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黄昏,凉爽宜人。
苏东坡刚刚享用了美美的晚餐,轻轻揉摸着自己的肚子,踱着四方小步,在自己的庭院内转悠。这是个满眼皆是果腹之食的季节,几只小鸟正在院中的大树上跳跃欢唱,大概是包裹着一肚皮食物的缘故,在苏东坡看来,小鸟的动作显得几分笨拙,很是滑稽。原来,秋天的景色这么有趣、美妙。苏东坡忽然想起自己不久前写出的诗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纳闷了,苏东坡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是放达?是悲切?还是两者皆而有之?无论怎么讲,即便是自我排遣,但其中的沧桑之感都是一目了然的。不过,此时此刻在苏东坡看来,诗句就是诗句,一时起兴而已,不值得过多回味的。八年前突然间被贬黄州,后幸得朝廷重新起用离开黄州,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自己不仅官复原职,而且一路快速升任至翰林学士。这些,哪是几句诗所能表达得了的?
想着想着,苏东坡转到了后院,见几个侍女正在打理着院落。好心情使然,苏东坡竟主动与那几个侍女搭起了讪,侍女们见状赶紧聚拢过来,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肚子问道:“你们知道我这里面是什么吗?”一个侍女立即回答说:“满腹文章。”另一个则说:“都是见识。”苏东坡笑着,摇了摇头,不以为然。
次日早朝,苏东坡讲了头一天的事情,本想为难一下周围的学士,不料学士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应当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东坡听了,大笑不止。被人看破、说破,自己也差点笑破肚子。可苏东坡就是苏东坡,苏东坡还是苏东坡!八年前,因为变法得罪了新党,被人弄出了个所谓的“乌台诗案”而贬至黄州,可苏东坡重返朝廷后很快发现,新旧两党不过一丘之貉。的确,我苏东坡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大家不是都认为我“一肚皮不合时宜”吗?太对了,我还正要向朝廷提出谏议,对满世界的腐败进行抨击呢!想到此,苏东坡收起了笑声,向四周扫了一眼,大声说道:“各位大人,你们的‘一肚皮不合时宜’评价,实在是中肯贴切,今天苏某人干脆来个顺风搭车,论一论各位看官的‘一肚皮’吧,大家各自揣摩便是。”见周围人越聚越多,苏东坡提了提嗓门:“有的人一肚皮不易之论,有的人一肚皮不关痛痒;有的人一肚皮不惭屋漏,有的人一肚皮不知廉耻……”
大殿里面变得鸦雀无声,几个学士有的朝苏东坡使眼色,有的拉扯苏东坡的衣袖,示意不要继续说了,可苏东坡似乎毫无察觉,而且嗓门更亮:“有的人一肚皮不可思议,有的人一肚皮不辨菽麦;有的人一肚皮不同凡响,有的人一肚皮不堪入目。”众人闻之,面面相觑。苏东坡心想,得,又“不合时宜”了一回。反正一肚皮呢,不差这一回的。于是,苏东坡末了还特地来了句:“各位大人此时是不是一肚皮不可名状啊?”
早朝前的那一幕,宋哲宗很快就得到禀报,哲宗并未龙颜大怒,因为他不认为是苏东坡有意在剑指朝廷,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根文人的傲骨有点发痒痒。早朝后,哲宗即宣苏东坡觐见。一见面,哲宗不无怜惜地对苏东坡说:“苏爱卿啊苏爱卿,你难道非要把满朝官员都得罪遍吗?你的个人才华和艺术成就,为世人称道,要是你的脾气能稍微改一改,锋芒能稍微收敛一点,那多好啊!”此时的苏东坡来回就一句话:“官家所言极是。”哲宗的语气更加的缓和:“现如今你这样不长记性,真是难煞了朕。朕一向偏爱有才有识之士,自然不会把苏爱卿怎么样,但朕也要面对那满朝文武呀!你回去好好思量思量吧。”苏东坡叩拜而退。
一日风平浪静。
又一日浪静风平。
没过多少时日,终于此“一肚皮”不敌彼“一肚皮”,还是一纸调令将苏东坡请去了惠州。官职贬谪,苏东坡却发现惠州当地盛产的美味荔枝,这让好于甜食的他喜出望外很是受用,甚至还有点以为是因祸得福了。哪曾想,荔枝没吃上几颗,继续又被贬去了海南的儋州,莫非是因为那里的椰子更大更甜吗?当然,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