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床头闹钟“滴-滴-滴”的响个不停的时候;公鸡“哥-嘎-哥”的打鸣声叫醒了雨崩村,接着是“汪-汪-汪”的犬吠声,“咚-咚-咚”的鞋跟敲打木楼梯声,还有“叮铛-叮铛”的铃铛声,牦牛和骡马正摇着脖子上的铃铛走向牧场,梅朵家的火炉升起村子里的第一缕炊烟。
当你挤上开往办公室的地铁的时候;扎西口诵经文一手携着女儿,身后的卓玛一手拿着鲜绿的松枝一手拉着儿子,老阿妈抱着柴火步履蹒跚的跟在后面,一家人正前往神瀑朝拜,此时第一缕晨光刚刚洒在的神女峰和五冠峰的山尖上。
当你双手敲击键盘开始处理工作任务的时候;乃农的原始森林里,鸟儿在枝头欢鸣,松鼠从一棵树窜到另一棵,笑农牧场里牧民家银壶里的酥油茶正散发出淡淡的奶香,将军峰脚下的冰湖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宛若遗落在雪山脚下的一块碧玉。
喜欢雪山,也许有理由,也许没有。
老陈说,“我一看见雪山就激动,像是被雪山在召唤。”
朋友先锋,因为一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把工作岗位从北京转移到成都。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骑着单车在陌生的街道上穿行,比如举箸向沸腾的火锅,比如培育的绿植枝繁叶茂,比如耳边响起契合心境的音乐等等。当然,徒步去看雪山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除了偶尔骑行,我似乎不大喜欢运动,老陈的“人生第一次徒步”邀请,成为我们去雨崩徒步之行的最佳理由。
农历十月十二日,这个季节是丽江的淡季,仍然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旅人。
丽江古城稍微有点坡度,从远处看,建筑错落有致,从近及远而行,曲折相通的古巷有移步换景之感。古城里古风古韵的街道,开设着古装摄影、饰品、饮品以及特色美食等各类店铺,吸引不少过往行人的驻足。脚底下的石阶,在无数旅人的脚印打磨下,早就失去棱角,成了古城历史悠久和人气旺盛的最好见证。据出租车司机讲,仅仅丽江古城里就有4000家客栈,每间客栈都住着几个热爱生活的人。
还未到酒吧一条街,远远的就能听到街里面流淌出来的音乐,吸引着来往的旅人。酒吧一条街自然是每个来此旅行的人必去之地。各色的酒吧,各凭才华取着吸引旅人的名字,诸如“一米阳光”、“神话”、“桃花岛”等等。酒吧无一例外,都装着落地大玻璃窗,旅客不必进店就能欣赏到酒吧内部的舞台,观察到店内的各色酒客。如果走累了,挑选一家店进去坐坐,可以要杯酒,也可以选择一杯果汁,以舒服的姿势在这里逗留稍许,或许来丽江的第一个朋友就在此认识了。
凌晨起夜,透过古城客栈落地的大玻璃窗,一轮明月高挂在宝蓝色的天空之上,照亮了客栈的半个屋子。往窗外望去,银色的月光洒在窗前房屋的屋脊上,向远处望去,屋脊高低各异,错落有致,勾勒出一条幽深且安静的老巷。此刻,窗前的我,中天空的明月,以及倾泻而出的月光,洒在古城的屋脊上,这大约是一幅极简的国风画作。第二天说起此景,老陈说这不正是李白静夜思的诗意么。
清晨起来,信步走在古城的街道上,古色古香的小巷中的店铺们多数还没开张,石头砌筑的街道行人甚少,太阳刚刚照在古城房屋屋脊和窗棂上,远处的玉龙雪山静静屹立在古城尽头的天边。
在古城,脚步不宜太快,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是风景,亦是游客。
有一条国道,从西北青海到西南云南,跨越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红河源头,从海拨4000米的高原高寒地带,跨越高山温带、亚热带,最后到达海拔485米的热带西双版纳,这便是国道G214。
