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7
分享

厚土

第一章:归乡

这是黄土高原的腹地,连绵的黄土山峁像是大地凝固的波浪,一路翻涌着铺展到天际。天空格外湛蓝,蓝得纯粹至极,不见一丝杂质,大朵大朵的云朵像蓬松的棉花糖,随意地飘浮着,给这片厚重雄浑的黄土地添了几分俏皮的灵动。梁家河,这个隐匿在山坳里的小村子,就像被岁月遗忘的角落,宁静而质朴,守着它独有的那份安然。

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蹲在地上晒太阳。他们身上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粗布棉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道道皱纹犹如黄土高原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深邃又沧桑。“听说了吗?栓子要回来了。”刘大爷磕了磕烟袋锅,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栓子?就是那个出去打工的娃?”张大爷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对嘞,在外面闯荡好些年了,也不知道混出个啥样。”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他们带着乡音的声音在寒风中悠悠飘散,和这黄土地的气息融为一体。

李栓子坐在回乡的长途汽车上,望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心情五味杂陈。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头发打理得整整齐齐,和记忆中村里那些土里土气的小伙子截然不同。在城里打工的这些年,他见过高耸入云的大厦,感受过车水马龙的繁华,也学到了不少新技术、新理念。此刻,他的心里燃烧着一团火,那是创业的热情,他渴望把在外面学到的东西带回家乡,让这片沉睡的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汽车在蜿蜒的土路上颠簸着,扬起阵阵尘土。李栓子看着窗外的黄土山,思绪飘回到小时候在这里放羊的日子。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如今,他回来了,带着满满的梦想和无畏的勇气,却也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他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村里的人会怎么看待他的归来?他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又能否成功?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沉甸甸地笼罩在他的心头。

终于,汽车缓缓停在了村口。李栓子提着行李走下车,深吸了一口气,熟悉的黄土气息瞬间扑面而来。他看到老槐树下的几个老人,笑着大声打招呼:“大爷们,好久不见!”老人们纷纷打量着他,眼神里有惊讶,也有疑惑。“栓子,真回来了?在外面混得咋样?”刘大爷问道。“还行,学到了不少东西,想着回来干点事儿。”李栓子回答道,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第二章:初议

回到家,李栓子顾不上一路的疲惫,就拉着父亲坐在炕头,迫不及待地商量起创业的事情。父亲李大山坐在炕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栓子,咱祖祖辈辈在这黄土地上刨食,能有啥新花样?你可别瞎折腾。”父亲吐出一口浓烟,缓缓说道,语气里满是对未知的谨慎和不安。

李栓子坐在父亲对面,身子微微前倾,耐心地解释:“爸,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在外面看到人家用新技术种水果,效益可好了。咱这黄土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水果肯定又甜又可口,要是再加上电商销售,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父亲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半信半疑:“电商?那是个啥玩意儿?能靠谱吗?咱这老黄历可翻不出这种新花样。”父亲磕了磕烟袋锅,火星溅落在地上,转瞬即逝。

李栓子知道父亲一时难以接受,他也不着急。接下来的几天,他走家串户,和村里的年轻人促膝长谈,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一些年轻人被他描绘的美好蓝图说动了,愿意跟着他一起干。“栓子哥,我相信你。咱这穷山沟,也该变变样了。”村里的后生虎娃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憧憬地说道。李栓子拍了拍虎娃的肩膀,笑着说:“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然而,创业的道路才刚起步,就遭遇了拦路虎。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李栓子这些年打工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但对于大规模的果园建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连买果树苗和基础设备都远远不够。他跑了好几家银行,想要贷款,却因为没有抵押物,屡屡碰壁。“栓子,不是我们不帮你,这银行贷款是有规定的,你没有抵押物,我们也没办法。”银行信贷员一脸无奈地说,眼神里满是爱莫能助。

李栓子坐在银行的大厅里,望着天花板发呆,心情沉重到了极点。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难道自己满怀希望的创业梦就要这样破灭了吗?这个念头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回到村里,李栓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父亲看着心疼,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虎娃和几个年轻人来到李栓子家,他们把凑来的一叠皱巴巴的钱递到李栓子面前。“栓子哥,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虽然不多,但总能帮上点忙。”虎娃真诚地说。李栓子看着眼前这些淳朴的脸庞和递过来的钱,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接过钱,声音略带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谢谢大家,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第三章:开园

