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良的头像

马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5/20
分享

梦中,道士王圆箓给我说了几件事

——马良宝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纪录片《敦煌》,萌生了要去敦煌的愿望,久难成行但又终成此行。首站便去了莫高窟,临了,却有一种莫名的失望袭上心头,简直恨透了这个王道士,他倒卖经书、损毁塑像、破坏壁画等云云罪状……同行者也对这位据说是来自湖北的王道士恨得咬牙切齿,经过道士塔旁时,更不免指指点点,站在塔前咒骂一番。

对于王道士,评价他的资料如出一辙,千夫所指。唯独雒、陈二君,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雒青之《百年敦煌》开篇即为王道士“翻案”,罗列大量史实和事实,通过实证和有理有据的考据,甚至采用一系列反诘式的灵魂拷问和悖论来为王道士正名,言之凿凿,入情入理,不得不叫人感怀唏嘘。陈华的《敦煌道士》更是以史实加想象的小说题材,在平凡中见真知,将一个20世纪晚清治下的中国小民的命运描写的一览无余。

王道士,一个无业流民历经磨难,终得一方不凡的栖身之地,假若他在中国大地任意哪个不起眼的道观、寺庙,或许,我们是不会知道世间还有王道士这号人。他是一个可怜的糊涂之人,又是一个善良的可恶之人,他身上激荡着一种伟大的信仰精神,又充满着流里流气的市井做派,也还残存着中国人固有的一身正气,他有着关中秦人的质朴,也有着湖北人骨子里的精明。总之,陈华将他写成了一个完全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爱有恨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工作之缘,常出入莫高窟,每当走过道士塔旁,五味杂陈,多少回想为他写点什么,终觉无从下手。那日,再次途径道士塔,多少回了,我也是第一次字斟句酌看完了道士法真的墓志铭。回来的那几个夜晚,我思绪飘飞,这个众说纷云的道士也若知我一般,几次走入我的梦境,几次对我欲言又止……终却又娓娓道出,呓语成梦!

一、举家迁徙沦他乡  家道不幸景凄凉

世人唤我王阿菩,四乡六隅少有人知我真名,我本名王圆禄,后因参加“工作”,以示道法高深,便改名王圆箓。我祖上是湖北黄州府治下的麻城人,太平天国战乱致使皖南及我的家乡麻城瘟疫横行、饥民流窜。也就在那时,父母携全家被迫西逃远走他乡,于陕南大山深处的砖坪北河坊安家落户,我便在那里出生成长。记忆中,母亲总是起早贪黑,蹒跚遍步于山野之中,为全家人找吃食,每天看着母亲外出归来,那熟悉的身影和让人充满期待的背篓,一股猴急麻抓的狂饿便再也收览不住了。到现在,每每想起南宫山上鲜香的山菇和不知名的山野菜,那些个滋味不同的野味咥起来,那才叫一个受活。

我对父亲是没什么印象的,听母亲和村里人说,父亲叫人抓了壮丁,也不知是被谁抓了壮丁。总之,每当母亲提起这桩桩件件关于父亲的事,总是以泪洗面,惶恐不安。母亲还说,“当兵的吃皇粮,领俸禄,日子自是不赖,任谁也别再提起他了。”可是,过不了多久,母亲又会一次又一次的提到父亲,故事总是同样的结局,没有一点新意,临了也不忘在嘱咐一遍。每当饥饿难捱时,我便渴望能见到一些当兵吃皇粮的,渴望父亲能够带些吃食回来,也曾睡里梦里幻想,为啥自己还不被人抓了壮丁,为啥不能像父亲一样“吃皇粮”,“领俸禄”。

