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18
分享

山村小学

四十年前,蝉鸣在夏日的空气中此起彼伏,我怀揣着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那时候,年轻的心总是被理想填得满满当当,觉得自己即将奔赴一场伟大的征程。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我被分配到黄土高原一个叫瓦罐窑的山村小学当老师。

报到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收拾了行李,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略显稚嫩的面容。出发前,父母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母亲反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父亲则默默地把一些生活用品塞进我的包里,还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好好干。”

长途汽车在蜿蜒的土路上颠簸着,我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城镇逐渐变成了连绵起伏的黄土坡,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别样画卷。城镇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土黄色的山峦和空旷的田野。临近瓦罐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里微微一震。这里的山,像是被岁月随意涂抹的土黄色画卷,一道道沟壑纵横交错,仿佛是大地沧桑的皱纹。天空倒是格外湛蓝,没有一丝杂质,与土黄色的山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纯粹的蓝,让人心生敬畏,却又在这荒凉的黄土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下了车,燥热的风扑面而来,带着黄土特有的气息。一位穿着朴素、头戴白羊肚手巾的大叔早已等候在那里。他身材敦实,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就像这片土地一样,质朴而坚韧。看见我,他热情地迎上来,操着浓浓的陕北口音说道:“你就是新来的老师吧?俺可把你盼来了,俺是这学校的老校长,走,俺带你去学校。”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我跟着老校长,踏上了通往学校的山路。山路弯弯,崎岖不平,路旁的黄土在脚下扬起淡淡的尘土。夏天的黄土高原,太阳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脚下的土地散发着的热气,仿佛大地在艰难地喘息。山路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长长的泥泞让人举步维艰,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脚踩进泥坑。汗水不停地从额头冒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这路不好走,委屈你了,娃。”老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艰难,抱歉地说道。他的眼神里满是关切,就像一位长辈心疼自己的晚辈。

“没事,校长,我能行。”我笑着回答,脸上挤出一丝轻松的笑容,心里却不免有些担忧,这样的路,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但一想到即将踏上的教师岗位,一股热血又涌上心头。我告诉自己,这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看到了那所山村小学。说是小学,其实就是几间破旧的窑洞,周围用土坯围成了一个简易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歪脖子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枝叶,像是在向我们招手。窑洞的墙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地方的土坯已经松动,仿佛轻轻一推就会倒塌。

“到了,这就是咱瓦罐窑小学。”老校长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那神情就像是在介绍一座宏伟的宫殿。在他眼里,这所小学承载着无数孩子的希望,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地方。

我望着眼前的学校,心中五味杂陈。这和我想象中的学校相差甚远,原本脑海中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瞬间化为泡影。但既然来了,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好好干。我握紧了拳头,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看到知识的光芒。

走进学校,院子里弥漫着一股尘土的气息,还有孩子们嬉笑的声音。我看到了我的“教室”。这是一间较大的窑洞,中间用几块木板简单地隔开。一边是一年级,一边是二年级,另一边是三年级。教室里的桌椅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缺了腿,用石头垫着。黑板是用一块木板刷上黑漆制成的,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

上课铃声响起,其实就是老校长在院子里摇着一个破旧的铃铛。那铃铛的声音清脆却又带着几分沧桑,在寂静的山间回荡。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角,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我身上,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有的还挂着鼻涕,衣服上打着补丁,但那纯真的眼神让我心中一暖。

我开始上课,一个人要兼顾三个年级。先教一年级的孩子们拼音和简单的汉字,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努力跟着我读拼音的样子,我的心里满是温暖。他们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虽然有些发音不太准确,但那股认真的劲儿让人感动。一节课教完一年级,赶紧转向二年级,给他们讲解数学的加减法。孩子们都很认真,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手中的铅笔紧紧握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教完二年级,又马不停蹄地教三年级,给他们分析课文。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课文中的场景,希望能打开他们想象的大门。

