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云峰的头像

马云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2
分享

乡间偶遇(散文三题)

乡间听蛙声

时隔多年,我又走进曾经住过十年的那个村子。天快黑的时候,青蛙忽然齐刷刷地欢叫起来,咕咕声浪响成一片,时高时低,时强时弱,宛如诸多歌手合唱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仔细谛听,每一只青蛙发出的声调并不同,像是在独唱,各有各的韵味,那首特有的奏鸣曲汇集了众多声调。新疆天山北麓平原地区,春天来得较晚,青蛙总是在春季将要过去的时节才出现,而且每天夜晚都要不知疲倦地叫了又叫,就使人产生一种疑问,青蛙那样欢叫,是向人们表达一种美好祝愿?是给人们发布一道难猜的谜语题?还是在欢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呢?

诸多的青蛙一直不歇劲地欢叫,就把几家的看门狗给吵烦了,生气地汪汪叫不停,蛙声和狗吠彼此交汇,谱出一首乡间独有的小夜曲,让我感到那个夜晚很温馨。在我的记忆中,村里的青蛙随处可见。人在田埂上行走,随时就会与青蛙不期而遇,胆小的赶紧给人让路,奔奔跳跳往一边逃窜。胆大的则蹲在原地,昂起脑袋,圆睁两眼,似乎在向人打招呼,还在告诉人们,它们可是益虫,不要随便伤害。又像是在守卫自己的领地,不许人越界半步,否则,它们可要采取行动。要是在水渠边走一趟,看到的青蛙会更多,有的游到水渠边四爪并用使劲往上攀爬,有的则噗通跳入水里,快速地畅游,展示它们高超的游泳技巧。村子处在河谷西面,河谷宽约百米。冬季,里面一马平川,一片洁白,像是诺大的不规则明镜,是滑行的好场所。到了春天,里面全变成软晃晃的沼泽地,鲜嫩的杂草将地面盖得严严实实,一色翠绿,醉人眼目。站在河岸往下俯瞰,河谷里犹如铺了碧绿的地毯,人在上面行走,稍不留神就会陷进去,费力才能把脚拔出来,因而,去那里的人很少,就成了青蛙生息繁衍的乐园,成熟的大青蛙处处可见,活蹦乱跳,不知到底有多少。还可以见到刚成形的小青蛙,在水草里磕磕绊绊地出没。毫无疑问,村里的青蛙都来自河谷。

在春种大忙季节里,每天,黄灿灿的太阳一露头,乡亲们就都身披金色霞光下地,抓紧分分秒秒干农活,到了天黑时分,才身披暮色各回各家,洗去一脸尘土,围在自家的小饭桌旁,一边吃晚饭,一边预测气候,巴望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当年有个好收成。吃完晚饭,人们就抓紧时间睡觉,养精蓄锐,以使下一天干活体力充沛。乡亲们躺倒以后,这里那里的点点灯光就都熄灭,整个村庄都隐没在昏沉沉的夜色中,似乎消失了。可是,青蛙似乎忘了时辰,依然精神十足地咕咕叫着,让人浮想联翩,便想到青蛙并没有乱叫,而在为乡亲们吟唱催眠曲,要叫每个人都睡个好觉。因为青蛙生来就有悯农之心,知道乡亲们干了一天农活,都累得浑身酸疼,即便早早躺倒,也是迟迟入睡,需要一种声音催眠,故而它们才那般不歇劲地欢叫。据说青蛙在春季放开歌喉,引吭高歌,也是在感谢造物主赋予它们一种可贵的生命,可以自由自在地蹦蹦跳跳,可以随心所欲地唱歌,用特有的声音证明它们的存在。因为生命很短促,它们便抓紧每一分钟,快快乐乐地生活。难道不是吗?

听着青蛙的悦耳叫声,我忽然产生另一种想法,那可是天赐的金曲,金钱难买,用心聆听,实在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也让我想起了当年本家下放农村,十分艰难生活的情景。每年一到春季,一家人都要出动,累死累活地干活,就为能够挣回一年的口粮钱。那时的情形跟现在一样,每到天黑,到处都会传出青蛙的叫声,可我从不认为那种声音动听,反而觉得太聒耳,真烦人。要知道一个在土里刨食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的人,哪还有闲情逸致聆听青蛙的叫声。本人倒是时常会听到父亲无奈的叹息声,就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走进一所学校再做一回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以后有个好的出路,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快点好起来。

后来我还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进了一回学校成了有单位的人,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将父母也搬进城里生活。这些年来,来来往往的汽车轰鸣声,店铺门口招揽顾客的音乐声,市场里商贩的叫卖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还有演出场所的鼓乐声,自娱自乐的唱戏声时常可以听到,似乎很吸引人,但都听腻了,厌烦了,懒得多听一分钟,尽量远离,以求得心里平静。故而我猛然听到齐刷刷的蛙声时,心头不禁为之一跳,顿觉青蛙的叫声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余音绕梁,是春天里最好听的乐曲……

