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举的头像

马举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1/09
分享

采访风波

                  采访风波

                           马举

一眯瞪眼儿的功夫,雨就来了。先是斜风细雨,不大会儿,就变得密密如织。小山村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远山也和大块的浓云粘合在一起。

此时是正午时分,老师和学生都回家吃饭了,山村小学里空荡荡的,雨点拍打树叶、房瓦的声音分外清晰。

耿存老师坐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沙沙的夏雨发呆。他身体削瘦,脸庞虽然方正,但两腮无肉,唯独一双双眼叠皮的大眼睛显出一股精气神来。

耿存教一年级语文,这是掰“蛤蟆嘴”的差事,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儿头脑里一片空白,骄纵顽劣,不通世事,教起来费劲不说,有了错还不能批评,轻了他又哭又闹,重了家长会找到学校。所以老师们都不愿意教一年级的课,特别不愿意当班主任。校长找耿存谈话的时候,耿存刚和邻村的茉莉谈恋爱,正浸泡在甜蜜的爱情之中,对于校长提出让他教一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的要求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出任一年级班主任之后,耿存才发现被校长给忽悠了,那一番夸赞他有能力、有耐心、责任心强的话纯粹是放屁。他被这些顽童们搞得手忙脚乱,头昏脑胀。好在茉莉每天晚上都和他约会,茉莉的柔情蜜意总能将他的烦恼赶到九霄云外。

耿存家是山村里最穷的一家,住在山坡上的一座石头垒成的房子里,屋子里除了床和柜子,连一样能拿出门去的东西都没有。

爹在他5岁的时候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剩下孤儿寡母苦度岁月。为了将耿存抚养成人,不让他受委屈,娘一直未再嫁,并且不管日子再苦,也坚持让儿子上学。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耿存从小就吃苦耐劳,乖巧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学期总能捧回家一张印着鲜红五角星的奖状。娘每当看到奖状,黝黑粗糙的脸上总会浮起灿烂的笑容,一直到眼睛里笑出了泪花儿。

耿存没有辜负娘的期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师范学校。去县城报到的那天,乡亲们三块五块、十块八块都来给他凑学费,耿存含着眼泪,端端正正地给大家磕了三个头,怀揣着学费和乡亲们的一片心意踏上了求学之路。

耿存是个有良心的人,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师范毕业时,他放弃了留在县城小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村里的小学,他要在山村里燃烧自己,为村里培养人才,以此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耿存是山村小学里最勤奋的老师,每天早来晚回,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教学,深得学生们的爱戴。

本来,耿存教四年级语文和两门副课,他教的这几门课都是全乡的优质课,每次评比都获奖。可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忽然患下重病无法上班,其他班级的老师都不愿意接替,无奈之下,校长只好把这个担子压在了耿存肩上。

今天,耿存在办公室里临窗看雨发呆并不是因为校长忽悠了他。虽然一年级学生难管难教,耿存还是有信心教好的。他之所以望雨发呆,是因为临近放学时校长通知了他一件事。

当时,他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校长来到他的办公室。

“耿存,乡中心校刚才给我打来电话说,明天市报社的记者要来采访你!”

校长开门见山。

“采访我?我一个教一年级的小学老师有啥可采访的!”

耿存看了一眼校长继续批改作业。

“你重视一下好不好?咱学校自建校以来你可是第一个被采访的,这关乎到学校的名誉!”

校长有些急了。

耿存停下手中的笔,站起来问:“那记者准备采访啥内容?”

校长说:“你教的一年级在全县都出了名,是县教育局推荐的,肯定是采访你的教学经验!”

耿存笑了笑说:“这有啥经验呀,只要用心教,谁都能教好。”

校长拍拍他的肩膀叮嘱他:“好好准备一下,明天别掉链子!”

自校长离开他的办公室后,耿存就有点心神不宁。

耿存是个不事张扬的人,他不想出风头,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他不知道明天的采访会给他带来什么,因此有些心烦意乱。

傍晚时分,雨停了,被雨水洗礼后的山村小学分外整洁干净,连高高耸立的五星红旗都显得格外鲜艳。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涌出教室。耿存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校门,他今天不加班,他和茉莉有约,他要把记者采访的事情告诉她。

还是老地方——村外的小溪旁。

茉莉已经等在那里。她面庞白皙,眉眼清秀,白色的长裙,看一眼便让人心神荡漾。耿存和茉莉的目光一相遇,愉悦感便流遍全身。

“茉莉,给你说个事儿,明天市里报社的记者要来采访我,弄不好我得上报纸!”

耿存拉住茉莉的手说。

“这是好事儿啊!这下你要出名啦!”

茉莉惊喜道。

耿存嗫嚅地说:“可是,我不想出名......”