天不怜人,终是无奈。小时候,食不果腹的饥饿与困顿没有一天不折磨着全家人。后来,长大些了,听邻里的婶子讲起我两个哥哥,他们在我还未记事之前,就因饥饿成病,早早夭折,小妹在我十一岁那年,也因误食毒蘑菇而一命呜呼。家庭的种种变故和积年累月的饥饿,我患上了严重的胃肠阻隔症,终年腹痛消瘦,后来,不缺吃了却也免不了病痛折磨,直至作古了,这才免却了这终生的苦楚。二十三岁那年,周身十病九痛的母亲,刚过不惑之年,却终于没能扛过死神的无情熬煎,撒手人寰,含恨九泉。我在号天扣地的悲恸之中,变卖了家中寥寥可数田产,料理完了她老人家的后事。至此,家人离世,四目无亲,身无所依的我,一时竟不知何去何从……

二、孤身千里求生难   命运转圜谢苍天

晚清的天空,随着鸦片战争的连续败北而变得更加阴云不散,蕞尔之国群起瓜分,杆杆烟枪使我泱泱国人心志被蛊,形骸尽枯,内忧外患。奈何关东之大,竟无我存生之处,听一路逃亡的难民说,口子外的新疆沃野千里,是个安身的好去处,我想,“精钩子断狼,还能把人吃上,”打定了注意,那便是我要去的地方。求生的欲望让我背起行囊挤进难民群中,一路向西,听着流民吹着对口外的无限憧憬,心总算放到了康子里④。难民群翻越关山,涉过黄河,大家都翘首盼望着能够早日到达那片所谓的口外江南。只是这一路沿途乞讨,一日不如一日,人烟逐渐稀少,难民所过之处就像遭了蝗灾一般,不见半点绿色。当皑皑雪山泛着凄凉之光,四下荒无人烟之时,一种莫名的心慌和恐惧填满了我的心头,心心念念的口外幸福生活似乎逐渐远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七月的一天,雪山脚下,远处的城墙依稀可见,流民们兴奋的叫了起来,人群中有人喊道,“口外到了!口外到了!”我的心循着远处的城墙和流民的聒噪之音,七上八下一顿狂奔乱跳,蜂拥的人群在一阵兴奋中冲进了城。眼前高大的钟鼓楼映衬着远处巍峨的雪山,流民们惊呼不已,与前一阵的荒无人烟相比,这里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昔日的流民们自顾不暇,四散窜开,各自找寻出路去了。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武帝御赐美酒,将士大破匈奴的酒泉肃州城。

虽不知口外有无生机,一路的艰辛与不易,我怂了,我便认定了这雪山下的小城,一步也不想再往西求生了。这里至少没有几天都水米不打牙的风险,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但也免了一路逃荒下去九死一生的厄运,也算给死去的先人一个交代,剩了我老王家一脉香火。憧憬着往后的生计,一阵困意席卷而来,幽静的道观破庙,被一阵如雷般的鼾声打破,几个月的疲劳和压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声的美梦。

一日,我在肃州城的一家烤饼店门口邂逅了一位游方道士,他径直走向店铺,与店家寒暄半晌,只见道士只是轻声细语的跟店家说了些我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的话便踱步离去,店家不仅给他铜钱,还把一摞香脆的烤饼塞到了道士的背囊中。他是什么人?拿了东西,店家还得给他钱,这让我欣羡不已,世间竟有这样的好事!难道是神仙下凡了,还是老天爷在开释我?哎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佛祖太上老君给我的启示啊!

为了不辜负佛祖太上老君的旨意,我便偷偷摸摸的跟了道士几天,道士的字句说词,我都竖起耳朵帘窥壁听,竟然奇迹般的学到了“乞讨”要领。“手握葫芦下人间,神仙到你家门前,施舍全凭贵人意,福祸就在善恶间。”如此简单的口诀便可衣食无忧啦!这真正是佛祖神灵对我的眷顾啊!依葫芦画瓢,我学着道人的样子梳起了发髻,口中默念要领,走到了先前的烤饼店。一口气仰头背完了默念了千遍有余的“乞讨”口诀。不曾想那烤饼店挺着大肚子的女东家竟给我五枚铜钱,一摞烤饼,远比之前给道人的多得多。我内心狂喜,忙学着先前道人的样子向店家慌乱施礼。离开烤饼店时,我发了一脊背的怂汗,腿肚子不住地打颤,今天,可以吃顿饱饭了……