亲近小菜园

搬进了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楼房,我想差不多就此告别了泥土筑就的土屋,还有院里的小菜园。但过去的生活情景我怎么也忘不了,有时还要回味一番,那种感觉依然那么美妙。

那年春天,单位派我下乡驻村工作,驻地正好是一家农户的土屋小院,使得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心情很是舒畅。小院里有四间住房,用土坯垒起来的。墙皮是用泥土抹的,上面刷了一层石灰。石灰已经退了色,有些发灰,显得陈旧,却让人感到亲近。我们是大地的儿女,是五谷养育的,住在用泥土垒成的房子里,就觉得人与泥土融为一体,仿佛多了几份自然和原始。

里正好有个小菜园,我心中一喜。仲春时节,小菜园里的积雪已经融化,衰草和枯叶裸露在泥土上面,小菜园显得有些清冷荒芜。 正要筹划着在小菜园里种点什么,忽然发现了园里的秘密,败草缝隙,枯叶堆里钻出了一簇簇嫩绿的新苗,顿时一阵欣喜。走过去扒开一处的枯叶仔细打量,才知道是返青的韭菜。

欣喜之余,遂找来一根分叉的柴禾棍,鼓足干劲扒拉起来,一心要将覆盖在韭菜上面的枯叶和败草清理干净,让所有的新苗享受阳光。一会儿,整片的枯叶就不见了,破碎的枯叶还很多,于是蹲下来慢慢细细地清理,生怕伤了嫩苗。忙了大半天,才将菜畦里的枯叶全部清理干净。额头渐渐渗出了细汗。清理完枯叶,园子里还有不少杂草,显得有些碍眼,就又动手除草。经过精心整理,园子又焕然一新了。把败草和枯叶扫成一堆,燃着了,噼啪作响,火苗一个劲儿往上窜。待到成了灰烬时.挖一个坑,将死灰埋掉,让它变成肥料去滋养幼苗。立身起来.擦擦额头的汗,内心多了一份惬意。

第二天清晨,金色的阳光沐浴着大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崭露头角了,绿绿的,略带点黄,齐刷刷,看上去像是幼儿园的孩童般惹人疼爱。每天起床都要去小菜园走一圈,感受田园的恬淡清新,想清除淤积在心里的与他人之间的敌意、怨气,还有那些争名夺利的杂念,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工作之余,不忍心让幼苗受旱,每每于清晨或傍晚往菜畦里浇水,希望幼苗快快成长。每当散步于园里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小苗的窜劲,无忧无虑,快乐地在长。回想一下,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份辛劳,就会有一份回报。

十多天之后,小菜园里的韭菜越发显眼了,嫩绿的叶梢舒展开来,姿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成熟后的韭菜本是可以食用的,可就是不忍心拿刀去割。怎么可以轻易地伤害它们呢?最后,还是走进了菜园…

乡间观雾凇

那年,单位派我下乡驻村,所驻村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村舍都沿河而建,土坯房历经风吹雨淋,显得有些陈旧、原始,毫无新奇之感。那条窄窄的村道像一条灰不拉叽的布带,贯通了整个村庄,一头向公路延伸过去,成为村民外出的唯一通道。

在村里穿行,引人注目的要算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树木,钻天白杨或是榆树,将房舍遮掩得半隐半露。村道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一棵紧挨一棵,排列得十分整齐。或许是彼此过于亲近的缘故,两边的树冠都朝里扭了过去,村道上方便搭起了一顶天棚。

因是个暖冬,一连多日都是晴天,艳阳高悬,户外犹如春天一般温暖。太阳将河水晒热,热气悄然蒸发,四处飘散,沐浴着干草、树枝,浸润着裸露的田野。谁也没有料到,一股寒潮突袭了小村庄.气温骤降十几摄氏度,似乎有一位神人施了魔法,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树冠装点成洁白色。长长短短的枝条都被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包裹得严严实实,面目全非。冰花犹如玉珠挨挨挤挤地排列在枝条上,那枝条便像是巧手精心装扮出来的。诸多的玉枝簇拥在一起,绾成玉样的树冠,树冠就显得那么圣洁,那么高雅,那么赏心悦目。

农舍在玉树中半隐半霹,显得越发宁静,且有几分神秘色彩,似乎每一户农人的房子都是仙人的居所。那条村道也被玉树围了起来,远远望去,像是一条通往童话世界的必经之路。从那条神秘的道路穿过去,仿佛将会到达一个更为神秘的世界。何处觅仙境,我就置身仙境中。

那种童话般的美景保持了五天。之后天放晴了,太阳的光束宛如利箭一般射向树冠,粘在树冠上的冰花就被晒软,与树枝分离,恋恋不舍地纷纷坠落。唰地一声,这边坠落一串冰花,花瓣四处飘散。再唰地一声,一串冰花在那边脱落,绽开一片花瓣。唰……唰……唰唰……,小村庄这里那里都传出冰花飘落的声响,便见晴空里冰花飘飘,随风飞舞,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红日辉映冰花,又是小村庄一道美妙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