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惠龙的头像

惠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4
分享

二伯父

二伯父出生在甘肃黄河边的一个乡村,年轻时眉清目秀、四方脸,长得一表人才。在那个年代,他没接受过太多教育,却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性格,努力生活。二伯父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同时他还是个手艺精湛的铁匠,尤其擅长制作刀子。他常戴着一顶白帽子,身着中山装,气质独特。

她出生在解放前,那时候,爷爷是个铁匠,熟读经文,对阿语了解比较深,有很高的经学知识。她自小在家学会铁匠,他跟随父母去地里干活,她上了几年学就辍学了,在家学铁匠和干活。后来解放了,大家都迎接新生活。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集体劳作制度,二伯父每日都去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换一些口粮。他为人本分老实,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实在人。那时,爷爷奶奶健在,然而爷爷由于对宗教很痴迷,经学知识渊博,收藏了很多经文。在特殊时期遭受批斗,让他交出经文,但是他拒绝交出经文。在批斗中打断了他的腿子,腿部行动极为不便,无法再下地干活。在兄弟尚未分家的日子里,大伯父被分配到遥远的新疆,十几年才难得回来一次,他读书的弟弟又忙于学业,无法分担家中劳务,于是二伯父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主要是去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由于对于个体经济限制,他们不再开铁匠铺,就去生产队里干活,挣一点工分,换的一些口粮。

后来,兄弟几人分家,二伯父自己动手打造了庄窠,从此开始独立生活。他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娶了一个贤惠妻子。他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努力经营着生活。解放前,

爷爷对宗教极为热爱,不仅学会了一些阿拉伯语,还擅长朗诵经文,在当地宗教领域称得上是知识渊博,受到村民的爱戴。受到爷爷影响,二伯父也跟着学习经文,逐渐掌握了一些经文的朗诵知识。那时他们就到生产队里集体劳动挣工分,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口粮。穿的补丁衣服,吃得都是杂面馍馍,还有一些洋芋,玉米面。他们劳动力很大,一年里很少吃到肉。

到了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包产到户了,大家粮食产量增加了,他们家丰收了,粮食堆满了院子,他们都很高兴。二伯父也积极投身到新的生活浪潮中。他也可以打铁做刀子了,他拉风匣,烧起火,把铁放火中,等待铁软化了,就捶打铁,打出刀胚,做好刀子,他就等待上门收购,或者去附近集市上出售。

他开始尝试出门挣钱,前往甘南等地打工。每次从甘南回来,他总会给弟弟家带一个羊肚子,分享自己在外的收获。平日里,他留着胡子,身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头戴白色礼拜帽,颇具几分独特的气质。打铁的手艺他也没有放下,打好的腰刀,他会拿到集市上去卖,或者等着有人上门收购,一把能卖十几元钱。后来,他又瞅准商机,前往甘南和青海贩运春草,凭借着这份营生,挣了些钱,回村后便盖起了瓦房,改善了家里的居住条件。

他有四个子女,个个都很精干,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二伯父更加勤奋地经商。青海、甘南等地都留下了他贩运春草和打工的足迹。虽然他文化程度有限,但头脑灵活,不仅打铁手艺精湛,生意经也念得很出色,一家人的生活愈发富足。农忙时节,他在田间辛勤劳作,精心照料庄稼;农闲时,他便外出闯荡,或是做生意,或是继续贩运春草。家里还饲养了牛羊,时不时拿到集市上售卖,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在村里,二伯父很有威信,在宗教方面也颇有威望。他对宗教教义有着深入的理解,诵读经文的能力很强,每逢村里有念经活动,他必定会积极参与,深受村民们的敬重。

时光流转,儿女们渐渐长大成人,各自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负担也随之减轻。孩子们懂事孝顺,主动承担家务,二伯父的生活也轻松了许多。生活好了,土地增产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随着子女长大,他们也开始分担家庭责任,他的负担减轻了很多。他们家就把土地包给他人,他们自己不去地里干活。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甜,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他偶尔还去青海贩运虫草,增加家庭收入,用来改善生活。虽然他也老了,但是在村里他还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他穿中山装,留着大胡子,头戴礼拜帽,每天去寺里。有着穆斯林的打扮与风度,看起来很有风度,显得慈眉善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七十岁时突然患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起初,他来到河州的弟弟家,当时他脸色蜡黄,整个人显得十分虚弱,目光黯淡无神,侄子们看他觉得眼神很无力。随后,他接到被在河州上班儿子的家中。由于病情严重,很快又被转到医院。在病房里,他脸色苍白如纸,呼吸急促且困难,嘴里插着氧气管,只能依靠输液维持生命。经诊断,他患上了肺炎。他气若游丝,呼吸困难。每一次呼吸都很吃力,他吃力的望着来看望他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偶尔睁开一下眼睛,还要很努力才能睁开。

亲朋好友纷纷赶到医院探望,只见他呼吸微弱,在输液,嘴里还插有氧气管。每一次吸气都显得极为吃力,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即便如此,二伯父还不忘关心来看望的侄子们,他无力的说:“你们上班去吧,单位要是忙,就别在这守着了。”

大家还以为他会治好这个病,不是大病,希望他更会好起来。但是,第二天,噩耗传来,二伯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大家悲痛万分,都流出了泪水。纷纷回到老家,参加他的葬礼。在葬礼上,子女们为他诵读经文,送他最后一程。众人神情肃穆,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村里的群众都戴着白帽子来参加他的诵经活动。村民心情沉重而严肃,表现的都很沉默,也很伤心,村民都来送他最后一程。

如今,二伯父已经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每当回忆起他,那份亲切与和蔼仿佛就在眼前。他平凡的一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没有大起大落。他只是一个铁匠兼农民,还养牛养羊。改革开放后他也成了商人,做虫草买卖。

  虽然他无常了,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难以忘记。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活得比较长,有的人活得比较短。这个世界大家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短暂的居所。虽然他离去了,大家都很想念他。别了二伯父,愿您在后世里进入天堂。不仅是我们怀念您,还有你的女儿和乡亲们都怀念您,忘不了您的音容笑貌,忘不了您和蔼可亲的面孔。大家为您念经祈祷,愿您在后世里进入天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