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涛的头像

马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5
分享

兰香秦岭:终南草木间的文明回响


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向来以高洁典雅的品质闻名。在秦岭山脉,兰花肆意生长,其馥郁芬芳飘散至神州大地。长安蕙兰,堪称兰花中的珍稀瑰宝,备受世人推崇。在长安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独特的兰文化在漫长岁月中如明珠般孕育而生。

一、终南毓秀,幽兰自芳

终南山下,春雪初融。晨雾缭绕的秦岭深处,一株蕙兰悄然舒展叶片,淡绿色的花苞裹着晶莹的露水,仿佛凝结了千年的时光。这里是长安,是《诗经》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意栖居,亦是兰花与人类文明交织千年的见证地。

兰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君子”。它不似牡丹雍容华贵,不若桃李喧闹张扬,却在空谷幽林中自成风骨。孔子曾以兰为喻:“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恰如终南山下世代耕读的长安人--他们以山为脊,以兰为魂,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着新时代的“兰章”。

终南山,作为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象征。秦岭被誉为“中华父亲山”,是中国南北气候和生态的分界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兰花的生长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文化的延续。

二、兰之品格:从草木到人心的精神图腾

兰文化的核心,在于其象征的高洁与坚韧。古人以兰喻志,将“淡泊”“坚贞”镌刻进文化基因。在长安区太乙宫街道的大秦岭花谷,一株株蕙兰在智能温室的恒温恒湿中蓬勃生长。这些“空谷幽兰”并非仅供观赏,更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工人们将兰花分株、培土、装盆,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对自然的敬畏。村民周战民说:“干的还是农活,但兰花让这活计多了份雅气。”

兰的药用价值亦被赋予人文意义。其根可疗伤,花能润肺,正如乡村振兴中那些“治愈”乡村的力量。返乡青年用直播打开农产品销路,艺术家以民宿重塑田园美学,科技团队以智能灌溉系统提升农业效率……兰花从山野走入城市,又从城市反哺乡村,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在长安区,兰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被誉为“秦岭蕙兰之乡”,连续多年举办兰花节,推动兰花产业化发展,让兰花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这种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变,正是兰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发展。

三、新长安画卷:兰香浸润的乡村振兴之路

长安区的乡村振兴,恰似一株兰花的生长——既有深扎泥土的务实,亦有仰望星空的诗意。

1.产业之变:从“蓝精灵”到“兰经济”

在太乙宫街道四皓村,蓝莓与兰花的共生堪称奇景。精品“公爵”蓝莓种于盆中,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系统精准调控生长环境,亩产价值远超传统农业。而一旁的兰花基地,则通过现代科技繁育出20万株蕙兰,销往全国市场。村民骆小爱说:“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种兰看技术吃饭。”这种“农技+文化”的模式,让土地焕发新生。

长安区通过创新“三元共建”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附加值,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人文之美:咖啡香与兰韵共舞

翠华山脚的民宿“翠·岭下”,将兰文化融入建筑美学。青瓦白墙间,游客可品一杯以兰入馔的茶饮,远眺终南群峰。主理人王榕说:“兰花的静气,能让城市人找到内心的安宁。”类似的乡村咖啡馆、文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让农业与文旅、传统与现代达成微妙平衡。

长安区通过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推动农村资源资产的高效利用,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让乡村成为城市人的心灵栖息地。

3.生态之治:秦岭屏障下的绿色觉醒

长安区以“空天地网”智慧化系统守护秦岭生态,古树名木保护“长安模式”全国推广。在库峪河村,徒步观光、蜜蜂养殖与民宿经济相辅相成,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30%。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过程,恰如兰花从深山走入温室——既需敬畏自然,亦需拥抱变革。

秦岭的生态保护是长安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秦岭北麓的生态安全屏障得以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兰文化的现代启示:一种文明的韧性

兰花的现代价值,不仅在于其经济贡献,更在于它对人性与社会的滋养。

在长安区“新农人”邱瑾身上,兰文化的包容性得以彰显。这位曾经的爵士乐女高音,如今带领23名村妇直播带货,将蓝莓、樱桃、冬枣与兰花盆景销往全国。她说:“兰花教会我,高雅不必远离烟火。”她用兰花的高洁与坚韧,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村民,真正从“新农人”变成了村里的“兴农人”,将兰花的精神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而即将开幕的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更将兰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征文、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吸引全国参与者,文学与农业在此共鸣。这场盛会不仅是兰花的展览,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集中呈现——它证明,文化底蕴与产业创新从不对立,反而能在秦岭的怀抱中相得益彰。

兰花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是对兰花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这场盛会上,人们可以看到兰花从深山到城市的蜕变,也可以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兰花的香气,不仅弥漫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更弥漫在人们的心中。它让人们相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

兰花的现代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对人性与社会的滋养。兰花的高洁与坚韧,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在面对诱惑时坚守本心。兰花的香气,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也让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忘精神的富足。

长安区的乡村振兴中,兰花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兰花的高洁与坚韧,成为了长安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引。兰花的香气,成为了长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兰花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让兰花的香气弥漫在秦岭的每一个角落,也让兰花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五、结语:终南兰语,生生不息

夜幕低垂,终南山的轮廓渐渐隐入暮色。山脚下的兰花基地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为次日发货的蕙兰修剪根系。远处民宿的灯光星星点点,宛如散落山间的兰花瓣。

兰花的故事,是终南山的故事,也是长安人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绝非简单的经济命题,而是一场文明的复兴——需要科技的锐意,亦需文化的沉淀;需要产业的勃发,亦需心灵的归属。当兰香浸润秦岭的每一寸土地,长安便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在这里,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草木与人心,终将达成最美的共生。

终南山下,兰花的香气依然弥漫。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传承。兰花的生长,见证了长安人的奋斗与创新,也见证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兰花的故事,还在继续,而终南山的文明回响,也将永远生生不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