课间休息时,我坐在讲台前,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他们你追我赶,笑声在山间回荡。有的孩子在跳绳,绳子在他们脚下快速地舞动;有的孩子在玩弹珠,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承载着他们简单的快乐。这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

“老师,这是俺娘给您做的馍馍,您尝尝。”小女孩说着,把手中的手帕递给我。她的声音很小,带着几分羞涩,但眼神里满是真诚。

我接过手帕,看着那白白胖胖的馍馍,心里一阵感动。馍馍还带着温热,仿佛传递着小女孩一家的温暖。“谢谢你,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笑着问。

“俺叫秀秀。”小女孩说完,害羞地跑了出去,马尾辫在她身后一甩一甩的。

放学后,我来到学校旁边的河渠挑水做饭。河渠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我吃力地把水桶装满水,挑在肩上,一步一步往学校走。水在桶里晃荡着,打湿了我的裤脚。回到学校,在简陋的灶台上生火做饭。看着锅里煮着的简单饭菜,我想起了家里舒适的生活,心中泛起一丝苦涩。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柔软的床铺,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但一想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我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告诉自己,这里需要我,我要坚持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在鸡鸣声中起床,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冬天很快来临,黄土高原的冬天格外寒冷,狂风呼啸着,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吹倒。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整个世界变得银装素裹。风刮过窑洞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鬼哭狼嚎。

每天早上,我都要早早起床,把教室的炉火生旺,让孩子们能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我拿着柴禾,小心翼翼地放进炉子里,然后用火柴点燃,看着火苗慢慢蹿起,心中才感到一丝安心。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前行。雪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

“老师,您来啦!”孩子们看到我,纷纷围了过来。他们的脸蛋被冻得红扑扑的,像一个个熟透的苹果。他们的小手也冻得通红,有的还长满了冻疮。

“孩子们,快进教室,里面暖和。”我笑着招呼他们,看着他们冻红的小脸,心中满是心疼。

上课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的手被冻伤了,肿得像小馒头。他们写字的时候,手不停地颤抖,看得我心疼极了。下课后,我把自己带来的冻疮膏分给他们,细心地给他们涂抹。我轻轻地握住他们的小手,一点一点地涂抹着药膏,他们的手冰凉冰凉的,让我心里一阵刺痛。

“老师,您真好。”一个小男孩感动地说。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有些哽咽。

“这算啥,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老师就开心。”我摸了摸他的头说。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关心,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丝温暖。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心里有些寂寞。宿舍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床和一张桌子,灯光昏暗而摇曳。我想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我拿起笔,想给家人写封信,却发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这时,老校长敲门走了进来。

“娃,一个人在这习惯不?”老校长关切地问。他坐在床边,看着我,眼神里满是长辈的关怀。

“还行,校长,就是有点想家。”我如实回答。在这一刻,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思念,眼眶微微湿润。

“俺理解,俺年轻的时候也在外面闯荡过,知道想家的滋味。但你看这些孩子们,他们多需要你啊。有你在,他们就有了希望。”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他的话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

我点了点头,老校长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我望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里坚守下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在这个山村小学,我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有的孩子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我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他们垫付;有的孩子生病了,我就带他们去村里的诊所看病。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有一次,秀秀没来上课,我心里很着急。放学后,我沿着山路去她家找她。山路崎岖,又刚下过雪,格外难走。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秀秀家住在村子的最边缘,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院子里堆满了柴禾,几只鸡在角落里觅食。我走进院子,看到秀秀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秀秀,你怎么了?”我焦急地问。我走到床边,摸了摸她的额头,滚烫滚烫的。

秀秀的妈妈走了过来,无奈地说:“老师,秀秀这孩子发烧了,家里没钱去大医院,只能在村里的诊所拿了点药,不见好啊。”她的眼神里满是焦虑和无奈,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