茉莉娇嗔地摇晃着他的手说:“哎呀——这好事儿别人想都想不到呢!高兴点儿!”

耿存看着娇俏的恋人,心花怒放,忧虑霎时间烟消云散。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一辆黑色的轿车开到山村小学门口。校长早早地迎候在那里,见车停下,慌忙过去拉开车门。车里下来两男一女。高个的40多岁精瘦男子校长认识,是乡中心校副校长张攀。另一个矮胖、秃顶的中年人校长不认识。还有一个戴着近视镜、长发垂肩、时尚靓丽的年轻女孩,她背着一个帆布包,气质不凡。虽然也不认识,校长猜得到她就是市里报社的记者。

“张校长,欢迎你们到来!”

头发已经花白的校长紧走两步握住张攀的手热情地说。

张攀和校长紧紧握了下手,眉开眼笑地说:“孙校长,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县教育局的潘副局长!这位美丽的女士是市报的领导,王记者!”

校长分别和两人热烈地握手,把他们迎进学校的会议室内。

会议室简陋寒酸,中间放了四张长条课桌,四周放了几把椅子。桌子上放在一个茶盘,上面有一个暖水瓶和六个玻璃杯。校长让三人坐下,给每个人都倒了杯开水。

“领导,你们一路赶到学校辛苦了!要不休息一下再开始采访?”

校长征求大家的意见。

女记者没等两人说话开口道:“时间关系,还是先采访吧!”

张攀满脸堆笑说:“听王记者的!”

说完示意校长去将耿存叫来。女记者站起身来说:“带我去耿存班看看吧!”

校长将她带到耿存的班级门前,她冲校长摆摆手,不让他惊动耿存,悄悄在窗外静听。

正在专心讲课的耿存没发现窗外有人,依然讲得眉飞色舞,不时将孩子们逗得“咯咯”大笑。

女记者让校长先回会议室,自己在窗外一直听到下课,由不住频频点头,竖起大拇指。

待耿存收拾好教案走出教室,女记者才迎过去伸出手说:“耿老师您好!我是记者王倩,很高兴能采访您!”

耿存面对眼前的美女愣怔了一下,但马上回过神来,热情地握住她的手说:“欢迎您王记者!”

王倩征询道:“去您的办公室聊聊吧?”

“好的好的!”

耿存带着王倩往办公室走去。

    这是一间大办公室,六名教师在这里办公。见耿存和一名美女进来,早得到学校通知的老师们识趣地和他们打个招呼离去。

耿存让记者坐下,不好意思地说:“条件简陋,多担待啊!”

开朗活泼的王倩笑道:“没事,比你们这还简陋的地方我去多了!”

采访在闲谈中愉快地开始了。面对美丽、随和、健谈的女记者,耿存紧张的情绪渐渐消除,毫无保留地向她敞开了心扉。

耿存的人生经历、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理念很快采访完毕,当耿存以为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女记者话锋一转问道:“耿老师,你们学校总共有多少学生?”

耿存想了想说:“大概160多个吧。”

王倩不动声色地问:“我来时在中心校查了名册,你们学校是220个学生呀?”

耿存没有多想,随口道:“虚报的,全县很多学校都这样!”

“好的,谢谢你耿老师!”

王倩致谢,结束了此次采访。

校长要带领王倩一行去集镇上的饭店吃饭,被婉拒。望着缓缓离去的轿车,校长问耿存:“采访的咋样,你没说错啥吧?”

耿存说:“没有,我们聊的很愉快!”


两天之后,市报以《耿存:给山里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为题,将耿存的事迹刊登在教育版上。多年来,山村小学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而且文章里都是溢美之词,这在全县的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耿存成了新闻人物,山村小学也出了名,校长将报纸上的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笑眯了眼。为了表达他的自豪喜悦之情,他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在扩音器前将报道的内容亲自读了一遍,对耿存大加赞扬,并给耿存发了1000块钱的奖金。

原来耿存在学校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虽然他的教学成绩很优秀,但他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同事们平常都和他交往不多,甚至有点孤立他的意味。他的事迹上了市报后,特别是校长在大会上对他表彰后,同事们开始主动接近他,出乎意料的热情,弄得耿存一时难以适应。

这天上午,一年来不了几次的村支书竟来到了学校,手里拿着那份刊登着耿存事迹的报纸,看见他老远就笑哈哈地打招呼:“耿存,过来过来,你这回可露脸了,给咱村里争光了!”

支书是乡里有名的老革命了,乡长书记都敬他三分,在村里威望极高,说一不二。耿存自小看见他就心里发怵,从来不敢面对他。这次他竟主动找他说话,他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受宠若惊。

“书记,都是记者瞎写的,我没有做啥!”

耿存来到支书跟前,谦虚地说。

“哈哈哈,你教的不错!你这也算村里的功臣了,回头给你娘弄个低保!”