三、“三无人员”无牵绊  栖身三危佛榻前

我是个无依无靠的流浪汉,为了吃饱肚子,我学道士的样子“招摇撞骗”,凭借两句口诀,混了个肚儿圆。而立之年,为逃荒避难来到肃州城,尝尽人间苦楚,受尽世人非难。十余年间,扛过活计、做过苦工、进过巡防营,也曾一日三餐饱食无虞;也曾两杯怂酒灌得仰面朝天;也曾受过营房头头嘉奖;也曾风月场中见过世面;也为残酷刑场吓得两腿发软。年近半百,却终是一事无成,想来半生,最美不过刚来肃州城的那几年,一幅云游散人装扮,露宿寺观,了无牵挂,只有两句口诀,那便是我的身家性命。

忍不了军营的刀尖舔血,稀里糊涂逃离军营,但又前途渺茫,天命之年又该沦落何方。城中不敢待,口外还很远,终日提心吊胆的生活让“走口外”的念头再一次死灰复燃,生的执念让我又一次打起了精神。口外的希望让我恨不能插上翅膀,前有不测厄运,后有追兵缉拿,四野荒郊,昼伏夜行。这一刻,我明白了父亲所谓的“吃皇粮、领俸禄”是一种怎样的恓惶。我如同一只丢了魂的觳觫羊,伴着无尽的恐惧一步步踏向无尽的死亡。

直到被人唤醒,才知道自己还尚在人世,千佛洞的沙弥捡柴火时顺便捡回来我一条命,听说,大和尚看我一副道人模样,才将我留在了这万佛之地。“昏迷了三天,终是施主命不该绝,阿弥陀佛。”我随大和尚出了门,信步走在宕泉河边,看着崖壁上恢弘的佛窟造像,想想生死前途,我便再一次没有了西去的念头。肃州城里装道士我活了下来,今天命运鬼使神差又将我送到佛爷脚下,想我今生了无牵绊,若能栖身佛榻之下,安度残生,也终究好过曝尸荒野。

我是个三无人员,“无师承、无道行、无寺观”,命运却一次次安排我到净土之地,也许是睡多了寺观,假扮僧人得来的因果,命运遭此,别无他念。但想到大和尚要为自己剃度出家,我一夜没有合眼,想到我的茵茵,想到不能吃肉,想到尘世的……。我便下定决心,我要做一个真正的道士,也是自己闯荡江湖的说辞蒙哄了大和尚。下寺本就有道家主持,我才免得剃度,跟了老道脱了俗,居下寺修行,可叹老道年迈体衰,行将就木,不一年光景便羽化成仙,如此,我才有了太清宫这一席之地。至今追忆,乱世,事不由人,不得已而为,为了做一个能吃肉的和尚,假道士竟变成了真的。“阿弥陀佛”、“急急如律令”,也算是又活了下来,为此我耗尽了余生偿还原罪,用我的虔诚和行动以求佛爷的宽宥。

自从当了太清宫的主持,香火日盛,城里张员外常请我去家中做法祛病,朱掌柜的小娃子大抵是跟我有缘,阴差阳错碰见我便起死回生。罗掌柜、张大户、王车匠,家中一应的飞灾横祸,皆因我福至心灵而逢凶化吉,一来二去,大家都觉得我道法高深,奉为神人。一时间,我在沙州城便声名鹊起,最后还得了个道法司会会长的名号。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打碎门牙也得装。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布施,加快建设佛堂和三层楼的步伐。从此我便借着化缘之机,常常到城中宫观寺庙借着法会会长之名听各类“讲座”。也为此花钱雇来了城里价格最为合理的秀才郎,专门将城中寺院的经书一一誊抄,装点门面,利用进城化缘的机会,大量借阅西云观和药王庙的道家典籍,让秀才一字不差的读于我听。在下寺管辖的几处洞子里面,又请人为三清老祖师塑了造像,以示修道和敬仰。