从丽江到德钦,先后经过金沙江和怒江两大河流,是国道G214重要的一段。
从丽江古城看玉龙雪山时,或许你有疑问,为啥取名玉龙。从丽江沿着国道G214往香格里拉市前行,看到玉龙雪山的另一面,连绵起伏的玉龙群峰,像一条银龙在山巅盘旋,银白色的鳞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玉龙之名生动贴切。
国道G214会经过“金沙江第一湾”这个地标。从山巅的观景台俯看金沙江,大江北来以180度的弧度绕过山峰后南去,形成状如蛾眉月的江面,这便是“月亮湾”得名的原因。挡住金沙江的山峰如灵龟一样,头伸进金沙江上作吸水状,身后的大山则状如龟甲,隐入群山之中。
跨过金沙江后,国道G214继续在横断山脉的无数群山中穿行,来到澜沧江江畔。澜沧江右岸梅里雪山群峰耸立,左岸则是德钦县的县城,县城背后的G214国道飞来寺段,是梅里雪山最佳的观景台之一。国道两侧的客栈和酒店,停着大巴车和各地车牌的汽车,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者,暂时抛却生活的苟且,静待着天边日照金山的来临。
“看到日照金山可不容易,要看老天爷的心情”,晚上,老陈一边刷着Windy气象信息,一边对我说着话:“目前看来,明早大概率可以看到日照金山”,我们满怀期待。酒店窗外即是梅里雪山,晚上老陈只拉了半边窗帘,特意留了半边观察窗外的天况。夜三更,天空深邃,月色明亮,星光闪烁,半边天空乌云升起,雪山隐于云雾不见踪影,我心想明天日照金山恐难以如愿。早晨,六点过,心念着日照金山已全无睡意,索性起床看天色。有几片乌云浮在雪山半山间,还有几片云半遮半掩的罩着卡瓦格博和神女峰,像给雪山戴上了帽子,几座矮点的山峰露出山尖,看来要看到完美的日照金山不乐观。七点半,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山巅,似乎有魔法一样,风吹着云开始像东边的天际散去,神秘的卡瓦格博慢慢从云层中显现出现,神女峰边上的残云也消失不见,梅里十三峰全部出现到视线之中。抬手看了眼时间,七点四十分,从云遮雾罩,到风起云散,再到日照金山,在短短的一刻钟完成,大自然神秘莫测。
远眺梅里雪山,早晨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山群峰之巅,在湛蓝的天空中勾勒出优美的金线,还未沐浴阳光的山峦则是墨绿色线,脚下的近景则是更暗的墨色,公路像白色的细线缠绕着山峦向下延伸,通向山坳里的县城。远处湛蓝的天,连绵起伏金色的雪山,更矮点的绿色的山峦,以及脚下墨色土地,不同的色域山川构成了梅里雪山日照金山图,山河壮美,尽收眼前。
国道G214,有大江大河,有崇山峻岭,有草原湖泊,亦有人间烟火。山水一程,人间温柔。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这大概是去雨崩徒步最好的理由。
从海拨2100左右的尼农大峡谷,到海拨3050米左右的藏家村落雨崩下村,约14公里路程,爬升1000米高度。起点在澜沧江右岸尼农大峡谷的山腰上,一路盘旋而上的水泥便道就是“尼农-雨崩”徒步路线。便道宽不足2米,不少路段紧临悬崖,崖上并无护栏,自上向下望去,百米高崖令人胆寒,崖低,激流声浪高亢,奔腾不息。这条路线,有原始森林的秘境,有藏家村落的风情,有雪山湖泊的峻美,吸引全国各地的驴友,和不少“老外”远涉重山来此徒步。
万里碧空,阳光温暖,在高原峡谷和茂林穿行,感受不到初冬的寒意,倒是感受到高原峡谷秋色的绚丽。山谷间,有早已掉光了叶子树木,光着枝桠;有林间的枫树根扎在崖边的缝里,叶子金黄灿烂;一泓清溪从谷间巨石流过,坡地上的针叶林郁郁葱葱,沐浴着阳光。便道曲折回转,来到一块平缓的坡地,这里有牧民的牛棚,一头头牦牛在坡地上摇着铃铛,安静的吃着草,偶尔还抬头望着远处的雪山,似乎在分辨时光的流逝,判断返回到夜宿木棚的时间。