支书满面春风,说完笑着往校长办公室走去。

耿存望着支书的背影,恍如梦中。

又过了两天,乡中心校校长带领全乡的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来到山村小学学习。中心校长和一同来的教师们像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耿存介绍教学经验。耿存不愿意做这些出头露面的事儿,可是情势逼人,一切已经由不得他了。好在茉莉随时给他鼓气加油,让他的心稍稍安稳了些。

这天上午,耿存正在上课,校长急匆匆地来到教室,急切地对他说:“先让学生上自习,县教育局长来了!”

耿存挠挠头说:“领导来了您接待,我一个教师过去咋合适。”

校长急道:“别废话了,跟我走,局长提名要见你!”

耿存惶恐地跟随校长来到他的办公室,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额宽嘴阔的中年人背着手在走动,乡中心校长等人陪在一旁。

“局长,耿存老师来了!”

校长谦卑地说。

局长打量一眼瘦弱的耿存,伸出手来说:“耿老师,报纸我看了,你干得不错啊!”

耿存紧紧握住局长的手,额头和手心里似乎在津津出汗:

“局长过奖了,我就是干了我应该干的,没啥可宣扬的!”

“哎——扎根基层不容易呀,能把山里的孩子教成尖子生,你有两把刷子!”

局长松开耿存的手,夸赞他。然后又转脸对乡中心校长说:

“这是你们乡教育界的好苗子,要好好培养啊!”

中心校长连连点头称是。

随后,局长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校园和教室,慨然道:“你们的教室和教学设施都老化了,太艰苦了。局里会考虑你们的实际情况的!”

校长赶紧致谢:“谢谢局长体恤下情,山村的孩子们真的太苦了!”

针对山村小学的改造问题,局长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并对乡中心校长作了具体指示。之后,一干人等离去。

好运到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

局长接见了耿存之后没几天,乡中心校专门派人到山村小学考察耿存,并明确提出,要对其进行提拔。考察的人走后,校长把耿存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小耿啊,再过两个月我就退休了。告诉你吧,乡中心校的意思是让你接任校长。我看好你,好好干!”

耿存为难地说:“校长,我教学还行,哪是当校长的料啊!”

校长拍拍他的肩旁说:“说你行你就行!小耿啊,你就等着上任吧!”

接下来的日子,耿存一直处在幸福之中。对象温柔可爱、漂亮懂事,事业蒸蒸日上,马上就要鱼跃龙门。他感到日子从没有过的美好。

一个半月之后的一天下午,耿存没课,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校长怒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他把手里拿着的一份报纸“啪”地拍在办公桌上,脸色铁青地说:“看看,你干的好事!”

耿存被训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疑惑地打开报纸,一条标题非常醒目的新闻映入眼帘:《某县学校乱象: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补贴资金》。校长用手指指点着报纸的中间说:“看这里!”

耿存跳过两段,只见文中写道:山村小学的耿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160多名学生。而记者在乡中心校的名册上发现山村小学上报人数为220名,记者问及原因时,耿老师说:“虚报的,全县很多学校都这样!”

......

看到这里,耿存的脑袋嗡地一声,感觉眼前金星直冒。

“耿存呀,当时我一再安排你不要胡说,你却在记者面前信口开河,你闯下大祸了!”

校长扔下这句话转身离去,留下呆若木鸡的耿存。

第二天上午,村支书手里拎着报纸迈着八字步来到山村小学,直接来到一年级的教室门口,冲正在上课的耿存说:“耿存,你出来!”

耿存一看是支书,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他忙放下手里的课本,出门来到支书面前,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低下头。

“耿存,我前一段还夸你呢,没想到你竟然对记者胡说八道!看看,看看,上报了,咱村的名誉毁了!你娘的低保这辈子都别想了!”

支书气呼呼地说完,将报纸甩给耿存,迈着八字步离去。

接下来,乡中心校派人来到学校,调查了解耿存接受采访的细节,临走时隐晦地表示,不会对他再作提拔重用。

学校里的同事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对耿存敬而远之,孤立冷漠。

校长退休那天和耿存进行了一次长谈。校长说,山村里的孩子上学苦,仅山村小学就有十几个特困学生。“学校里虚报人数套取的这点补贴,都救济这些特困学生了。这帐目会计都记着呢!”

耿存震惊,无言以对。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事儿,大家都认为耿存是村里的罪人,特别是那十几个特困学生家长,见到他便冷嘲热讽,甚至侮辱谩骂。

耿存承受不了压力,心理几近崩溃,只好请假在家修养。尽管茉莉经常陪在他的身旁,但他的脑海里仍然一团乱麻,他想不明白,自己接受记者采访是对还是错,自己说的那些话是善良还是罪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