我摸了摸秀秀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不行,得赶紧去大医院。”我说完,背起秀秀就往村外走。秀秀的身体很轻,却让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山路崎岖,又下过雪,非常难走。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汗水湿透了我的后背。寒风一吹,冰冷刺骨。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路边拦到了一辆去县城的拖拉机。拖拉机在土路上颠簸着,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到了县城的医院,医生给秀秀做了检查,说是严重的感冒,需要住院治疗。我帮秀秀办理了住院手续,又给她买了一些吃的。秀秀的妈妈赶到医院时,拉着我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师,多亏了你啊,你就是秀秀的救命恩人。”秀秀的妈妈哭着说。她的泪水不停地流下来,滴在我的手上。

“阿姨,这是我应该做的,秀秀是我的学生,我不能不管。”我笑着安慰她。看着秀秀躺在病床上,我心里暗暗祈祷她能快点好起来。

在我的悉心照顾下,秀秀的病很快就好了。回到学校后,秀秀学习更加努力了,每次看到她那认真的模样,我都觉得无比欣慰。她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原来的中等水平,一跃成为班级的前几名。

在瓦罐窑小学的日子里,虽然生活艰苦,但也充满了欢乐。春天,我们一起在学校的院子里种下花种,看着它们慢慢发芽、开花。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好奇地看着种子,眼中充满了期待。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土里,然后浇上水。每天放学后,他们都会跑到院子里,看看种子有没有发芽。当第一片嫩绿的叶子冒出来时,他们兴奋地欢呼起来,那欢呼声在山间回荡。

秋天,我们去山上采摘野果,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山上的野果种类繁多,有红彤彤的酸枣,有酸甜可口的山杏。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山林间穿梭。他们一边采摘,一边往嘴里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跟着他们一起采摘,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他们的纯真和善良感染着我。我教他们唱歌、画画,给他们讲外面世界的故事。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师,外面的世界真的有那么好吗?”有一次,一个小男孩问我。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

“当然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有高楼大厦,有宽敞的马路,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认真地回答。我希望我的描述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

“老师,那我们以后能像您一样当老师吗?”另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声音甜甜的,带着几分向往。

“能,只要你们努力,想做什么都能成功。”我鼓励他们。我看着他们的眼睛,坚定地说。我相信,只要他们有梦想,有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开心地笑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瓦罐窑小学已经度过了好几个春秋。我的脸上也渐渐有了岁月的痕迹,眼角多了几条皱纹,头发也变得有些稀疏。但我对这片土地、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却丝毫未减。

在这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学校的条件依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有时候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但我没有放弃,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有限的资源,想尽办法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会把自己看过的书讲给孩子们听,会用树枝在地上给他们画画,教他们认识各种事物。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山上采集一些标本,给孩子们讲解自然知识。

孩子们也很争气,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每次看到他们的进步,我都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在作文里写着对我的感激,画着我和他们一起上课、玩耍的场景。这些小小的作品,成为了我最珍贵的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我们这所山村小学。一些爱心人士给我们捐赠了书籍、文具和教学设备,学校的条件也逐渐得到了改善。新的桌椅、明亮的黑板、丰富的图书,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师,我们有新书啦!”孩子们拿着崭新的书籍,兴奋地欢呼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眼中闪烁着泪花。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感慨。曾经破旧的教室,如今焕然一新;曾经渴望知识的眼神,如今更加坚定。

四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从一个年轻的师范生变成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如今,我已经离开了瓦罐窑小学,但那段在山村小学的岁月,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中。

当年的孩子们,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的走出了大山,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回到了家乡,建设自己的故土。他们偶尔还会来看望我,和我说起当年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老师,要不是您当年的教导和鼓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总是这样感激地说。他们的脸上带着成熟和自信,但在我眼里,他们还是当年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我笑着对他们说:“这都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其实,我心里明白,我们是相互成就的。他们让我的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蜕变。

回想起在瓦罐窑小学的日子,那些艰难的岁月、那些纯真的笑容、那些温暖的瞬间,都如同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看着它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知道,我的人生因为那段经历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每当我想起那些孩子们,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岁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