有了大家凑的钱,李栓子像是重新充满了电,干劲十足地开始着手果园的建设。他四处打听,托人请来了农业专家,专家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一到村里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指导大家如何选种、育苗、施肥。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大家满怀期待地种下了第一批果树苗。

看着这些嫩绿的树苗在黄土地里扎根,李栓子仿佛看到了未来果园硕果累累的希望景象。他每天早早地来到果园,仔细查看树苗的生长情况,精心地浇水、除草,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些树苗。

然而,技术难题像幽灵一样接踵而至。有一天,虎娃慌慌张张地跑来找李栓子:“栓子哥,不好了,果树苗好像生病了,叶子都发黄了。”李栓子心里猛地一紧,扔下手中的农具,急忙跟着虎娃跑到果园。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沉了下去,只见果树苗的叶子枯黄萎靡,毫无生机地低垂着。

他赶紧给专家打电话,专家匆匆赶来果园,蹲下身子,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又取了些土壤样本,沉思片刻后说:“这是因为土壤酸碱度不合适,酸性过高,需要进行改良。你们得按照一定比例往土壤里添加石灰和有机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李栓子和大家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按照专家的建议行动起来。他们买来石灰和有机肥,一担一担地挑到果园里,在黄土地上艰难地穿梭。寒冬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大家的手和脸都被冻得通红,但没有一个人喊累。经过十几天的不懈努力,果树苗终于慢慢恢复了生机,嫩绿的新叶重新舒展开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大家致谢。

第四章:碰壁

解决了棘手的技术问题,市场问题又像一座大山横在了面前。李栓子原本以为,只要水果种出来了,凭借电商平台就能轻松打开销路。可是,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将他的美好幻想击得粉碎。

由于村里地处偏远,交通十分不便,物流配送成了大难题。快递费用高昂不说,很多电商平台一听说发货地址是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都纷纷摇头拒绝合作。“你们这里太偏了,配送成本太高,而且时效也很难保证,我们没办法合作。”一家电商平台的负责人毫不留情地拒绝道。

李栓子并没有被轻易打倒,他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寻找解决办法。他跑遍了县城里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磨破了嘴皮子,却依然四处碰壁。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不肯放弃,经过无数次的协商和争取,最终和一家小快递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然而,快递费用依然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这无疑增加了水果的销售成本,让李栓子忧心忡忡。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村里也有一些人开始说风凉话。“我就说栓子这娃瞎折腾,这下好了,看他怎么办。”“就是,在外面混了几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还想改变这穷山沟,简直是异想天开。”这些刺耳的话传到李栓子的耳朵里,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上,让他心里难受极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却要承受这么多的压力和质疑。他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星空,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动过放弃的念头。但一看到果园里茁壮成长的果树,他又咬咬牙,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五章:转机

随着果树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果园渐渐有了规模。李栓子也没有闲着,他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开始在销售渠道上另辟蹊径。他利用社交媒体,自学拍摄技巧和视频剪辑,每天在果园里拍摄各种果树生长、开花的照片和视频,配上生动有趣的文案,发布在各大平台上,宣传家乡纯天然、绿色健康的水果。

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李栓子心里有些失落,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更新。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有一些网友开始点赞、评论,还有一些客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了订单。“栓子哥,有订单了!”虎娃兴奋得满脸通红,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拿着手机跑过来。李栓子接过手机,看着订单信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些订单就像黑暗中的曙光,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太好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激动地说。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收获订单的喜悦中时,人际关系的问题又让他头疼不已。村里有些人看到李栓子的果园有了起色,心里开始嫉妒。在一次果园施肥的时候,有人故意把肥料撒错,导致一些果树根部受损,生长受到影响。李栓子发现后,又心疼又生气。他心里清楚大概是谁干的,但他不想把事情闹大,让村里的关系变得更僵。

