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3
分享

儿时的清明节

我喜欢过清明节,并牢记着清明这个节日是祭奠祖先的节日。

小的时候,我们都过清明节,而且我总盼望过清明节,因为清明节一到,大伯父和二伯父就会来家里给婆婆上坟。妈妈总会一早起来,收拾碗筷,然后煮一块腊肉。闷在锅里,老远都闻到一股肉香。作为经常吃不到肉的我们可以说趁机打打牙祭,饱饱口福,感受那浓浓的肉香。

父亲会买来几张红纸和几张黄纸,绿纸和白纸以及粉纸。先把它们裁成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左一折,右一折,折成三角形。再沿着底部用剪刀反一剪子,顺一剪子,一直减到顶部剩个小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慢慢翻开,一抖,就剪成了一个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父亲减的清明吊子,蓬松博大,很有美感。再在顶部减个眼,用白线一穿,中间用红纸一箍。一个清明吊子就做好了。随即父亲又剪了很多个。父亲粗糙的手在此时可以说异常灵巧,游刃有余。我偷偷试了几次,没有减成。母亲是绣花的高手,会剪花鸟虫鱼,可减的清明吊子总是没有父亲剪的好看。伯父的清明吊子也是自己剪的,但只有一种颜色。不过是纯白色。有几次,我看见伯父用锉子在白纸上打出一串方孔钱来。

伯父到我家来会等着母亲把腊肉煮到油汪汪的,母亲用刀切上那么一绺,盛在一个小搪瓷碗里。再在提篮里装上香蜡火纸,黄表。把清明吊装在篮子里。再放上几个小酒杯和一壶酒,让伯父提上。我就跟着伯父,屁颠屁颠地去给先人上坟了。

婆婆的坟和幺姑的坟在一片细密的竹林里。我们边走边砍竹子,碰到长竹笋的季节,还会将有的竹笋给掰掉。然后将婆婆坟前的枯枝败叶扒掉。再在坟头上的树枝上挂上清明吊子。把每一个纸片都捋得平平展展的。然后点燃蜡烛插在坟前,又点燃香对着坟头拜了几拜。然后开始烧纸,放上盛肉的碗。让我拿出酒盅斟满酒。有几次我好奇地问“婆婆喜欢喝酒吗?”伯父说:“到阴间的人都喝酒,有酒有肉,过得才幸福”。然后让我给婆婆烧纸,说婆婆会保佑我们的,让我们长得平安,快乐的。我就赶忙磕头。至于婆婆长什么样,我从来没见过。据说在父亲三岁时,婆婆就离开了人世。伯父让我多给死去的婆婆烧纸,他说:“逝去的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也要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不过他们的钱,他们自己挣不来,只能靠我们给他们烧纸。他们也会做买卖。他们要靠这些钱赶赴四月的扬州大会。在会上他们才能买到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我好奇地问:“那衣服能买到吗?”伯父说能。我又问:“帽子,水桶,烟袋呢?”伯父微笑着说:“能”等到火纸熄灭,蜡烛燃完,我们才给另一关坟挂清。当然也是如法炮制。

我问幺姑是怎么死的?伯父叹了口气说:“这就怪当时的积极分子”。伯父抽了一口烟说:“当年陆垂五搞什么“深挖洞,广积粮,要修什么水库,你幺姑那年冬天刚满十八岁,刚刚订婚,结果被派去修水库,身上衣服单薄,她们在窑洞里躲避严寒,结果窑洞塌了,水库也塌了,你幺姑就被塌死在里面了!”,说完满脸泪花。“没人找他们麻烦吗?”我问“当然有”伯父答。邵家那个癫子老头就经常唱顺口溜:“我的女死的苦,不怪段大财,就怪陆垂五”。我们聊着,烧着纸。伯父感叹着人生的无奈。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所有的坟。伯父将所有的嫩竹笋都剥开,装进篮子里,又将遇到的春芽子都掰了下来。

我们回到家,母亲赶紧给伯父端来烟袋,泡上茶,递上一盘南瓜子。让我和伯父聊天,磕瓜子。妈妈则把竹笋和春芽洗干净,然后淖了水。炒了一盘鸡蛋裹香椿和一盘竹笋炒腊肉。又拌了一盘鱼腥草。还炒了一盘淖油菜炒肉。然后端出蒸笼,蒸笼里面全部都是青色的馒头。又端来一碗汤,原来是竹笋炖腊肉,吃起来那叫一个香。馒头蒸得蓬蓬松松的,吃起来软糯糯的。口感非常好,我和伯父一人吃了好几个。我问母亲这馒头是怎么做的?母亲说:“先到田间地头找些馍馍蒿,然后拿回家挨洗干净,淖了水,再和上面粉,苏打,使劲揉搓,直到面揉得像马蜂巢一样就可以放在锅里蒸了,这样做出来的馒头,叫“青蒿馍,可好吃了”

母亲还专门给我和伯父一人切了一块刀头肉,,我们吃得满嘴流油。

随后,伯父找来蔑条给我扎了一个风筝,我跟着伯父去放风筝,我拽着风筝满院跑。母亲则看着我们向我们笑。屋后响起了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如今,我刚刚祭奠完我的母亲,我的伯父,我又想起儿时的清明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