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的这句名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灵魂,也温暖了那些在富贵中仍不忘初心的胸怀。这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心灵慰藉的源泉。在我心中,也有这样一颗星,虽非夜空中最耀眼的,却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颗星,便是我大学时期的同学,我的挚友,一个以孟子名句为网名,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妲己”的男子。
同学本姓安,是一名国企的普通员工。三十年来,他将孟子的这句箴言融入了生命,镌刻成生命年轮。1995年的秋天,我们因缘际会,共同踏入大学校门,成为室友,更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的“妲己”,睡在我下铺,我们共享青春的欢笑与泪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岁月如梭,近三十载光阴转瞬即逝,但我们的友情却如陈年老酒,愈发醇厚。
“妲己”,这个名字如今已成为我们最亲切的呼唤。每当见面时,喊他一声“妲己”,安同学那双小眼睛总是笑得像盛开的喇叭花。虽然这个名字背后只是一个玩笑般的由来,但它已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妲己”如同一股清泉,洗涤尘世的喧嚣,他的纯粹与直率、真诚与坦荡,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热情,是安同学性格中最耀眼的色彩。他乐于助人,总是伸出援手,无论是大学时代的志愿者活动,还是工作后的养老院、福利院服务,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记得大学期间,他宁愿自己每顿饭只花两元钱,也要省下钱来帮助更需要资助的同学。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因忘带伞被困图书馆,正当无助与焦虑时,浑身湿透的“妲己”同学微笑着走来,手里紧握着一把伞。“回宿舍没见你,听他们说你在图书馆。”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力量,那是一种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的温暖与关怀。
善良,是安同学灵魂深处最温柔的光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如一股清流,坚守诚信与善良,传递正能量。他拾金不昧,面对诱惑选择坚守;他热心公益,回馈社会,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去年冬天,他在上班途中捡到一个装有重要资料和现金的双肩包,担心失主着急,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小时。2024年,安同学被评为“西安好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品德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时代善良与美好的呼唤。
个性脱俗,是安同学在这个浮躁世界中的独特标签。面对补课成风、阿谀奉承等不良风气,他始终保持清醒与独立,宣扬“快乐与金钱无关”的生活哲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他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那里没有名利场的喧嚣,只有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活真谛,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向往自由,是安同学内心深处的渴望。年近半百的他,依然热爱生活,追求速度与激情。两辆摩托车从250到500排量的升级,不仅是他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自由的追求。每当他穿上骑行服,驰骋于山川湖海之间,那份自由与洒脱令人动容。在自然怀抱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的他。
安同学热爱学习,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继续教育的本科到中级经济师,从消防安全员到应急救援员,他不断考取各种技能和证书,实现自我超越与完善。他的学习之路,是一条不断攀登高峰的旅程,也是一次次心灵的觉醒与成长。2020年起,他的摩托车后座换成了50升应急救援箱,参与秦岭72峪的搜救行动。去年重阳节,在太平峪找到迷路老人时,他第一时间脱下骑行服为老人保暖,就像当年在图书馆为我送伞那样。
转眼30年过去,这个能用左手写魏碑、右手拉秦腔板胡、双手弹古琴的男子,办公桌上仍压着我们的毕业合照。背面是他工整的批注:“穷则精研技艺,达则恪守本心,此方为现代君子之道。”这份批注,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更是对我们友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