他找到那个人,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咱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矛盾不能好好说?你这样做,不仅损害了我的果园,也影响了整个村子发展的希望。咱们一起努力,把果园搞好,以后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好吗?”那个人低着头,满脸羞愧,声音带着懊悔说:“栓子,我错了,我就是一时糊涂,看你越来越好,心里不平衡。你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这一次吧。”李栓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真诚地说:“过去的就过去了,只要你以后能和大家一起好好干就行。”他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第六章:丰收

水果成熟的季节终于到了,果园里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李栓子和大家忙碌在果园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水果,精心地挑选、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这一年,由于水果品质优良,再加上李栓子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他们的水果卖得很好。不仅还清了之前的贷款,还有了一笔可观的盈利。村里的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对李栓子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栓子这娃,还真有本事,没想到真能把这黄土地变成金土地。”“就是,看来跟着他干没错,以后咱村可有盼头了。”这些赞扬的话,让李栓子感到无比欣慰,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为了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勤付出,李栓子自掏腰包,在村里摆了几桌酒席,邀请所有参与果园建设的乡亲们一起庆祝。酒席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酒杯碰撞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李栓子站起来,端起酒杯,激动地说:“这一年,多亏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大家,就没有今天的丰收。来,让我们一起为了更好的明天,干杯!”众人纷纷起身,一饮而尽,欢声笑语在村子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第七章:扩张

有了第一年的成功经验和盈利,李栓子决定扩大果园的规模。他和村里的干部商量,流转了更多的土地,准备引进更多优良的果树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他还计划建设一个小型的水果加工厂,将部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等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村里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持保留意见。“栓子,扩大规模可不是小事儿,万一亏了咋办?”“就是,现在这样挺好的,何必冒险呢?”面对这些质疑,李栓子耐心地解释:“大家放心,我都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规划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有了加工厂,还能解决村里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在他的努力劝说下,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

资金依然是最大的难题,不过这次,李栓子凭借着良好的信用和第一年的盈利,成功从银行申请到了贷款。他带着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平整土地、修建厂房、引进设备,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第八章:危机

就在果园扩张和加工厂建设顺利推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了这个小山村,拳头大的冰雹如雨点般砸向果园,短短十几分钟,刚刚结满果实的果树就被砸得伤痕累累,许多果子被砸落一地,损失惨重。

李栓子望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果园,心如刀绞。他怎么也没想到,老天爷会在这个时候给他重重一击。不仅如此,加工厂的建设也因为这场灾害被迫中断,一些设备被损坏,还需要额外的资金来修复。

村里的人也都陷入了绝望和恐慌之中,“这可怎么办?一年的心血都白费了。”“是啊,看来我们不该贪心扩张。”面对大家的抱怨和指责,李栓子感到无比自责,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倒下,他必须带领大家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他迅速联系了保险公司,好在之前购买了农业保险,虽然不能弥补所有的损失,但也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他组织大家对果树进行抢救和修剪,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加工厂的建设,他重新调整了计划,合理分配资金,优先修复关键设备,确保工程能够继续进行。

第九章:新生

在李栓子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果园逐渐恢复了生机。新的果树苗在废墟中重新种下,被冰雹砸伤的果树也在精心照料下慢慢恢复元气。加工厂也终于建成投产,第一批果汁和果脯顺利生产出来。

李栓子带着这些产品参加了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积极拓展市场。他的产品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睐,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村里的人看到了希望,又重新燃起了干劲,对李栓子也更加信任和敬佩。

这一年,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李栓子和乡亲们都没有被打倒。他们在这片厚土上,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年底的时候,村里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李栓子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而又充满喜悦的脸庞,感慨万千。

“乡亲们,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在黄土高原上久久回荡,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第十章: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栓子的果园和加工厂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不仅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李栓子也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经常被邀请去其他村子分享经验。

虎娃在李栓子的培养下,已经成为了果园的技术骨干,他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学会了如何管理和经营。看着虎娃一天天成长,李栓子感到无比欣慰。“虎娃,以后这果园和加工厂就靠你们年轻人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更好。”李栓子语重心长地说。

虎娃坚定地点点头:“栓子哥,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传承你的精神,把这份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黄土地,李栓子知道,他的梦想已经在这片厚土上生根发芽,并且将继续茁壮成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在这片孕育了无数希望的黄土地上,属于他们的故事,将永远延续下去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