。每到春天,鱼腥草就会在你不经意间从土里偷偷钻出来,开始是红色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小叶子,后来就拔地而起长出很大一片。

鱼腥草可是家乡人的热爱,是刚刚长芽的小孩子,还是快掉芽的老婆婆,没有谁不喜欢鱼腥草那香,脆而略带点腥味的味道,这也就是它区别于其它植物的典型特征罢?

把扯来的鱼腥草洗干净,加点大蒜煉子,再加点醋和盐,一道美味的食材就做好了。它是那么鲜嫩可口。可好吃了,如果用来当下酒菜,一定能让你多喝几蛊酒。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让我们打猪草,在那个狠不得让土地都能生出金蛋的年代,谁不热爱土地?地里除了庄稼之外,比狗舔得还要光,要想打满背篓猪草谈何容易。因此,鱼腥草成了我的不二人选。偏偏山林里,鱼腥草一长一大片,又嫩又密,无需多用力,一掐一大把,很快一大背篓猪草就装得满满的了。背在背上满是收获,满有成就感。自然没少了妈妈的夸奖。倒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这倒让姐妹们羡慕不已。可以说,我喜欢干农活就是从打鱼腥草那个时候开始的。

至于鱼腥草能吃,是从五岁开始的。那天,我打完猪草到邻居郭大哥家混吃的,郭大哥对我们也很厚道,尽管家里缸都要露底了,还是管了我们一顿饭。那天郭大哥用坛子里的酸水和辣椒给我们做了一盘鱼腥草,没想到,味道是那样好,没几下就吃了过底朝天。于是回家,我也让母亲做了一盘,姐妹们都夸好吃。

在后来的日子,鱼腥草就成了我们桌子上的常备菜。即使妈妈不在,姐姐和哥哥也要为我们拌上一盘。当然每次都吃个底朝天。从此,鱼腥草成了我们的最爱。那时候,每天饿了的时候,鱼腥草成了我们打牙祭的天然食品。中国人食鱼腥草的历史悠久,具体如下:

- 传统药用记载:鱼腥草作为药用植物,最早在东汉《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中品,记载其“生湿地,山谷阴处。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这说明当时人们已对鱼腥草的生长环境和形态有了一定认识。

- 食用历史初现:鱼腥草的食用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期间,曾以鱼腥草充饥,这表明那时鱼腥草就已进入人们的饮食范畴。

- 食用习俗形成: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食用鱼腥草的习俗由来已久。贵州人尤其喜爱鱼腥草,将其作为日常菜肴的重要食材,凉拌鱼腥草、鱼腥草炒腊肉等都是当地的传统名菜。这种食用习俗代代相传,至今仍盛行。

- 现代饮食发展:如今,鱼腥草不仅在传统产区备受喜爱,还逐渐走向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在一些餐厅,鱼腥草被制作成各种精致的菜肴,如鱼腥草拌豆芽、鱼腥草炖排骨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同时,鱼腥草还被加工成饮料、保健品等,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现代饮食中的应用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鱼腥草的价值越来越大,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话各个方面。更加注重养生的人们开始广泛挖掘鱼腥草。鱼腥草的价钱也水涨船高,先后进入超市,饭店,甚至酒店。也是抢手菜。野生的也被大量地采挖。市场上更是卖到十几元到二十几元钱一斤。有的更是被采挖待尽。人们开始种植鱼腥草。可是种植的鱼腥草虽然味味,却总感觉缺少什么。

家乡的鱼腥草是那样的普通,却又是那样的不平凡,它虽柔弱,娇嫩,可它却又是那样坚强,走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叶,不怕风霜雨雪,日晒雨淋,依然能长得茁壮。它默默奉献自己的价值,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人类,却从不抱怨。这不像山区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吗?走在哪里就在哪里安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他们是吃鱼腥草长大的,骨子里自然有一种鱼腥草的精神,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春蚕到死,蜡烛成灰,默默奉献!我要为鱼腥草点赞,更要像具有鱼腥草精神一样的老师点赞。我爱我的老师,更爱家乡的鱼腥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