佛堂里的道士,世人对我不屑一顾,冷眼旁观,单凭两把祛病消灾的刷子,日子久了,倒也没了些子闲言碎语,反而多了些世人的敬仰,况且世人的评说,对于得道之人而言本就是扯闲蛋。为了能做一个合格的布道者,我曾以一夜无数袋烟的速度为自己正名和壮胆。为了能唬住别人,不学习,不装有文化,何来道貌,又怎可岸然。

四、一洞古经千万卷  扰乱净土十数年

五月的一天,天雷滚滚,忽有天炮响震,山裂一缝,闪现佛洞一所,万丈光芒,内藏古经数万卷……场面让我着实一惊,面对满洞子的古经,我慌乱不已,不知是福还是祸。藏经洞的消息随着香客的添油加醋被传得神乎其神,一时间千佛洞发现了“藏金洞”成了沙州城头号新闻,任谁来了也要看看热闹,凑个红火。那几年,因为藏经洞的缘故,我成了敦煌名人,后来连我都觉得这是佛祖对我修窟造像的功德嘉奖,我是主持,在我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别人做主的道理。

后来,修建寺院的工程越来越大,经费常常捉襟见肘。一次化缘外出,城里的张大户出主意让我拿一些古经,漫散⑤一下县老爷,老爷一高兴或许能拨一些建设经费,修功德的事情,当官的最爱干,保准一弄就成。就这样,我让秀才挑了一些上好的古经先后给敦煌的严老爷、汪老爷及远在肃州的道台大人都送去了一些。老爷们口上说的好,却一两银子也没拨给我,还搭上了我一头秃驴。六七年了,这些古经一点好处都没换来,还害得我整日提心吊胆,一串钥匙在腰里挂了六七年,终是徒劳。后来,香客们也没人参观洞窟了,抄经的秀才郎也走了,也用不上提防他了,钥匙便挂在了炕沿边的墙上。

直到斯大人,伯希大人、俄国人等外国人的到来,钥匙又重新揣进了我的怀里。我知道他们是冲着古经来的,看着还没有建完的三层楼、古汉桥和马厩,对于他们的到来,我内心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老爷们不识货,可还有人识货,这些蓝眼睛,卷头发的憨憨们,不就是一堆没人要的经卷吗?要是好东西,老爷们早就洗劫一空了,还能在破洞子里放六七年。就这样在和那些洋大人们的拉锯战中,作为他们布施的馈赠,我把经卷分几次给了他们,所获银两,我都记录在案,不光是洋大人的布施,下寺每年的布施我都会一一记录在册,也会给施主们馈赠一两卷古经,以示佛爷的庇佑。这是佛爷的事情,我也是佛爷的人,胡吃胡喝但不能胡说,千佛洞里的佛和菩萨可都睁着眼睛看着呢。

来到莫高窟10年了,有了洋大人布施的钱,加上自己起早贪黑的奔走化缘,前前后后二十余万两银子都砸在了千佛洞,三层楼、古汉桥等寺内一些房舍的建设终于完成了,我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自从洋大人们走后,经卷似乎越来越值钱了,后来有好多人都来布施钱财,求取古经,看着已经修葺一新的三层楼和下寺,我便决定不再向任何人馈赠经卷。我要把这些剩余的经卷留给后人,毕竟是古物,佛爷的东西,藏经洞怎可无经?要是香客慕名而来,参观古经,洞中空空如也,终究会断了下寺的香火,留着还有大用处呢。

十年后,同样一个燥热的下午,一群大兵不期而至,奉朝廷皇命闯进了莫高窟,搬空了藏经洞,拉扯之中毁坏了不少古卷,他们打砸抢的行径历历在目,最后,洞中只剩了一堆残破不堪的烂卷。我将这些残卷小心包好,揣在了怀中,望着他们扬长而去的怂式子,我长吁了一口多年的闷气,拉走了好!拉走了好啊!再也不用操心费力,担惊受怕了!我也可以睡个安稳觉啦!那些对佛经不敬的大头兵终会遭到佛爷报应的!