徒步路线里,有秘境客栈和小卖部两个补给点。秘境客栈在临峡谷的一侧搭建了一个木屋,四围无窗,环屋设了多个木凳供人休息,这里也是天然的观景台,可以眺望远处的白马雪山和俯瞰脚下的尼农峡谷。来过此地的不少徒步团和驴友们,在木屋的柱子上,用马克笔或者圆珠笔写着不同的话语。梁上则挂各色图案和文字的旗帜,比如:“Malacca hiking team”、“高山玫瑰”、“行走的力量”、“32号发现世界的那一天”等旗帜,想必每面旗帜背后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小卖部则贩卖饮料和零食,过了小卖部后不足两米宽的便道就加宽成3.5左右的车行道了,体力不够的驴友们可乘皮卡车到达雨崩下村。不过,如果选择乘皮卡车,你可能就与野山楂和野沙棘完美错过。
14公里的跋涉结束,或者你已经有点疲惫,不过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会冲淡你的疲劳。昨天还远在山那头的神女峰和五冠峰,离你更近了,咫尺之遥,你甚至都忘记劳累,想走的离雪山再近一些,你甚至会像足球运动员那样,一顿狂奔之后跪倒在雪山脚下,享受这刻的喜悦。天仿佛更蓝了,像梦境里出现过的那种蓝,雨崩河在下雨崩这块平缓的坡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蓝天和雪山倒映在其中,一群鸭子和鹅正在水里游嬉,沐浴着雪水和阳光。寺院的经嶓在风里猎猎生响,树旁边的牛儿似乎已经吃饱了,肚子圆滚滚的,正享受着这午后的太阳,影子拖的老长。远处是雨崩下村各色的客栈,来来往往的驴友们漫无目的在草地上、小湖边、寺院旁和村道上拍着照,聊着天。这个场景可能出现在某个电镜里,或出现在你的想象里,或者出现在你的梦境里,似曾相识,但你真真实实的出现在这个场景里,踩在这柔软的草地上时,你还是会没来由的感动,这大概就是你想要的旅行吧。
你静静地坐在客栈的椅子上,享受着阳光,顺便让疲惫的身体得以恢复,明亮的玻璃窗外面是和你一样的背包客,正注视着窗内侧的你,你们会相视一笑,大概相逢于江湖就是这个感觉。
此刻,不必想过去的往事,不必想未来的不确定性,当下的自由弥足珍贵。
在飞来寺,远眺梅里雪山群峰时,心驰神往。
来到雨崩,匍匐在雪山脚下,仰望这巍巍雪山时,对会愈发热烈的爱这大自然。
神女峰、五冠峰和将军峰及梅里雪山诸峰融水成溪,一路向下纳溪成河,在雨崩下村汇合后形成雨崩河。雨崩河沿尼农大峡谷,曲折奔流,或飞瀑直下奔腾咆哮,或静水深流潺潺欢鸣,在尼农汇入澜沧江,最后汇入南海。
在雨崩村,无法感受4880公里澜沧江的野性与温柔,也无法想象南海的浩瀚广阔。
在雨崩村,能真切嗅到炊烟袅袅中的柴火味,眼里有雪山脚下的牦牛在原野慢悠悠吃着草,耳中有原住民虔诚地口诵经文。
雨崩下村的客栈,每家客栈的窗都面朝雪山,推窗就能看到神女峰和五冠峰两座雪山的雄姿。这里有原始的村落风貌,也有旅行必不可少的客栈、饭馆、咖啡店和酒吧。你可以坐在吧台上,一边欣赏雪域里的藏家村落风情,一边听着音乐同时喝点喜欢的饮品。或者,你可以走进一家餐馆,围在藏式大方台的火锅边上,要上一杯酥油茶,一边烤着火,一边和朋友们聊聊天。
回归自我,是人类最好的放松方式。
站在雨崩上村,回望下村,蓝天映雪山,阳光倾泻洒出,炊烟与薄雾笼罩着山谷里的村落,色彩绚丽的彩林,五色经嶓在风中微微摆动,安祥的村落,像隐世的“桃源”,让人不忍心去打扰。
从雨崩上村向笑农牧场出发,再至将军峰脚下的冰湖,约9公里路程,从海拨3050米拨升至海拨3900米。
