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原上的兴隆台,就像被岁月遗忘在黄土高原褶皱里的一块璞玉,质朴而宁静。村子背靠着一座不算高的山,山上的树木在冬日里褪去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像是伸向天空的瘦骨嶙峋的手指。一条蜿蜒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此时河水已经结冰,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冷冷的光。
正月初一,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唤醒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硝烟味,那是新年特有的气息。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了“出行”的仪式。“出行”是兴隆台的老传统,人们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朝着吉利的方向走去,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五谷丰登。
“出行”过后,村子里便热闹起来,因为这意味着要开始跑“社火”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纷纷朝着村子中央的打谷场聚集。打谷场的地面是夯实的黄土,经过多年的碾压,变得十分坚硬。周围堆放着几堆高高的麦秸垛,像是一个个沉默的卫士,见证着村子里的岁岁年年。
“社火”头人李大爷站在打谷场的中央,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清瘦,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就像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刻满了生活的沧桑。他的眼睛却格外有神,此时正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李大爷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黑色棉袄,腰间系着一条深蓝色的布腰带,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
“大伙都快点儿啊,别磨蹭,今年的社火可不能比去年差!”李大爷扯着嗓子喊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
“知道啦,李大爷,我们这就来。”人群中有人回应道。
不一会儿,打谷场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年轻的小伙子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却丝毫不觉得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互相打闹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姑娘们则穿着色彩鲜艳的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别着漂亮的头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亮眼。老人们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看着热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孩子们则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来,把这些戏服都拿出来,大家赶紧换上。”李大爷指挥着几个年轻人从一间屋子里搬出了一堆戏剧服装。这些服装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色彩斑斓,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最显眼的要数“关公”的服装了。只见张大力穿上那件绿色的长袍,袍子上绣着金色的龙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戴上黑色的帽子,插上长长的雉鸡翎,又画上那标志性的红脸膛,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仿佛真的是关二爷下凡。
“大力,你这扮相可太像了,今年的社火,你肯定是最出彩的。”一旁的王二柱羡慕地说道。
张大力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二柱,你可别夸我了,我这也是头一回扮关公,心里还直打鼓呢。就怕演不好,丢了咱兴隆台的脸。”
“怕啥,有李大爷带着咱们,肯定没问题。再说了,你平时就爱摆弄这些,我看你行。”王二柱拍了拍张大力的肩膀,鼓励道。
这时,李大爷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张大力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大力,这扮相有模有样的。记住,演关公就得演出他的气势,要把咱兴隆台人的精气神都展现出来。”
“李大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演。”张大力挺直了腰杆,坚定地说道。
在众人换服装的时候,几个鼓手已经在打谷场的一角摆好了架势。他们面前放着一面巨大的牛皮鼓,鼓身被擦得油光发亮。鼓手们个个身强体壮,胳膊上的肌肉鼓鼓的。他们拿起粗壮的鼓槌,高高地扬起,然后重重地落下,“咚——咚——咚——”,沉闷而有力的鼓声瞬间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回荡在整个山谷。
“好嘞,大伙都准备好了吧,咱们这就开始。”李大爷大声喊道。
随着鼓声响起,锣声也跟着加入进来。“锵——锵——锵——”,锣声清脆响亮,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在这激昂的锣鼓声中,跑“社火”的队伍开始出发了。
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个举着“回避”“肃静”牌子的年轻人,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威风凛凛地向前走着。后面跟着的是一群扮演古代士兵的小伙子,他们手持红缨枪,身穿黑色的铠甲,虽然铠甲是用纸板和布料做的,但在他们的演绎下,却显得有模有样。
“关公”张大力骑着一匹由竹条和彩布扎成的“赤兔马”,在队伍中间缓缓前行。他时而挥舞着青龙偃月刀,时而做出一些威武的姿势,引得周围的村民们阵阵喝彩。
“看,关二爷来了,今年肯定又是个好年景。”一位老人激动地说道。
“是啊,关二爷保佑咱们兴隆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旁边的人附和道。
在“关公”的后面,是一群扮演各种戏剧角色的村民。有白脸的曹操,他手持羽扇,脸上露出奸诈的笑容;有粉面的周瑜,头戴紫金冠,身穿白色的战袍,显得英姿飒爽;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孙猴子,他头戴金箍,手持金箍棒,上蹿下跳,不停地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孙猴子,给我翻个跟头。”一个小男孩大声喊道。
“好嘞,看我的。”扮演孙猴子的李强听到喊声,立刻来了精神,他一个跟头翻了出去,稳稳地落在地上,然后又做了个鬼脸,引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队伍沿着村子的街道缓缓前行,所到之处,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拿出鞭炮,点燃后扔到路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孩子们兴奋地跟在队伍后面奔跑着,手中挥舞着彩色的小旗,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社火来了,社火来了!”
跑“社火”的队伍来到了村头的老槐树下。老槐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即使在冬天,依然显得十分苍劲。李大爷让队伍停下来,进行一场短暂的表演。
鼓手们加大了力度,鼓声和锣声变得更加激昂。“关公”张大力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开始表演起一套刀法。他的动作刚劲有力,虎虎生风,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感。周围的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拍手叫好。
“大力这刀法可真厉害,没想到他还有这一手。”一位年轻人赞叹道。
“那可不,大力从小就喜欢练武,这几年一直在跟着村里的老拳师学,功夫可扎实了。”旁边的人解释道。
表演结束后,队伍继续前行。他们穿过村子的小巷,来到了村外的田野。田野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跑“社火”的队伍在田野里绕了一圈,就像一条彩色的巨龙在雪地上舞动。
“这社火跑起来,感觉整个村子都活起来了。”一位姑娘感慨地说道。
“是啊,每年就盼着过年能跑社火,这才是过年的味道。”另一位姑娘附和道。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跑“社火”的队伍也回到了村子里。李大爷宣布今天的社火表演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地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社火表演。村民们的热情越来越高,表演也越来越精彩。除了传统的戏剧角色,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舞龙、舞狮等。
舞龙的队伍由十几个年轻人组成,他们手持龙身,在龙珠的引领下,上下翻腾,左右盘旋。那龙身仿佛活了过来,时而昂首腾飞,时而蜿蜒游走,栩栩如生。舞狮的表演也十分精彩,两只狮子在地上翻滚跳跃,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还不时地与观众互动,引得阵阵掌声。
正月十五很快就到了,这是跑“社火”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村子里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打谷场上搭起了高高的戏台,准备进行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
晚上,明月高悬,整个村子被月光笼罩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打谷场上已经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都翘首以盼着社火表演的开始。
“咚咚咚——”,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社火表演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舞龙舞狮,他们的表演更加精彩绝伦,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接着,跑“社火”的队伍再次登场。“关公”张大力今天显得格外精神,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地绕着打谷场走了一圈,接受着村民们的欢呼和祝福。
“今年的社火可真是太精彩了,大伙都辛苦了。”李大爷站在戏台上,激动地说道。
“不辛苦,李大爷,只要大伙高兴,我们就觉得值了。”张大力大声回应道。
“对,只要能让咱兴隆台的年味更浓,再辛苦也值得。”王二柱也说道。
表演结束后,村民们还放起了烟花。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整个村子照得如同白昼。孩子们兴奋地跳着、叫着,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年的喜悦。
“社火”结束了,但那热闹的场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村民们的心中。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兴隆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