五、来时本就无一物  两桩心事魂难安

后来,我请人在中寺后园盖起了土地庙,找人塑了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将平日里挑拣出来的一些上好古经和这些劫余的残卷循着古人的法子装进了塑像的肚子。佛爷的东西,终究还要留一些给这里,一来将这千年的古经留些给后人,二来,我就不信谁敢对牛头马面下手,谁敢掏马王爷的肚子,也免却了古经再遭厄运,任那些当官的、吃皇粮的也知道马王爷长着三只眼,他们是断断惹不起的。但愿这些藏下的古经能让后人还能记得住这千佛灵岩,记得住我这老道为佛爷做的一切。

经书散尽了,铁将军失去了作用,后来连钥匙也不知所踪,索性拆了门扇,任凭他谁看。自从没了经书,倒是清净了不少,那些索要经书的老爷们也都悻悻而归。后来恼火的敦煌人三五成群前来兴师问罪,说我把佛爷的经卷都给了洋人,他们怒目圆睁,威胁我将倒卖经书的几十万银子拿出来,每次来我都装疯卖傻,跌倒在地,直到人们说王道士疯啦!遭了报应了,方才作罢。是啊!经书洋大人们拿走了大半;严老爷让师爷捎走了不少;每回进城也都馈赠给汪知县一些,他也时不时托人拿走一些送与他省城的老师;道台大人送过一回,亲自取过一回,大抵也有五六箱之多;大头兵们拉走了两车;零零散散送了香客的卷子,和塑像时填充的功德卷究竟有多少,至今也恍惚不清了。

除了这些,也留了一些给城里的明云他娘,孩子大了要成家,这些卷子水涨船高,价格不菲,终能派上用场,也不枉我此生欠她的情。想我孤身一人置身敦煌三十余年,也就这样一个知冷知热的亲人,虽无名分,但终归还是免不了牵挂,留一些是应该的,老道我一生也不曾积攒下钱财,所获布施全都堆在了这千佛灵岩之上,佛爷是知道我的。不曾想,死老婆子在我走后第三年就随我而来,临终之时,还央求我的徒弟们将她葬于我墓前。生不能光明正大,死后连坟头都没起一个,就这样躺在了我身边,我知道这是徒弟们爱惜我的名声,不想毁我一世清名。罢了!老婆子啊!下一世我为女来你为男,我一定尽心照顾你一辈子,给你当牛做马,结草衔环。

六、九泉之下不能眠  道士塔前遭白眼

三危佛光今犹在,

不见当年塑佛人。

恩怨情仇如云烟,

草木一秋没路边。

我虽一心向浮屠,

悔恨流沙如梦幻。

千乞求,万感念,

九泉之下不能眠。

万人唾弃非我愿,

道士塔前遭白眼。

洗垢匿瑕在为人,

我佛慈悲渡彼岸。

九十年过去了,纵然时光远去,我却躲于黄泉夹道,日不得安,夜难成眠,我怕极了宕泉河畔的日日夜夜。白昼里,无数人驻足塔旁,窃窃私语,翻白眼、戳脊梁;夜色下,九层楼的风铃声声掠过,惊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我有罪!我是敦煌的罪人!我愿化作一粒佛前的尘埃,生生世世在佛前忏悔!我有罪!我是敦煌的罪人!我愿化作宕泉河水,生生世世绕于佛前,洗清前世的罪孽!我有罪!我是敦煌的罪人!我愿化作佛前的灯捻,燃尽身躯化解莫高窟遭受的苦难……我愿……我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