在原始森林穿行,时不时遇见倒下的树干横在林间,吸引着不少驴友们或躺、或坐、或卧,与之合影。阳光穿过树梢洒在身上,脚踩在软软的落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似乎是森林在和你对话。过了密林,跨过雪水涓流的小溪,离将军峰更近了,你可能会按捺不住性子,不由的加快脚步。
笑农牧场是山谷之中的一块平缓的坡地,也是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1号营地,联合登山队试图从这里登上梅山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最后17名队员全部遇难。笑农牧场的牦牛,在林间摇着铃铛,自顾自地吃着草,牧场的木屋里有饮料、方便面和简餐,供驴友们补充能量。
将军峰就在咫尺之遥,脚下是前人从野草和乱石间劈开的小路,登山杖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让你保持稳定的同时可以爬升,翻过崎岖难行的徒坡之后,一汪宛如绿宝石的湖面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便是“冰湖”。湖的四围,有不少驴友们以各种姿势与雪山冰湖合影,暖阳洒在这片土地上。这里并没有初冬的寒冷,连眼前的雪山闪着光芒,未能让你有一丝寒意,反而显得更耀眼纯洁。
雪山屹立不动,在这里守候亿年,你千里跋涉,来看雪山,你的一眼便看见了亿年沧桑的雪山。
“咱们应该晚上来这里,皎洁的月光下,漂亮的仙女们会在这里沐浴”。
“到时,你牵好牛,不要让牛叫唤,我去偷仙女的衣服,成功之后,后世神话传说会有咱们的名字”。
“为什么要牵牛?”
“我们是在放牛,顺手拣了件衣服罢了。”
旅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坐标,但旅行的意义不是到这个坐标看一看,更多的意义是在路上,享受路上的蓝天阳光,风物野味,以及享受每个结伴同行的人,感受陌生的善意。
从冰湖返回雨崩的途中,有一片沙棘林。沙棘树长的慢,从树干的粗细程度来看,这片沙棘林存在了有百年甚至几百年之久,橙黄的果实挂在枝上,鲜有人识,摘一颗放到嘴中,汁液浓郁,果酸生津,多吃几颗,极为解渴。少年时,我和伙伴彪彪曾采摘过村里种植的沙棘,在陕北沙棘有另一个名字“酸刺”,把酸刺果的汁液挤向黄土,酸得黄土都冒泡泡。从少年时采摘沙棘到这次遇见沙棘,快有三十年了,从黄土高原到云贵高原,跨越山川和时空,沙棘的记忆在此复活。我兴奋的录了一段视频给彪彪,让他猜猜这是什么物种,他却以为我回村里摘了“酸刺”,故意引他眼馋。
沙棘林过后,不远就是雨崩上村,远远的就看见几户人家,其中一家院边上的苹果在夕照下格外诱人,院前靠路旁还有一颗海棠,枝上正挂着红红的海棠果。当地藏族大姐格外热心,用棍子压低海棠果,方便我们采摘海棠果品尝滋味。“这个果实平时吃是涩的,你们吃那些皮微微皱了的果子,这些果子霜打过的,味道好一点”,藏族大姐给我们介绍她的经验。在我的记忆中,村子的山崖上长着很多野生的杜梨树,外公讲这是苹果树的祖树,可以用来嫁接成苹果树,每年冬天第一场雪下过之后,我和弟弟就会冒着寒冷去采摘这“杜梨”的果实,没经过霜冻的杜梨果生涩难吃,不过一经霜冻之后,果实不像平时那样饱满,皮有微皱,但味道沙沙的,带着微微的果味,是少年时冬日里少有的零食。吃着皱了皮的海棠果,少年时冬天采摘杜梨的记忆复活。数千里之遥的两个高原,相似的物种,相似的生活经验,像是穿越时空。
往事如烟,“终不似,少年游”。我们无法重回少年,但每每我们焦虑烦恼时,记忆这条长河里以及我们少年时的自己,便会治愈我们、滋养我们。
雨崩是藏语“经书”的意思,雨崩下村往乃农牧场方向前行不远,就是当地知名的圣地“神瀑”,相传藏传佛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士在此修行,并收伏了卡瓦格博山神。
梅里雪山位列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神瀑之水来自梅山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据说沐浴神瀑能够洗涤心灵净化罪孽,吸引着藏民们不辞辛劳来此朝拜。
清早七点过点,阳光刚洒到神女峰的山尖上,住在雨崩下村的藏民们就启程前往神瀑。比他们更早的一批藏民,直接从德钦县城赶车到尼农村,从尼农大峡谷直接向神瀑前进。朝拜人群中,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有年轻的藏族妹子小伙,也有年长的阿爸阿妈。有的藏民们还会带着鲜绿的松柏树和硬木柴火,这是预备举行“煨桑”仪式的材料。
穿过原始的红豆杉林,先到达乃农牧场,随后便是神瀑。一路,密林穿行,河谷两侧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和不同色彩组成的经嶓,还有时不时牦牛脖子上的铃铛声,让徒步轻松不少。路上你可以放空自己,你可以是山间的一棵树,你可以是天边的一朵云,你可以是“ 咕噜-咕噜”向前的一股清溪。你的脚步或慢或快,你的呼吸或缓或急,雪山就在那里等着你。
湛蓝湛蓝的天空,挺拨险峻的神女峰和五冠峰,寒芒微露的冰川;天降的飞瀑,飘动的五色经嶓,清澈的眼神和真挚的脸;广袤的天地,高耸险峻的峡谷,安静吃草的牦牛,这些都在这方天地里交汇融合,构成这个神秘的地方。什么也不必做,只需躺在草地或者原木上,任阳光暖着,任带着雪山、原野和森林味道的风拂着。
下午两点,在乃农牧场的补给点的木屋,藏族姑娘扎拉姆和她俩个朋友,她仨早上从县城出发,刚朝拜完神瀑,在木桌上吃着零食,木屋外面的阳光刚刚洒在她们身上,她们正愉悦的聊着天,透着天然的松驰感,你远远的看着,亦会被她们感染。
从尼农大峡谷到雨崩村,遇见不同的驴友们。
有举着“山水一程”旗帜的驴友会、有自称“虚度时光”的驴友会。有已经把机票订了还未向老板请假的鹏城妹子;有下山一路小跑的广西妹子;有“绝望坡”敏捷攀登的江苏大长腿;有一边吸氧克服高反一边向海拨3900米奋力攀登的江苏小伙;有只身入雨崩的重庆巴南“独行侠”;有已计划好攀登雪山并在公路上健步如飞的湘妹子;有来自哈尔滨的70岁老大姐;有把“向死而生”作为生活态度的宜昌老大哥;有喜欢诗词的老大哥,他在路上分享了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和《虞美人·听雨》,还遇见了对万事万物充满兴趣鲜大姐,她和我品尝沙棘果和海棠果,她带的随手拍还拍了一段我和驴友采摘沙棘果的视频。
在雨崩下村的国际青旅,遇见哈尔滨七十岁的老大姐时,老陈和我都有所触动,热爱超越一切。
虔诚礼佛是一种信仰,热爱山水亦是一种信仰。
驴友们说,户外徒步是一种平等的体验,这里不区分身份和地位。无论你是职场的精英高管,还是已经身居高位的官员,亦或是涉世未深的小趴菜,每个人都会在这里迈出每一步。大自然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和地位而减轻攀登的难度,当你走不动时,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坚持和体能,一步一步向前。
行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无俱风雨。
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无俱漫长。
献给自己的第一次徒步之旅,献给所有的驴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